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 琰
(泰山学院 泰山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21)
鉴于泰山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积累了众多泰山文献。2020年,泰山文化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泰山历史、泰山封禅、泰山宗教、泰山文学、泰山儒学、泰山石刻、泰山民俗、泰山旅游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观点,扩展了泰山文化研究的空间,提升了泰山文化研究的层次。
学界关于泰山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历年泰山文化研究的主题。2020年学界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泰山历史的研究:第一,不同时期泰山历史及文化特征的研究。周郢《试论泰山“政治山”地位的形成》指出先秦秦汉时期,泰山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遂由一座自然山渐成一邦之望、四岳(后为五岳)之一乃至五岳之首,并进而发展成帝王通过封禅告祭用以宣示其君权神授的舞台,泰山亦因之成为体现历代王朝治乱兴亡的晴雨表。①周 郢.试论泰山“政治山”地位的形成[J].泰山学院学报,2020,(1).刘晓峰《中国古代时空体系中的泰山》一文从古代时空体系出发,对泰山文化的深层结构展开思考。作者认为,古人思想中的泰山,方位处于东北报德之维,在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空一体化的古代时空观念中,东北这个方位从时间上是冬天的结束,也是春天的开始。这一时空重要的转折点揭示了泰山文化的根本特征。②刘晓峰.中国古代时空体系中的泰山[J].世界宗教文化,2020,(6).甲宗杰、胡利军《东周时期诸国与泰山》对先秦泰山与各诸侯国的交集与文化影响进行了探讨。③甲宗杰,胡利军.东周时期诸国与泰山[J].泰山学院学报,2020,(5).刘冰莉《“奈河”考论》考证了中国幽冥观的演变过程,并指出至迟到汉代,地府主宰者变成了泰山君或泰山府君。④刘冰莉.“奈河”考论[J].民俗研究,2020,(2).第二,历史人物研究。刘兴顺《明代新泰知县论略——知县群体构成及其对新泰区域社会的影响》从知县群体构成及其对新泰区域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明代新泰知县。⑤刘兴顺.明代新泰知县论略——知县群体构成及其对新泰区域社会的影响[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李明杰著《泰山平阳名士研究(春秋至晚清)》一书辑录了自春秋至晚清260位今新泰籍历史名士,对其生平事迹贡献进行了详细考述。①李明杰.泰山平阳名士研究(春秋至晚清)[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第三,文物研究。亓民帅《泰安地区出土两周青铜礼器铭文综述》一文对泰安地区出土的两周时期青铜礼器铭文进行了综述,指出这些铭文包含了泰安地区两周时期族群的演变、诸侯和贵族的婚姻关系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周时期泰安地区社会状况。②亓民帅.泰安地区出土两周青铜礼器铭文综述[J].海岱学刊,2020(1).第四,历史事件研究。王光辉等《历史上泰山大疫及其防治考述》对泰山地区历史上的瘟疫进行了梳理,指出泰山地区历史上多有瘟疫发生,其中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方疫情尤为严重。瘟疫的发生与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泰山地区人民自古就有疫情防治意识,并孕育出一代代当地防疫名医。③王光辉,王 琦,徐 岩.历史上泰山大疫及其防治考述[J].泰山学院学报,2020,(3).王俐《清代泰山地区农业文化研究》对清代泰山地区特色谷蔬、白菜、果树种植及清代农业习俗进行了详尽的梳理。④王 俐.清代泰山地区农业文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20.
