时间:2024-08-31
乔 臣,张一弛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家庭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但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可获取、可支配的财富越来越多,课外辅导收入、社会服务收入、小额投资收入等使得大学生的财富不再单纯局限于父母支付的生活费,可自由支配的财富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在给大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金融风险。当前,“校园贷”事件频发成为热议的话题,“校园贷”涉案范围之广、受害学生之多、社会影响之大,重重敲响了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教育的警钟。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与大学生财商教育的缺失已构成了现实的矛盾。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
“财商”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所谓财商,是指认识和运用财富的能力,涵盖了财富观念、财富知识、财富心理、财富行为等内容,既包括理性的观念层面、价值取向,又包括正确的行为层面、能力标准[1]。财商通识教育主要是指针对教育对象进行财富观念、财富知识、财富心理、财富行为等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帮助其丰富财富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理念、掌握科学的理财方法。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积累的人,财商都是不同的,因此,财商通识教育也应因时因人而异。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财商通识教育不是一般的思想教育或知识教育,而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全方位教育。
互联网经济纷繁复杂,大学生要掌握互联网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必要的财经知识,才能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通过健全的财商教育以及有目的的财商能力培养,可提高其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同时为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道德价值观是用来判断评价事物、行为好恶的标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不仅受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影响,还受到互联网环境中各类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由此导致大学生在道德价值选择时模糊不定,甚至误入歧途。例如有的大学生崇尚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有的大学生不切实际盲目消费、攀比、炫耀。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已严重异化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亟需系统而有效的财商教育,以净化大学生的思想,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国家建设和消费、投资的主体,面临着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全新挑战。互联网时代的财商教育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金融投资、企业经营、成本核算与资金预算、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大大提升大学生的沟通、管理、协调、决策等能力[2]。如果具备了以上综合素质,也就具备了职业人所需的基本素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从而顺利就业、主动创业,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炽热化的电子商务、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个性化的金融平台等将传统的金融交易由线下转到线上,并不断将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包容性融入其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各类新型金融模式大潮初起,它的不成熟性和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在所难免。大学生作为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发达通畅,消费误导性信息肆意传播,严重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致使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偏离正常轨道;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各类金融诈骗提供了滋生繁衍的温床,乱象丛生的“校园贷”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校园秩序,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2017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调研报告》指出: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个人理财知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制定个人的财务计划;在购买金融服务产品时很少比较金融服务条款和服务内容;在有借贷需求但正规渠道无法实现或满足时,会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这也恰好应证了为何“校园贷”事件频发不止[3]。概括地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财富观念不强。绝大多数学生对消费缺乏理性思考,消费没有计划。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现象严重,不合理消费、享乐主义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取向。
第二,财富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缺乏与财商相关的金融、财务、法律等知识基础,知识储备的贫乏严重滞后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
第三,财富心理不健全。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往往易产生优越感而不善待财富,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易形成自卑之心。此外,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易陷入投资、消费陷阱,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极端事情。例如河南某大学学生因“校园贷”50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身亡等就是财富心理不成熟的典型[4]。
第四,财富行为缺失。在非理性财富观念与有限财富知识的制约下,大学生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行为,对不断扩大的投资理财手段和工具,不少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在众多投资理财工具中进行合理选择使有限的可支配财富实现增值。
此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商教育也未形成体系。长期以来,受中国“以财利为耻”的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本应撑起财商教育大旗的家庭、学校、社会未尽其责。据招商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1%的大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理财知识,通过家庭的比例为28.2%,而通过学校的比例不足10%。可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财商教育还十分薄弱,加强财商教育特别是在学校进行财商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财富观念是对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与理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富观念教育主要包括消费观教育、理财观教育、价值观教育。
消费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基础。理性的消费观是指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既实现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考虑了他人、社会当前甚至长远的利益。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反对对物质财富的无理由消耗滥用,也不支持一味地节约吝啬。对大学生来说,消费观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量入为出、适时适度,应根据自身支付能力合理、有计划消费;其次,消费结构应合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生存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协调;最后,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性消费,避免盲从跟风,承担起社会责任[5]。
理财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核心。大学阶段是理财观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的理财观教育可使学生受益终生。但是,大学生对于理财往往存在错误认识,例如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理财就是买股票、基金、房产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理财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进行理财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理财是力求财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增加;理财存在着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越是没钱的人越要理财,且理财越早越好,因为时间也是财富增加的“助推器”等。
