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高韵茹,郜晗轩,何相霖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0052)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之后开始被简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5月,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至2021年10月26日,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我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5份[DB/OL].(2021-01-30)[2021-11-20].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63241.htm.。“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于“一带一路”科学内涵的探讨便十分热烈,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也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时至今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科学内涵的讨论仍在逐步深入。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现实可能性、实践意义,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依赖性。对于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国际组织、学派、学者等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定义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经济全球化与生产社会化息息相关;也有其他学者将经济全球化视为知识经济化等诸多概念的混合统一,以及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区域一体化组织或其他团体想要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双向”的,在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给众多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挑战,中国秉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中国在此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一个新路径,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制度型开放,构建和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从而推动中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丰富。从中国古代一代又一代人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再到如今中国不断扩展“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越来越凸显出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可行性不仅表现在它的地理层面,更表现它的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
“一带一路”的地理内涵主要是指“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和辐射到的地理区域。通过对“一带一路”所辐射到城市的不同定位,“一带一路”可以辐射并带动中国同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一带一路”是自地理大发现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全球国与国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联系性的一个创新性的合作共赢倡议。因此,“一带一路”的进展离不开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正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才能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广受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与支持,这也是“一带一路”地理内涵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一带一路”的地理内涵是从不断的历史演变中发展而来的。虽然中国现在所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目的上、概念上、思想上等多方面与古代的对外交流有所不同,但自古以来,中国便有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传统。在古代,中国就有郑和下西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郑和下西洋包含着浓厚的“天朝上国”的色彩,宣扬国威和扩张朝贡贸易是郑和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而张骞出使西域则主要是为了增进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并联合西域的一些国家来抗击匈奴。尽管两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一些挫折,但其包容合作的精神仍在当今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延续。诸如此类的中华民族与外界交流的史实都对中国当下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具有排他性的、对立性的、封闭性的地理范畴,而是具有延续性和包容性的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只会逐步地扩展中国的“朋友圈”,而不是逐渐地缩小其辐射到的范围。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尽管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原因多国对于多边主义等理念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越来越得到众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深谙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中国将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发展本国经济,提振国家综合实力,并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内涵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提振中国国内的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进而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促进双边或多变贸易走向合作共赢。
在国家层面,“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省区的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和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的发展特征(2)周霖,周成,王耀斌.“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OL].[2021-11-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448.N.20211104.0950.004.html.。这表明“一带一路”在促进科技创新,盘活国内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自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中国也在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便是顺应了这一国内趋势,成为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这也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指数”是反映“一带一路”倡仪的成效和其所覆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中国2014年至2021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指数”为例,在此期间所发布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显示:中国海丝进出口贸易指数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上涨(见图1)(3)一带一路大数据指数[DB/OL].(2021-07-23)[2021-11-20].https://www.yidaiyilu.gov.cn/jcsjpc.htm.②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在此期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指数”虽然总体上仍存在季节性的回落,但近些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进出口额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图1 2014—2021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指数
在国际层面,“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因而它必然以国家间的合作为主,而不是相邻国家间的次区域合作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发挥它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提供新的机遇和机会。作为一个国家间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区别于以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沿线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少数国家建立的秩序,是缺乏民主和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一带一路”所辐射到的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融与合作,同时也将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边主义等的发展。
虽然“一带一路”为中国以及沿线国家所带来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但“一带一路”的内涵绝不仅于此,它还有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便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精神纽带。对于“丝路精神”的定义可能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有所差别,但合作与交流永远是“丝路精神”的内核。中国所秉持的“一带一路”精神便是在追求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并带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这也与中国“共同富裕”的理念有相似之处。
此外,“一带一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也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中国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仪便是秉持着这一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开放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理念与中国一直以来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相契合。近年来,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等理念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是经济全球化本身的错误。从本质上看,很大原因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未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实现互联互通,就要推动建立统一的对接标准。中国在以本国标准帮助沿线区域修建设施的同时,也需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制度协调,推动新兴标准的建立。因此,“一带一路”是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与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国对现行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和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并非仅仅是一个当代的概念,而是蕴含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包容性之中的。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或是出于战略需要,或是为了加强文化之间交融,或是为了彰显国家实力,都非常重视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对外交流。“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便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孕育出来的。由于它需要与外来文明进行互动和交流,因而更具包容性,也因此更具吸引力。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因意识形态等原因故意诋毁中国“一带一路”的科学精神内涵,并给该倡议冠以中国式的“马歇尔计划”等荒唐的称呼。