泰山为宗教名山,蕴含其中的宗教文化历来受学者关注。2020年泰山宗教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碧霞元君信仰、泰山庙祀、东岳信仰、道教、佛教等方面。
碧霞元君信仰研究首先体现为对碧霞元君与妈祖融合的研究上,如孙晓天《“妈祖”还是“泰山娘娘”——河北省蚕沙口天妃宫的神主之争》一文在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在论证河北蚕沙口天妃宫供奉的主神自古即为妈祖的过程中,指出天妃宫在七百余年的历史绵延中融合了部分北方“娘娘信仰”的内涵。⑤孙晓天.“妈祖”还是“泰山娘娘”——河北省蚕沙口天妃宫的神主之争[J].文化创意,2020,(9).第二,区域碧霞元君信仰研究。如袁强亮《〈扬州水道记〉里的祭祀与信仰现象》对《扬州水道记》里的碧霞元君庙进行了梳理。⑥袁强亮.《扬州水道记》里的祭祀与信仰现象[J].档案建设,2020,(11).杨园章《明代临清军屯社区的营造与碧霞元君——以〈碧霞元君庙记〉碑的释读为中心》通过对河北省临西县刘庄乡大营村碧霞元君庙内的万历二十三年《碧霞元君庙记》的解读,探讨了临清碧霞元君信仰的状况。⑦杨园章,马星宇,张 煜.明代临清军屯社区的营造与碧霞元君——以《碧霞元君庙记》碑的释读为中心[J].运河学研究,2020,(1).张自艳《河南省浚县古庙会的历史嬗变与传承发展》梳理了浚县碧霞元君庙会。⑧张自艳.河南省浚县古庙会的历史嬗变与传承发展[D].武昌: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杨希《大同地区曹奶奶信仰初探》、⑨杨 希.大同地区曹奶奶信仰初探[C].北京民俗论丛(第七辑),2020.郑明月《清代中原地区妇女宗教捐施活动探析——以孟津碑刻为中心》、⑩郑明月.清代中原地区妇女宗教捐施活动探析——以孟津碑刻为中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王娜《山西灵丘石刻整理与研究》⑪王 娜.山西灵丘石刻整理与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和郭心怡《山西霍州石刻整理与研究》⑫郭心怡.山西霍州石刻整理与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在对大同、孟津、山西灵丘及山西霍州碑刻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各地的碧霞元君信仰。第三,对碧霞元君信仰态度的研究。宗世昊《明中后期致祭使者对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心态分析——以正德五年明武宗遣乔宇致祭泰山为例》指出拥有官方身份的士人之所以致祭碧霞元君,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官方身份视角下的“政治虔诚”,其目的是为增强整个致祭官方任务的完整性,其内核则是文人士大夫在官方体制框架内形成的对皇权社稷的忠诚。①宗世昊.明中后期致祭使者对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心态分析——以正德五年明武宗遣乔宇致祭泰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20,(3).第四,碧霞元君分身研究。范一骥《人类学视角下的“眼光娘娘”研究——以Y区Y殿为中心》以“眼光娘娘”为研究目标,从历史的角度、地缘的角度、神话学发展的角度以及社会团结、社区建构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眼光娘娘”这一传统的民间崇拜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延续并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宄。②范一骥.人类学视角下的“眼光娘娘”研究——以Y区Y殿为中心[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20.第五,碧霞元君进香的研究。如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以明清碧霞元君信仰为例》,指出明清时期华北地区非常兴盛的女性朝山进香活动中体现的行路、入山、观景与女性个人修行之间的关系。③鞠 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以明清碧霞元君信仰为例[J].民俗研究,2020,(4).
