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陶涛涛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作为近代西方世界独树一帜的思想大师,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虽然一直作为有机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而闻名于世,但其研究范围和理论视域早已超出了哲学圈子,广泛涉猎到数理逻辑学、生态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其中关于教育及人与教育的关系的反思就是其对现代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内容。在怀特海看来,知识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对人的德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怀特海从人性的角度肯定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并且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目标融入教育之中。他在批判和反思传统知识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出现的危机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教育的思想理念。有机教育不止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今天,怀特海的有机教育思想能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总习惯于用知识学习来等同于教育,似乎“教育就是教给学生知识”,造成了知识与能力、教育与教学的对立和错位,导致了教育改革难以突破“知识唯上”的局限。而问题的关键是:虽然知识是用来教育人的,但“人”才是教育的真正对象。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1]1应当肯定,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但如果只把知识当作教育的主要的或是唯一的目标,那么就是把人当成纯粹会使用知识的工具来培养。这样的知识教育不仅导致了功利主义的盛行和人的精神价值的遮蔽,而且无法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因此,从“教育旨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来看,知识教育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知识教育未能充分实现对健全人性的合理构建。人虽然作为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实践的存在物,从一出生就具备了某些潜在的可能性,但是潜能发挥和利用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所以教育就成为人的自我认识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人的潜能不断被挖掘和释放的过程。而传统的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健全人性的培育,具体表现在“学习者不能在知识学习中体验到作为类主体的价值意义”“教育者不能理解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本质的一致性”以及“教育者不能引导学习者从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中创造知识”[2]。学习知识的过程本是将客观化的知识内化为主体性能力的过程,而注重被动接受或机械记忆的知识教育则难以将死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活的智慧,不能起到开启人生智慧和丰富情感体验的作用。
其次,知识教育忽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在怀特海看来,无论是传统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论、书本中心论、课堂中心论),抑或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论断都存在着缺陷。他对这样的一条教学原理深信不疑,即“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1]67传统知识教育由于重知识而轻人性,把人的发展归结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被动受体,因而难以在教育过程中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抑制了学生之作为自主学习者的发展。
最后,知识教育的功利取向导致了教育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遮蔽。如怀特海所言:“理想的逐渐消失悲哀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堕落为现代获取各个学科的教材知识,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1]41知识教育关注和重视的是教育的“知识”价值而不是“人”的价值,知识的实用、功利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这种片面强调功利取向而忽视人的精神价值的知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知识本身成为了教育的目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就局限在了外在于人的单一化的“知识”层面,人的理想人格养成和精神境界提高等内在价值被搁置不顾,有意或无意地窄化或矮化了教育的意义及教育中的人的价值。另一方面,知识教育有意无意地将知识塑造为真理的代言人角色,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匍匐在知识威权下的奴仆,成为围绕着作为“虚幻的太阳”(马克思语)运转的机器,压抑或阻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发展。怀特海认为,当我们仅仅把知识教育作为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式时,那无疑会造成当前教育的停滞不前。
综上所述,忽视人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传统知识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因为,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且其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学生本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是让学生‘发展最能代表他自己的个性’,而发展首先是人自身的发展,要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的自我。”[3]在怀特海看来,知识教育的最大弊端表现在培养出来的是拥有知识但却失去了批判能力和精神化育的“单向度”的人。这种“单向度”的人不仅缺乏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也无力塑造和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理性的生存方式。“知识唯上”的知识教育的种种局限和现实困境告诫我们,教育教学活动要重视知识的传递和传播,更要重视学生之作为人的主体性发展,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精神化育。
要走出知识教育困境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怀特海看来,知识教育是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的罪魁祸首,也是我们现实教育的困境所在,要走出这种现实困境,需要以有机教育的思想,构建一种新的“有机教育”模式。有机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有机思维是一种包含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综合性的洞察能力的思维,“有机思维是组织活动的思想基础。组织是对不同元素作调整而使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呈现某种预定的性质。”[4]60怀特海的有机教育思想是对实体论、二元论和个体论等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他的有机教育思想注重有机思维,有机思维注重教育的过程性、有机性和整体性。相对于传统知识教育注重知识而言,“有机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注重知识,而是注重于知识、能力、人格养成与精神化育有机统一的有机思维。这对于扭转现实教育中单一化的“知识”思维格局,进而形成知识、能力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教育思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教育的目的上,“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植根于其机体哲学及其对‘人’的独到认识,可以说,他的教育目的观是其机体哲学思想中的一块瑰宝,是机体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延伸和应用,这种延伸和应用无不打上了其机体哲学思想的烙印。”[5]有机哲学认为作为现实存在着的人,一方面作为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外在的物质性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有着自由和自觉的意识,他同样有着对道德、理想等崇高事物的追求,因而同时也是精神性的存在。它把人生看作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承上一辈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又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有机哲学的人的发展观表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生成,是一个逐步提高和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有机教育从事物的暂时性和过程性来考虑和分析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总是体现在教育过程当中,一切处于教育过程中的人也总是不完善的,今天的发展既是过去的理想图景,又是未来发展的起点。因此,有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不仅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人对世界的一种回应和超越。
在教育的方法上,有机教育提出了教育的节奏思想。怀特海根据人的智力发展的节奏,将人的教育过程划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大阶段,“智力发展的过程显示出一种节奏性,这种节奏包含着一种互相交织的循环,而整个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小旋涡,又受到一个具有相同特点的更重要的循环周期的控制。”[1]39这一过程并不是呈直线型的,而是表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自由的浪漫阶段作为教育的开端,经由严格训练的精确阶段,最后又复归于更高一级的自由综合运用阶段。三种方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交替着占据主导地位,而每一阶段又都有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的循环往复,这就要求教育者据此在不同阶段教授与之相适应的学科,突出重点学科并统筹兼顾其他阶段的非重点科目,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利于学生的自我塑造和发展。