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与西方的“马歇尔计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一带一路”是对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4)王毅.“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而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DB/OL].(2018-08-24)[2021-11-20].news.sina.com.cn/0/2018-08-31/doc-ihinpmnqq374476.shtml.。“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对欧洲实行的复兴与控制的手段。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中国在发展“一带一路”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抵制西方一些国家因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该倡议的诋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贫富差距,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了一些挑战,加大了全球治理的难度,使得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除此以外,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也遭遇到一些挫折。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问题,仍然可能会导致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尽管经济全球化为世界上的诸多国家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应该继续秉持客观的立场,不应退缩,甚至倒退到反全球化的地步。我们应该积极地完善和推进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构建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满足正义、公平、包容、开放的需求。在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各国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友好合作,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经济利益的角逐。正是秉承着和平与发展、开放与包容的崇高理念,“一带一路”应运而生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一带一路”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动力(5)周经,黄凯.“一带一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68-71.。***总书记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向世界提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一带一路”主要从方向和路径上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动力。在方向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经济全球化勾勒了美好愿景,并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法,这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目标牵引力。而在路径上,“一带一路”倡导多边主义,倡导推动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等,这就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路线感召力和执行力。对于此,***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6)***.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4-27(01).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变革。在推动全球化发展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将开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7)陈健,龚晓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J].经济学家,2017(7):73-79.。此外,“一带一路”还可能会重塑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软权力之父”约瑟夫·奈曾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软权力”概念。软权力的提升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则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建设带来了希望。理论上,世界的矛盾,就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动力。“在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各种可能会存在的认知风险”(8)王义桅.“一带一路”:重塑经济全球化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6(21):33-36.,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之于中国以及之于世界的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充分发挥本国的市场优势和经验优势,实行全方位“走出去”的一个倡议。中国将借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中国在40年来改革开放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从而促进双边以及多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协同促进世界经济平稳运行。而在推动解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上,“一带一路”也要推动解决其发展问题,并不断提升中国的制度型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制度型开放”是依据自身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环境变化,通过国内国际制度互动方式,深度开放,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过程(9)刘彬,陈伟光.制度型开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路径[J/OL].[2021-12-24].https://doi.org/10.13549/j.cnki.cn11-3959/d.2022.01.004.。中国制度型开放是能够促进区域性和全球多边规则的形成,并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安全有序融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旨在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制度化开放是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贸易的结构发生改变,并加快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而促使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实现规则和制度融为一体。换句话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并不是一个孤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日益紧密的,每个国家都不能在这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独善其身;因此,这就要求各国在这一过程中要协同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制度型开放,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也是促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若想走出国门,进入“地球村”则必然要求中国坚持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并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经济开放”,而是指系统地、全方位地与世界接轨,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引领新形势下的经济全球化必须坚持制度化开放。中国过去40多年间,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并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客观上是主动选择开放,也是遵循现行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结果。众所周知,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规则还是由一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主导,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被忽视,而中国作为如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积极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还应引领全球经济贸易规则向高质量高标准进发,充分展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制度型开放得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走出去”的一种方式。这种“走出去”不仅指的是“一带一路”倡议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更指的是中国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间所积累的高速发展的经验向沿线国家传播和讲述,以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和交流。因此,这种“走出去”的方式也必将会进一步地促进中国的制度型开放。
中国制度型开放与世界经济高质量的融合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规则等制度角度理解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开放倒逼改革’的作用机制。”(10)戴翔,张二震.“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制度型开放[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10):4-15.推动“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国自身体制机制调整完善与现行的国际经贸规则衔接。众所周知,如今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巩固其在现行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主导地位,在政策上签署一系列协定,将中国排除在外,阻碍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从而降低中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完善的影响力。这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变革大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中国更应该克服外部压力,主动进行自我改革,积极适应外界变化,顺应引领向深度发展趋势。这不仅对于中国制度型开放水平的提高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对国际经贸规则进行补充和完善。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应对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大倡议。它作为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国家倡议将为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发展、交流与合作带来巨大的动力。它不同于古代丝绸之路,具有更加包容、普惠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是和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作为“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可以推动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同样也保障了“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稳定并有效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在世界层面上,“一带一路”将推动国际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并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同时,“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繁荣稳定发展,推动中国更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并向世界彰显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随着近些年来新冠疫情、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力量等的冲击,世界经济亟待复苏,中国所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继续彰显其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在新时代下的科学内涵也亟待被进一步挖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