随着泰山信仰的不断传播,泰山庙宇遍及各地,2020年度学界产生了一系列泰山庙祀的研究成果,如孙亦平《江苏的东岳庙及东岳文化》对江苏东岳庙及东岳文化进行了细致梳理;④孙亦平.江苏的东岳庙及东岳文化[J].中国道教,2020,(3).刘明菊《河南地方志中的泰山信仰研究》考察了河南境内的泰山庙祀分布与遗存;⑤刘明菊.河南地方志中的泰山信仰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20,(5).宋本竞《时光里的盐城泰山庙》、⑥宋本竞.时光里的盐城泰山庙[J].江苏地方志,2020,(4).李俊领《北洋时期的社会治理与城市道教——以北京东岳庙为中心》、⑦李俊领.北洋时期的社会治理与城市道教——以北京东岳庙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20,(3).滑红彬《从匡庐旧隐到东岳行庙——庐山简寂观的历史沿革》、⑧滑红彬.从匡庐旧隐到东岳行庙——庐山简寂观的历史沿革[J].泰山学院学报,2020,(5).张丹妮《山西东岳信仰宫庙调查研究——以蒲县东岳庙为例》、⑨张丹妮.山西东岳信仰宫庙调查研究——以蒲县东岳庙为例[J].戏剧之家,2020,(5).曾维加《从舒成岩东岳大帝龛看宋代的宗教宽容》、⑩曾维加.从舒成岩东岳大帝龛看宋代的宗教宽容[J].大足学刊,2020,(4).胡梦飞《地方神庙的建构与变迁:以山东嘉祥惠济公庙为中心的考察》、⑪胡梦飞.地方神庙的建构与变迁:以山东嘉祥惠济公庙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20,(2).李新吾《试论东岳信仰对梅山巫傩体系的庇护——以新化东岳庙的“庙中庙”为个案》⑫李新吾.试论东岳信仰对梅山巫傩体系的庇护——以新化东岳庙的“庙中庙”为个案[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2).等成果对各地泰山庙进行了考述。王丽雯、张明远《晋城高都镇东岳庙金代彩塑研究》、⑬王丽雯,张明远.晋城高都镇东岳庙金代彩塑研究[J].美术,2020,(9).薛艳丽《山西盂县西盂北村泰山庙壁画考释》⑭薛艳丽.山西盂县西盂北村泰山庙壁画考释[J].中国民族美术,2004,(4).则对东岳庙彩塑及壁画进行了研究。
泰山庙宇研究成果邵珠峰《泰山神庙剧场考》一书依靠泰山及泰安地方史志和神庙碑刻等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田野考察资料,对泰山各神庙的历史沿革及其剧场所进行的酬神演剧活动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为戏曲文物的研究增添有益的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资料。⑮邵珠峰.泰山神庙剧场考[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
泰山道教研究成果李清扬《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环境营造研究》对泰山三阳观历史沿革进行了细致的考述。⑯李清扬.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环境营造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20.王辉《泰山道教音乐:灵应宫与碧霞祠的守望》展示了灵应宫与碧霞祠中的泰山道教音乐。⑰王 辉.泰山道教音乐:灵应宫与碧霞祠的守望[N].中国民族报,2020-08-25(08).
2020年度学界对泰山佛教庙宇灵岩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晓红《竺僧朗与神通、灵岩二寺关系考》考证了竺僧朗与神通、灵岩二寺之关系,指出竺僧朗在永嘉之乱不久入泰山金舆谷创立了齐鲁第一寺——神通寺,灵岩寺由法定禅师始建于晋宋之际,除明清以来寺内用朗公命名的数处景观外,僧朗与灵岩寺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交集。①李晓红.竺僧朗与神通、灵岩二寺关系考[J].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20,(1).马丛丛《山东灵岩寺史研究》以碑刻为中心,对灵岩寺历史沿革进行了详尽的梳理。②马丛丛.山东灵岩寺史研究——以相关碑刻释读为中心[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20.王春彦、仝晰纲《宋元时期灵岩寺田产问题探究——以灵岩寺宋元碑刻资料为中心》通过梳理山东灵岩寺碑铭,指出宋元时期灵岩寺土地来源主要有皇室拨赐、界内垦荒、购买典买等。灵岩寺田产多次遭受侵占,寺僧为保护寺院田产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得到了朝廷和当地政府的支持。③王春彦,仝晰纲.