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间藏书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

时间:2024-08-31

封传兵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博士)

民间藏书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

封传兵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博士)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诚然,我国历代有民间私家藏书的传统,海量的藏书一方面对社会藏书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清代《四库全书》的编修和近代《四部丛刊》的纂集就离不开对民间私家藏书的征集。另一方面,这些民间藏书楼的主人很多都是著名的学者,丰富的藏书也为他们的学术事业和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胡适、鲁迅等著名学者的学术事业与他们的个人藏书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是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中国海量文献的语言文字问题为研究对象。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语言文字学者本身就是藏书家,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其个人的丰富藏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一些有名的藏书家,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形成学术研究与藏书事业的良好互动。略举数例,以窥全豹。

一、赵明诚“归来堂”与金石考据学

赵明诚(1081-1129年),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有名的藏书家,字得甫,山东诸城人。其妻李清照(1084-1155年),著名女词人,书画金石收藏家,自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人。赵明诚平生致力于金石之学,酷爱收藏书籍和字画,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赵明诚父曾居相位,多馆阁友朋,明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书,遂尽力摹拓传写。夫妇二人穷年累月,极力搜讨书籍,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建有藏书楼“归来堂”,每获得一书,便共同校勘整理,并进行登记造册和分类编目。建康中金兵南侵,赵氏携家避难,图书金石不能尽载,择其精华,仍载书十五车至东海。留青州者有十余屋藏书及古器物,皆化为灰烬。又赵明诚卒后,颠沛流离,其藏书古物十去八九,“犹有书两万卷,又金石刻二千卷。”有记载说,赵明诚曾告诫李清照如再遇兵祸,则先弃辎重、次衣物,再次书籍和古器,可见其对藏书和金石的痴迷程度。

赵氏夫妇二人旨趣相投,将藏书和金石之学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赵明诚撰有《金石录》三十卷、《古器物名碑》十五卷等。其《金石录》最为著名,是书仿欧阳修《集古录》体例写成,后与欧书齐名,人称“欧赵之学”。这部名著与他们家中丰富的金石藏书是分不开的,其著录了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2 000种,成为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学的专著,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之一。是书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成为后世研究古代金石的必资之书,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石录》是赵氏夫妇多年亲访广集和呕心沥血之作,赵明诚去世时,书稿尚未完全定型,遗稿由妻子李清照完成。李清照有《金石录后序》追叙了夫妻二人收藏古籍、金石的曲折人生和颠沛经历,文笔凄婉动人,为人所称道。曰“《金石录》三十卷,赵侯德父所著书也。余建中辛巳(1101年)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籤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扎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这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历代的金石学者不可不读,今天仍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二、杨慎“双桂堂”与文字音韵之学

杨慎(1488-1559年),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文学家、音韵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也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正德六年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后因上疏抗谏,谪戍云南永昌卫,不久病死在云南。生平著述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升庵外集》等。杨慎治学广博,尤精于文学、音韵、考证。《明史·杨慎传》云“明代记事之广、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赞:“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自昔论古音者不一家,唯宋吴棫、明杨慎、陈第、国朝顾炎武、柴绍炳、毛奇龄之书,最行于世,各有所得。”纪昀更赞杨慎“可以位置郑樵、罗泌之间,其在有明,固铁中铮铮者矣。”陈寅恪则评价:“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杨慎一生的学术成就得益于早年的读书经历和丰富的家藏图书。他自小喜好藏书、读书,于书无所不览。有史籍记载:“明司礼监大藏经厂,储列朝书籍甚富,杨新都秉钧升庵太史,挟父势,累至阁翻书,多所攘取……至熹庙时,已寥寥矣。尝于六月六日奏请晒晾,玉音卒问曰:‘嘉靖间一偷书的杨姓官儿,何处人?'左右莫能对。盖上在青宫,时与闻于光庙也。”其后主事李继先奏命查对,曾戏其以窃书之名。杨氏建有“双贵堂”藏书楼,丰富的藏书为其学术事业奠定了基础。清初姜绍书记述有明一代藏书家,将他与杨士奇、吴宽、茅坤、宋濂等并列,可见其藏书之富。杨慎自幼“嗜六书之艺,枕籍《说文》”,十分推崇《说文》和《尔雅》,以为可据以解经。一生“远求近取,旁搜曲证”,编著了《说文先训》《六书索隐》《六书博证》《古篆要略》《分隶同构》《石鼓文音释》《奇字韵》《俗言解字》等小学著作,对字学有深入的考察。