在教育的模式上,有机教育倡导和追求一种自由式的创新教育。这种自由式的创新教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的人才,必须鼓励和实行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这种通识或博雅教育在怀特海看来包括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的教育内容并不是机械地混合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且不能运用的知识碎片,而是既突出重点又彼此协调,无论对于科学教育、技术教育还是人文教育,在每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之中有机地融入其他两种教育。另一方面,必须注重自由训练。怀特海认为,“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1]43自由和训练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交替互动的姿态,自由是训练的前提和基础,而训练又是自由的限制和保障。自由和训练具体的节奏变化在整体上是和怀特海教育的三个阶段相适应的,在浪漫和综合运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在中间精确阶段的主要特征则是训练。
在教育的主题上,有机教育倡导教育者向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本身,来自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即可作为教育的主题。怀特海提醒我们,教育要使学生理解永恒的现在,“过去知识的唯一用途是装备我们以对付现在。再也没有什么比轻视现在能对年轻心灵造成致命的危害了。现在包含了存在的一切。”[4]6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提高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艺术,如果教育不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并生活得更好,而只是孤立地教授数学、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德语等外语,那么这种教育最终是无法代表生活的全部。怀特海认为需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和渗透艺术和美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冷冰冰的知识和事实本身,因为即便学生懂得了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切理论知识,但他仍然可能遗漏了落日下的余辉。有机教育就是要将智慧注入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和艺术上养成主动创新的精神。需要学习的领域是如此的广阔,虽然在人类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只能获得和分享整个人类智慧的一小块,但是教育将教给人们生活的智慧,使我们满怀希望和信心去迎接生活的冒险。
有机教育是注重教育及教育生活中的人的价值的教育,有机教育的理想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特质并积极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行动应该受思想的控制,思想应该在行动中形成。而超越这两者的,则是思想中的价值感和行动中的价值感。”[6]这种价值感所代表的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真”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源于人的内心的追求,有着不可抗拒的本性;“善”是人的发展状态的最高价值取向和准则;“美”则包含着人与自身、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求真、向善和爱美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抛弃了任何一方,人将失去理想人格的完整性,同时也意味着人的发展是片面形式的发展。因此,有机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格外注重对人的道德提升和完善,其实质就是要把人塑造成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恪守公共道德的完整的人。
综上所述,有机教育就是要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指向,以生活为主题,以知识、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支撑的教学体系。它强调教育活动的开放、统筹和协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将抽象的知识学习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积极引领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融入生活的同时,通过拓展性和应用性的辅助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这其中内在地包含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和理性人格的养成。因此,对怀特海有机教育思想的体察和研究,能够为我们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一,从教育理念的深化上,要将有机教育所倡导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当中去。“这种理想信仰来源于人类文明积累和思维方式更新的不断内化、沉淀,进而又渗透到人类新的发展历程之中。”[8]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双重特性:一是具体化的现实理想;二是终极化的精神理想。理想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它总会高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正因为有了这种差距,才会激励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鼓励人们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因此,素质教育就要牢固确立起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理想信念和教育信仰,以实现教育对更高更美好境界的不断递进和超越。
第二,从教育主体的转变上,要将有机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突显体现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之中。素质教育应当以“人”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学习的内在乐趣,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完善人格。
第三,从教育内容的革新上,要将有机教育注重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机理念落实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之中,切实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文理分隔或单一化的知识局限。怀特海曾指出:“有一个悖论摧毁了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这个悖论就是:训练能产生技巧,但也很容易浇灭想象的热情。技术要求重复,想象的热情则伴有冲动。”[9]他认为光有专业化的知识教育对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来说就显得过于狭隘了。对于大多数的受教育者而言,如果教育只是专注于各种现代的学科,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将学生改造为被反复灌输各种理念的现实工具。教育要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掌握和能力锻炼,必须要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三者有机统一。
第四,从教育目标上,要将有机教育倡导的自由和训练理念落实到现实教育实践之中,以实现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目标。怀特海的有机教育思想把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落实到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中,着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怀特海看来,教育的显性功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前提,但不能把人的发展仅仅局限于知识学习,而要着眼于全面的健全心智和理想人格。按照怀特海的理解,教育需要使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风格,在其最完美的意义上,是受教育者最后获得的东西;它也是最有用的武器。风格无处不在。”[4]16这种风格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属于个人的品德和心智模式,包括学习的自觉、独立自主的能力、主动创造的精神以及丰富的艺术和审美体验等等。完整的教育不仅要教人获取知识,还要在生存方式上使人成为“健全的人”。
第五,教育模式的转化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历史沿革来看,从知识教育最终走向素质教育,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理论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怀特海曾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现代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给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出路。他的有机教育思想在知识的结构上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发展,在人性的滋养和培育上注重情感的升华、道德的完善和价值系统的构建。其对教育中的“呆滞的思想”的批判,对古典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对数学课程的改革建议以及对大学教育的设想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鞭辟入里的论述。由于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涉及多方的系统工程,期望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个人就能够对所有的问题面面俱到地进行深入研究,那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怀特海对教育的人性论的反思中获取灵感和启迪,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真知灼见。唯有在立足于我国教育国情的基础之上,广泛摄取国外优秀的智力成果,中国的教育才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