宋元时期灵岩寺田产问题探究——以灵岩寺宋元碑刻资料为中心[J].海岱学刊,2020,(1).除此之外,高强《古代泰山岱阳地区佛教探微》在对古代泰山岱阳佛教历史嬗变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佛教在岱阳地区的传承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面貌。④高 强.古代泰山岱阳地区佛教探微[J].历史教学,2020,(4).吴怡林《泰山斗母宫空间环境艺术手法探析》对泰山斗母宫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⑤吴怡林,李清扬,王洪涛.泰山斗母宫空间环境艺术手法探析[J].古建园林技术,2020,(1).公维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泰山周边地区佛教石刻研究综述》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泰山周边地区佛教石刻研究进行了综述。⑥公维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泰山周边地区佛教石刻研究综述[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
封禅是古代传统社会留给泰山的特殊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2020年度泰山封禅研究首先对汉代封禅进行了探讨,如魏晓丹《汉武求仙述论》在论述汉武帝求仙之事时,涉及汉武帝封禅。⑦魏晓丹.汉武求仙述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张以品《西汉天地祭祀及其儒学思想渗透考究》在对西汉天地祭祀梳理的过程中,对西汉时期帝王的祭天地及封禅做了详细考述。⑧张以品.西汉天地祭祀及其儒学思想渗透考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1).王尔《“创革”与“中兴”的争议及整合——从东汉建武年间南顿四亲庙与封禅礼的议论谈起》讨论了汉光武帝封禅议中对圣王封禅两大条件的论述所展示的“继统—绝统”争议。⑨王 尔.“创革”与“中兴”的争议及整合——从东汉建武年间南顿四亲庙与封禅礼的议论谈起[J].史林,2020,(1).高贞霙《封禅与德治——读〈史记封禅书〉》从古代封禅与受命改制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汉武帝封禅的目的与实际状况,指出汉武帝封禅已脱离封禅原有的王道政治与德治意义,并以此阐述司马迁心中理想的封禅与封禅中的天人关系。⑩高贞霙.封禅与德治——读《史记封禅书》[J].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2020,(40).刘全波、曹丹《论〈兔园策府·议封禅〉产生的历史背景》⑪刘全波,曹 丹.论《兔园策府·议封禅》产生的历史背景[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和祁强《唐初封禅活动的提议及实践》⑫祁 强.唐初封禅活动的提议及实践[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20.则对唐代封禅予以关注,前者对武周前封禅提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者通过对敦煌写本《兔园策府·议封禅》历史背景的深入发掘,指出该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唐初相关历史事件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仝晰纲、宫磊《从“企见太平”到“天命所归”——对宋真宗封禅缘起的探讨》则对宋真宗封禅泰山的缘起予以分析,指出宋初政治文化演进的轨迹是从“企见太平”到“寅恭奉天”到“咸怀异域”再到“天命所归”,这个演进轨迹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并最终促成了宋真宗君臣的封禅,它是宋初政治文化演进的必然结果。⑬仝晰纲,宫 磊.从“企见太平”到“天命所归”——对宋真宗封禅缘起的探讨[J].海岱学刊,2020,(1).除此之外,袁志鸿《东岳文化与巫傩和儒道》通过论述东岳文化和泰山封禅,阐明东岳文化与泰山封禅之间的关系,指出东岳文化是由“泰山”封禅生发出来的种种文化事项。①袁志鸿.东岳文化与巫傩和儒道[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2).杨柳《〈史记·封禅书〉记载的早期中国宗教》分析了《史记·封禅书》中展示的中国宗教。②杨 柳.《史记·封禅书》记载的早期中国宗教[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20.