杨慎不仅重视文字学,而且潜心于古音研究,为了“于经有裨”“于古有考”“扶微(学)广异(义)。”其音学著述丰富,先后有《转注古音略》《古音骈字》《古音丛目》《古音猎要》《古音略例》《古音复字》《古音后语》《古音余》《古音附录》《古音拾遗》等。江永论及古韵学源流时说:“宋吴棫才老,始作《韵补》,搜群书之韵,异乎今音者,别为古音;明杨慎用修又增益之,为《转注古音》。音韵学者谓二家为古韵权舆。”(江永《古韵标准·例言》)杨慎上承吴棫创古音学,下启陈第、顾炎武,虽然他的古音学尚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但学术研究总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杨氏筚路蓝缕之功,应予以充分肯定。

三、叶德辉“观古堂”与说文学

叶德辉(1864-1927年),长沙人,祖籍江苏吴县。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又是文字考据学家,字焕彬,号直山、直心,又号郋园。他建藏书楼名曰“观古堂”,与道州“东洲草堂”主人何绍基(字子贞)、湘潭“卧雪楼”主人袁芳瑛(字挹群)、巴陵“碧琳琅馆”主人方功惠(字庆龄),并称为“近代潇湘四大藏书家”。因其藏书丰富且多古本、珍本、名人抄本,又与傅增湘齐名,有“北傅南叶”之称。傅增湘甚至将叶氏与晚清四大藏书家相提并论。叶德辉一生重视购书、酷好藏书,曾戏作《买书》诗:“买书如买妾,美色看不厌。妾衰爱渐驰,书旧方益烈。二者不可兼,得失心交接。有时妾专房,不如书满箧。买书如买田,连床抵陌阡。田荒逢恶岁,书足多丰年。二者相比较,同在子孙贤。他日田立券,不如买书钱。吾生好坟籍,终日为书役。大而经史子,小者名家集。二十万卷书,宋元相参积。明刻又次之,嗜古久成癖。道藏及佛经,儒者偶乞灵。藏本多古字,佛说如座铭。百川汇巨海,不别渭与泾……”将买书藏书与买妾买田相较,可见其爱书、嗜书之一斑。

叶氏以版本目录学、文字学作为治学两大门径。叶氏尝言:“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何可藐视。昔贤读书,尝以一字聚讼纷纷。故予每得一书,必广求众本,考其异同。盖不如是不足以言考据也。”叶氏藏书多为其个人学术研究服务,《书林清话》《藏书十约》都是在其藏书基础上完成的。叶氏观古堂藏书特点是多经学、小学典籍,尤以清人的经义著述为多,他甚至将咸丰二年桂馥所刻《说文解字义证》列为镇库之宝。叶氏藏书数量逾三十万卷,经史小学著作逾万卷,这些为他的文字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学术继承了乾嘉汉学的优秀传统,将文字训诂作为研治经学的重要内容,主张“崇圣不可以徒致,必首事于通经;通经不可以陵节,必循涂于识字”。

叶德辉生平喜好治许慎《说文》,“自二十岁以后迄今四十年,舟车出入必以《说文解字》……自随,尝言《说文解字》为治群书之梯航”,其“手校《说文》,密行细字盈满行间。”叶氏治学以乾嘉学术为始,但是不满诸儒擅自改窜旧文、失存真之义。他曾搜罗诸家校注《说文》之书,比较各家优劣,以为“段玉裁、王筠、桂馥三家书,号为首出”,然而各有弊端,“段则妄改旧本,王则识解凡庸,桂则博引繁称,漫无抉择。尝取三家互勘,谓其袭谬沿讹,实段氏一家阶之厉”。(刘肇隅《六书古微跋》)叶氏积四十余载年之功,凝聚毕生心血,写成《说文解字故训》,可惜该书最终稿佚未刊。有幸的是,其文字学研究思想精华在晚年完成的几部小学著作中得到体现。如《六书古微》十卷、《说文读若字考》七卷、《同声假借字考》两卷、《说文籀文考证》四卷等,这四种著作于1931年结集为《郋园小学四种》。其文字学研究有几点值得重视:梳理文字演变之历程,肯定许慎《说文》保留古圣造字之初意;不盲从段玉裁、王筠、桂馥三家书,对乾嘉诸儒擅改旧文提出严厉批评;钟鼎彝器铭文可资古文字考证,但不能取代《说文》。(张晶萍《守望斯文》)叶德辉的说文学研究及其文字学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其弟子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对恩师的学术思想多有推崇和发扬。

学者的学术事业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丰富藏书,许多学者的学术生命更是与民间私家藏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余三定教授指出:现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有较多藏书,或者说他们同时就是藏书家。(《藏宝不如藏书》)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学者和传统学术研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家学传统及私家藏书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对他们的学术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就传统语言文字学领域来说,中国古代许多的语言文字学家本身就是藏书家,学术研究和藏书事业形成良好互动;一些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致力于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读书藏书和学术研究都是他们一生经营的事业。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康熙字典所引《唐韵》反切考”,编号:14YBA183)

(责任编辑:刘英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