价值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灵魂。财富观念教育离不开金钱观、荣辱观、正义观等价值观教育,尤其在多元化思想观念冲击的互联网时代,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它能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与途径,获取更多的财富。金钱观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既认识到其作用,又看到其局限;荣辱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面对财富时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义观教育要求大学生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秉着公平正义的观念。
财富知识教育是指财富消费和创造所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大学生的财富知识教育包括专业性知识教育与综合性知识教育两方面,而且这两方面是相互关联与依托,共同发挥作用的。
互联网经济时代,财富知识随时代变化处在不断更新中,因此,大学生的财富知识教育应与时俱进,知识层面的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财商教育过程的始终。专业性财富知识是财商积累并向财富转化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财经知识,宏观层面包括新时代的商品知识、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储蓄知识、纳税知识、信贷知识等,微观层面包括银行利率、投资收益率等基础性知识,也包括基金、股票、证券、保险、期货、外汇等投资理财工具知识等。综合性财富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知识体系,包括了法律知识、人际关系与交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大学生财富知识教育提供了平台与资源保障。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财富活动的基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财富心理教育应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教育等。引导大学生在财富活动中独立、敢为,具有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时机,占据一定优势;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适时做出心理调整,面对财富不贪念,面对清贫不自卑,保持定力,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幻莫测,警觉地防欺诈、防陷阱,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这些心理素质是互联网金融时代财商的必备内涵,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财富行为教育是指利用证券、储蓄、信贷等金融工具,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增加盈利等获取财富的行为进行的教育。财富行为教育是财商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大学生进行财富观念的教育、财富知识的传输、财富心理的培育,归根到底要落实在财富行为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财富行为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理财需求,积极投资、长远规划、控制风险,让资本充分发挥增值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财商教育体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已经非常成熟与完善。面对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学生财商教育远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构建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体系,就要尽快探索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财商教育路径。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父母的财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价值倾向。从西方发达国家财商教育的现状看,家庭教育是财商通识教育最基本的起点,很多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财富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财富行为,这就为大学的财商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一方面,父母本身应当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理财行为,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子女,充分发挥自身财商观念、知识、行为对子女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消费、投资决策,应当主动邀请子女参与其中,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另外,父母应当给子女一定的财富支配权,特别是对零花钱、压岁钱的自主支配和管理,使孩子从小养成对其可支配财富合理使用和使其增值的观念。
高校在大学生财商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开设财商教育课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确保财商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第一,构建有机系统。根据互联网时代需求,构建涵盖财商观念层级、财商知识层级、教育手段层级、课程标准层级、实训实践层级等五个层级的闭合循环有机系统,将财商观念与高校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育手段和实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财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倾向,使大学生树立合理分配、使用、消费货币财富的观念;其次,强化实训实践。利用高校较为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和模式,将高校财商通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在校内通过组织模拟炒股、创业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弘扬校园理财文化,又要与校外各类实训基地、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有机联系,将财商理论和财富知识的运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最后,积极创新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的扩大,使我们利用互联网思维丰富财商教育理念和财富知识更加游刃有余。因此,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树立理财新观念、探索新方法,主动研究并创新财商通识教育模式,使高校真正成为有效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互联网金融时代,社会各方面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消费理财文化氛围。一是积极宣传财商文化。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富观念和理财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这大大提高了青年群体对财富的认知和管理。但是,财商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努力。因此,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财商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二是强化对媒体传播的监管。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财富增长,新闻媒体对财富管理的宣传报道越来越多,在不断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种关于财富的负面新闻和不良财富行为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财富理论和财商正面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加大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防止错误的财富观念与行为的宣传报道,也是社会对财商通识教育给予的巨大支持;三是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社会财富合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大众合理支配自身财富提供了平台。然而,与庞大精密的金融机构相比,财富个体对财富的运用和管理显得微不足道,如何充分发挥现代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开展面向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等公益活动,是金融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构建金融机构与高校、学生之间良性的教育互动机制,也是当下社会为大学生财商教育提供的有力支持。
大学生自我提升是财商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因素和主体。大学生主动寻求财商能力的提升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之一。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互联网金融要求,主动学习各方面理论、知识,参与各种实践和实训活动,在踏出校门之前就使自己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财商观念和财富能力[6]。一是主动形成合理有效的财商观念,自主地管理财富、促使财富增长。当前校园出现的大肆攀比、随意花钱、盲目消费、透支月光等现象都根源于学生缺乏财富观念。由此可见,良好的财商观念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形成有序的财商行为和健康的消费理念。二是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并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开设的财商理论课程可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财商知识学习的需要,大学生在涉猎相关知识的同时,要主动将知识与实践对接,不仅自己成为财富管理者,还要学习更多社会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计划和消费计划。大学生应当从日常的生活开支做起,对每个月、每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进行合理谋划,将生活开支的节余通过合法有序途径实现财富增值,提升自己的财商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