自古关于泰山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因而对泰山文学的研究一直是泰山文化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2020年度泰山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泰山诗歌的研究,如姜维枫《泰山辞赋研究》③姜维枫.泰山辞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20.《历代泰山辞赋创作述略》④姜维枫.历代泰山辞赋创作述略[J].泰山学院学报,2020,(2).对岱赋兴衰、嬗变、演进等作了系统考察,勾勒了这一文学体式的发展线索。程鹏《规避与规范:民间文学的导游传承路径研究——以泰山传说为例》,对导游传承这一路径进行深入研究。⑤程 鹏.规避与规范:民间文学的导游传承路径研究——以泰山传说为例[J].民俗研究,2020,(6).又如王纱纱、孙广华《清人桑调元〈泰山集〉内涵析论》对桑调元《泰山集》细加解析,展示了清代泰山诗歌的风韵。⑥王纱纱,孙广华.清人桑调元《泰山集》内涵析论[J].泰山学院学报,2020,(3).二是对泰山封禅文学的研究,如覃慧芸《汉代封禅文学研究》选取汉代封禅文,在溯源封禅这种特殊政治活动的同时,围绕其产生的封禅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和分析,着重探究其时代背景、内容体裁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意义,并对个体封禅作品进行详细分析,由此进一步诠释封禅文学背后的文学政治意义及历史价值。⑦覃慧芸.汉代封禅文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王允亮《神圣仪式与文学经典——论司马相如〈封禅文〉的创作与经典化》一文指出作为封禅文学的经典,《封禅文》在数千年间被崇奉学习,成为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存在,散发出异样的光彩。⑧王允亮,郑瑞娟.神圣仪式与文学经典——论司马相如《封禅文》的创作与经典化[J].中州学刊,2020,(12).三是对泰山小说的研究,如丁肇琴《泰山历代小说初探》以《泰山历代小说选》所选25篇小说为基础,整理了六朝至清代的泰山小说共38篇,论述了其时代特色及演变轨迹。⑨丁肇琴.泰山历代小说初探[J].人文社会学报,2020,(1).
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学界首先对泰山碑刻进行了研究,如周郢《明代泰山“山轿示禁碑”考释》考释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山轿示禁碑”,认为“山轿示禁碑”的发现,为了解泰山古代山轿情况及轿夫生活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史料。⑩周 郢.明代泰山“山轿示禁碑”考释[J].民俗研究,2020,(1).赵波平《新发现的赵弘文撰“三元宫记”碑考释》考释了赵弘文撰《三元宫记》,指出该记为研究长清历史沿革、大清河及运河航运史、三元宫兴替及其在泰山周边分布、道家讽诵典仪、明末德藩田庄等提供了重要史料。⑪赵波平.新发现的赵弘文撰“三元宫记”碑考释[J].泰山学院学报,2020,(2).梁圣军《肥城元代两篇先茔碑文考释》通过考释肥城《姬氏志》所载《授典庾祖仁公神道碑铭》及武家庄头《武氏族谱》所载《奉符武君先茔之碑》,展示了金朝到元朝泰山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变迁。⑫梁圣军.肥城元代两篇先茔碑文考释[J].泰山学院学报,2020,(5).马纯壮《从岱庙碑刻看明清时期泰山神信仰》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以岱庙现存碑刻、相关方志及前人论著为依据,集中讨论了35通明清碑刻中的所体现的泰山神信仰。①马纯壮.从岱庙碑刻看明清时期泰山神信仰[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郭笃凌《从〈泰安州提留香税碑〉看清代公文制度》考订了《泰安州提留香税碑》所涉清初公文程式、官署职掌、奏销制度等内容,探讨提留香税事件原委,以了解清代公文制度。②郭笃凌.从《泰安州提留香税碑》看清代公文制度[J].泰山学院学报,2020,(6).孙家锋《岱庙环咏亭碑石考》对亭碑目次、存佚及拓片流传进行细密梳理,并对部分诗碑做了校勘考释。③孙家锋.岱庙环咏亭碑石考[J].泰山学院学报,2020,(2).杨树坤《宋代御碑撰书政治意图探析》对《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的政治功能进行了分析。④杨树坤.宋代御碑撰书政治意图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张得水《从文物和遗迹看武则天的道教信仰》关注到岱庙《显庆岱岳观造像记碑》中所展现出的武则天的道教信仰。⑤张得水.从文物和遗迹看武则天的道教信仰[J].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0,(3).其次是关于泰山刻经的研究,如陶莉《泰山经石峪文化背景考察》从泰山经石峪刻制的文化背景、南北朝时期“二武灭佛”对泰山经石峪刻制的影响、经石峪刻经选址的宗教价值、泰山经石峪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泰山经石峪刻经。⑥陶 莉.泰山经石峪文化背景考察[J].碑林论丛,2020,(1).又如宫兆冬《浅析北齐摩崖刻经的书刻方式及艺术特色——以泰山经石峪和古邾四山为例》考察了泰山经石峪的书刻方式及艺术特色。⑦宫兆冬.浅析北齐摩崖刻经的书刻方式及艺术特色——以泰山经石峪和古邾四山为例[J].大学书法,2020,(2).
2020年度学界关于民俗研究的成果既有整体上对泰山民俗的思考,如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以“泰山东岳庙会”为例,剖析了“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探讨如何利用新的传媒科技和更为多元的传播平台进行整合传播,以契合传播泛在时代的内在逻辑要求,从而增强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⑧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J].民俗研究,2020,(2).;又有对泰山石敢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如聂磊《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路径分析》⑨聂 磊.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路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亓乐生《“泰山石敢当”雕塑造型文化价值》、⑩亓乐生.“泰山石敢当”雕塑造型文化价值[J].天工,2020,(4).陈咏梅《新经济背景下泰山石敢当非遗传承的探索——打造石敢当文化展馆的展示、传播与推广一体化格局》⑪陈咏梅.新经济背景下泰山石敢当非遗传承的探索——打造石敢当文化展馆的展示、传播与推广一体化格局[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4).及宗民《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发展》⑫宗 民.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皮影戏的传承发展[J].人文天下,2020,(16).对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泰山石敢当及皮影戏进行了探索;同时还有泰山民俗的应用研究成果,如张静《泰山民俗文化在女儿茶包装中的设计研究》分析了泰山民俗文化在女儿茶包装中的应用。⑬张 静.泰山民俗文化在女儿茶包装中的设计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20.
2020年度泰山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泰山儒学著作,如邵妍《泰山赵国麟与〈大学章句困知录〉》对赵国麟经学著作《大学章句困知录》进行考索,进而探讨蕴含在其中的理学思想。⑭邵 妍.泰山赵国麟与《大学章句困知录》[J].泰山学院学报,2020,(3).二是研究泰山书院,如刘坤雁《“以天下为己任”考述——以北宋书院、理学和士大夫为视角》考察了奉行“以天下为己任”教育理念的泰山书院。①刘坤雁,艾 荻,梁天歌.“以天下为己任”考述——以北宋书院、理学和士大夫为视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三是研究泰山儒学人物,如蔡桂如《“尊王”与“仁民”对孙复春秋学思想的再探析》一文分析了孙复的春秋学思想,指出孙复立足《春秋》经文而生发的“尊王”思想其实与“仁民”思想紧密结合,孙复春秋学思想既暗合了最高统治者维护皇权专制的内在心理需求,又明合了社会各阶层对实现国强民安的外在政治需要;②蔡桂如.“尊王”与“仁民”对孙复春秋学思想的再探析[J].晋阳学刊,2020,(5).梁宗华《宋明时期齐鲁儒家文化的发展》则对宋初三先生在山东儒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宋明时期山东儒学发展出现了几个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时段和学者,其中泰山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是北宋初儒学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开理学风气之先。③梁宗华.宋明时期齐鲁儒家文化的发展[J].海岱学刊,2020,(1).刘隆有《胡瑗:北宋第一师》对胡瑗生平事迹进行了考述。④刘隆有.胡瑗:北宋第一师[J].文史天地,2020,(12).周郢《“宋初三先生”生平新证》结合碑石方志,对孙复、石介、胡瑗三人早期生平经历进行了考证。⑤周 郢.“宋初三先生”生平新证[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
2020年,海外泰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海外泰山著述的研究上,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如施华《19世纪末英国人游记中的泰山文化述评——以〈中国北方游记〉为例》,⑥施 华.19世纪末英国人游记中的泰山文化述评——以《中国北方游记》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5).田芬《泰山文化传播的使者:艾思柯》,⑦田 芬.泰山文化传播的使者:艾思柯[J].泰山学院学报,2020,(4).曲晓燕《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⑧曲晓燕.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游记中的齐鲁文化》⑨曲晓燕.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游记中的齐鲁文化[J].海岱学刊,2020,(1).,郭玲玲《日本泰山研究的经典之作——泽田瑞穗〈中国泰山〉述评》⑩郭玲玲.日本泰山研究的经典之作——泽田瑞穗《中国泰山》述评[J].泰山学院学报,2020,(1).,郭朋朋《贝克尔泰山:〈中国圣山东岳〉述论》⑪郭朋朋.贝克尔《泰山:中国圣山东岳》述论[J].泰山学院学报,2020,(4).,杨阳《抗战时期的泰山周边乡村——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泰安涝洼村调查为例》⑫杨 阳.抗战时期的泰山周边乡村——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泰安涝洼村调查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20,(1).,张恩铭《1861-1911年传教士视野中的山东形象研究》⑬张恩铭.1861-1911年传教士视野中的山东形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20.,石田曜《东亚同文书院学生眼中的泰山》⑭石田曜.东亚同文书院学生眼中的泰山[J].海岱学刊,2020,(1).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海外泰山游记、著作进行了解读,建构了海外著述中的泰山形象。此外,李蒙蒙《朝鲜使臣所见明代德州社会》则展示了明代德州的碧霞元君信仰。⑮李蒙蒙.朝鲜使臣所见明代德州社会[J].德州学院学报,2020,(1).
2020年泰山旅游研究有了突破性成果,王雷亭《泰山旅游四十年口述史》把口述史研究方法应用到泰山旅游研究上,开创了系统阐述、专题研究泰安旅游改革发展历程的先河。该书先后访谈了47位泰山旅游管理者、经历者、从业者,通过记录一系列文字、声音、图像、人物于一体的鲜活记忆,以全景式与全过程式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旅游业发展历程做历史还原,客观记录不同阶段泰山旅游发展亲历者的真实故事,尤其是泰山旅游四十年中重要的历史起点、关键细节,为四十年来泰山旅游留下的鲜活的记忆。①王雷亭.泰山旅游四十年口述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泰山旅游研究的成果还关注到泰山景观的研究和泰山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上,刘兵等著《泰山盘道景观及空间研究》是前者的代表性成果,该书深入挖掘了泰山盘道景观及空间布局,指出泰山中路荟萃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精华,是众多山岳景观的典型代表,其自然景观形式,尤其是各景观单元与山地空间的结合形式,为山水园林的景观形式的构造提供了范本;②刘 兵,马 琳,邹岩海.泰山盘道景观及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朱琼迪等《泰山文化对旅游流量的影响》③朱琼迪,夏 雨,扈炳岩,等.泰山文化对旅游流量的影响[J].中国地名,2020,(1).及刘会会《泰安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④刘会会.泰安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0).则分析了泰山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和融合。
除此之外,张莹《泰山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从泰山区域文化入手,将泰山旅游商品根植于泰山区域文化中,联合多家企业从产品设计、材质、加工、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泰山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意见。⑤张 莹.泰山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流行色,2020,(7).
2020年,学界关注到泰山周边地区教育问题,如刘兴顺《清末民初泰安中学教育嬗变研究》梳理了清末民初泰山中学的变迁沿革历程:1904年,在泰山书院、岱麓书院的基址上,诞生了泰安中学堂,创办者明确了学堂与儒学的不同,提出学堂对传统的继承。民国元年,泰安中学堂改为泰安中学校,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取向展现出现代教育之气息,但引发了时人对教育平等、偏重英文、教育宗旨的担忧与反思。⑥刘兴顺.清末民初泰安中学教育嬗变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20,(2).
泰山文化内涵丰富,既有精神层面的意蕴,又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充分提炼并发挥泰山文化的现代价值,对泰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义深远。2020年泰山文化现代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多关注泰山挑山工,如王梅莉《泰山挑山工文化的历史继承与当代发展》⑦王梅莉.泰山挑山工文化的历史继承与当代发展[J].民族艺林,2020,(1).、陈军《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渊源与内涵》⑧陈 军.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渊源与内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5).、刘丙芬《泰山挑山工精神内涵的发展演变》⑨刘丙芬.泰山挑山工精神内涵的发展演变[J].今传媒,2020,(6).对泰山挑山工的历史及蕴含在这个群体中的精神进行了总结概括;李勇图《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讨了泰山“挑山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现路径⑩李勇图.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刘明合、李庆伟《把泰山“挑山工”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中》提出通过开展泰山“挑山工”精神主题文化活动、构筑互联网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手段,将泰山“挑山工”精神内化为时代新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①刘明合,李庆伟.把泰山“挑山工”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中[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刘明合、孙亦馨《论泰山“挑山工”精神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指出泰山“挑山工”精神作为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典型缩影,凝聚了革命精神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体现了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②刘明合,孙亦馨.论泰山“挑山工”精神对革命精神的传承[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其次,2020年泰山文化现代价值的研究成果叶涛《泰山信仰与民族精神——五岳独尊话泰山》一文指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泰山享有崇高的声誉,它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称作“东方文物的宝库”。泰山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死观、宇宙观、人生观,山岳崇拜、神灵信仰及其典章仪式便是这些观念的具象化体现。山岳崇拜致使封禅仪典制度化、神圣化,泰山封禅成为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国家政治行为;神灵信仰直接导致了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泰山神灵的出现,使国家与民众都可以在泰山寻求到自己的崇祀对象,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民众共享泰山的先河。③叶 涛.泰山信仰与民族精神——五岳独尊话泰山[J].文史知识,2020,(1).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对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进行了分析,指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神圣之山,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昂扬向上、刚健自强、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④陈 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王敏《探讨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利用》分析了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⑤王 敏.探讨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利用[J].中国文艺家,2020,(3).刘欣荣《新时代泰山精神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探讨》探讨了泰山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⑥刘欣荣.新时代泰山精神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探讨[J].侨园,2020,(1).刘立成等《泰山气象精神的形成、传播及对策研究》提炼了泰山气象精神。⑦刘立成,徐德力,范沅昆.泰山气象精神的形成、传播及对策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0,(8).殷博厚《泰山文化及其经济价值分析》对泰山文化中的封禅文化、宗教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泰山“挑山工”精神等五种主要文化进行描述,并从影响经济主体、打造旅游项目、融入产业升级、开发文化产品四个方面对它们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⑧殷博厚.泰山文化及其经济价值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8).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加强泰山文化的对外传播,2020年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如白雪《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泰山文化为例》以泰山文化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该地的对外汉语教学与泰山文化相结合。⑨白 雪.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泰山文化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6).崔诗淼、崔炳亮《融媒体环境下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从泰山挑山工、泰山石敢当等泰山传统文化入手,就当代融媒体环境下泰山传统文化融入当下转型升级并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大众传播深度探讨。⑩崔诗淼,崔炳亮.融媒体环境下泰山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成祥军、代奎华《跨文化传播视阈下泰山诗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望岳〉译本为例》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将泰山诗词翻译置于对外文化传播背景中,以杜甫名诗《望岳》的不同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诗歌形式的处理手法两个方面探讨泰山优秀诗词英译策略,以期更好提升泰山诗词在对外传播中“文化泰山”“文化中国”建构的地位。⑪成祥军,代奎华.跨文化传播视阈下泰山诗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望岳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20,(12).
2020年,泰山文化研究出现了综述类成果,如郭华、亓民帅《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第四届区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对第四届区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议提交的泰山文化研究论文进行了综述。①郭 华,亓民帅.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第四届区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郭华、李志刚《20世纪以来泰山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对20世纪以来泰山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泰山文化研究提出了展望。②郭 华,李志刚.20世纪以来泰山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虞和平,陈 锋.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