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泰山古今林木变迁的考察

时间:2024-08-31

万昌华

(泰山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泰山古今林木变迁的考察

万昌华

(泰山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从历史记载和当今林木发展与保有的实际情况看去,泰山地区种植树木除了一直都有美化环境追求的一致性之外,以清末民初为界限,可以主要分为为政治治理服务,和主要为了发展经济的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从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春秋时期开始,泰山地区种植的林木大都与统治者或思想家们所提倡的树的种类有关。后一时期内,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泰山地区虽然也仍然未完全摆脱政治控制社会的古老窠臼,但林木种植的目的已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包括为了收获更多的干鲜果品、为了采伐更多的木材与收获更多的茶叶等。对泰山古今林木变迁的考察不但有经济学生态学的意义,同时也有文化与政治意义。

泰山地区;林木;变迁

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讲泰山群峰的山体高大、气势雄伟。实际上,泰山不但山体高大,历来也生态美佳,林木茂盛,植被甚好。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著名诗篇《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今天,泰山也仍然是中国华北地区林木业发展的模范,包括了人造生态林、木材林、干鲜果树林,以及茶园的发展与保有。如今的泰山山脉森林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管理最好的人造森林区,其中包括了作为其支脉的徂徕山地区刺槐林。

从历史记载和当今林木发展与保有的实际情况看去,泰山地区种植树木除了一直都有美化环境追求的一致性之外,以清末民初为界限,可以主要分为为政治治理服务,和主要为了发展经济的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从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春秋时期开始,泰山地区种植的林木大都与统治者或思想家们所提倡的树的种类有关。后一时期内,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泰山地区虽然也仍然未完全摆脱政治控制社会的古老窠臼,但林木种植的目的已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包括为了收获更多的干鲜果品、为了采伐更多的木材与收获更多的茶叶等。并且在后一时期内,泰山地区还在良种苗木的引进上与同时期内我国政治制度文化的引进不同,注意做到了全方位向西方与世界开放。

一、清末民初之前泰山的林木种植

古代泰山林木种类较多,可以称得上是种属资源丰富。清代人慧秀在《岱宗赋》中记载,当时的泰山有树木松、柏、椿、梧、梓、桧、榆、柳、桑、柞、楸、槲、榕、栾、杨、栋等材木,有梨树、栗树、枣树、梯、梅、李、杏、桃、林檎、石榴、山楂、朱樱、紫萘等干鲜果树。[1](P1375)实际上,泰山的树木品种比这还要多。比如,国槐的栽种,银杏树的栽种,青檀树的栽种,以及竹子的种植等,都历史久远,兼具规模。

国槐亦称中槐、家槐,属豆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余米,胸围可达3米以上。为长寿树种之一。槐树在古代被当作奇异树种。史载汉武帝修建上林苑时各地均献名果异树,其中槐树被列为异树贡献600余株。南唐尉迟渥《中朝政事》中则记曰,“唐时天街两畔多槐树,号槐衙,谓成行列排如排衙也。”是讲唐代在朝廷前的天街两旁种植有排列成行的槐树,犹如大臣在列班。泰山现有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国槐树共42株。有数株被称为“唐槐”。亦即,它们是唐朝栽种的槐树。其中,确知其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一株,在300年以上的一株。

据考察,泰山斗母宫门外一株名叫“卧龙槐”的国槐,距今已300年许。为明朝嘉靖年间所植。该树树体的一半,丈许,向北平卧山坡触地后生根,树冠而后重新扬起,长成与原树连体的新树,宛如卧龙翘首。经分析,此状态是当年该树曾被雷击劈倒了所致。

另外,在今泰山的岱庙、四槐树、增福庙等处均有古槐号称唐槐。其中,岱庙中的一株,明代知名学者张岱在《岱志》中有记载,称“西庑唐槐一枝,别具离奇之致。”四槐树的唐槐,有一株1987年因暴雨倒卧,取其胸部一块查年轮,推算的结果是树龄在1000年以上,则是唐代所植无疑。有学者认为,泰山上的这批唐槐很可能是唐高宗、唐玄宗登封泰山时,为增“皇威”和给泰山“增色”而植下的。[1](P232)

银杏树亦称公孙树、白果树,南方又称鸭脚,属银杏科。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围可达12米。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冰川期的孑遗植物。据说其银杏的名字是宋代皇帝御赐的雅号。郭沫若在文章《银杏》中说过,银杏是“中国的国树”、“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目前泰山上有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24株。其中,长势最好的是岱庙中的两株,均高于35米以上,胸围4.5米左右,枝桠繁茂。后面还要提及,它们植于清代前期。

最大的一株银杏在佛爷寺,高达38米,胸围7.4米,荫地半亩以上。清光绪十二年的一残碑记曰:“岱之北有谷山寺,即所谓佛谷寺也。……尤足异者,有银杏三株簇生,每大二十余围,诚旷世所罕见。”有研究者认为,该树的种植,最晚不会晚于唐代。很可能与该寺的建立同时,始自魏,则至今已有1300年的树龄了。[1](P229)

青檀亦称翼朴、云檀,属榆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围可达5米。泰山上有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青檀41株,其中最大者是灵岩寺唐代慧崇和尚在建御书阁时栽种的一株。它在拱门顶上横生,根部裸露,形如云朵,枝干丛发,形如伞盖,因而名曰云檀。另在寺的南院,有青檀双株并列,名曰鸳鸯檀。经考察,该二株青檀的树龄也均在千年以上。

另外,泰山栽培竹子的历史也较为悠久。栽种的品种多为淡竹。淡竹亦称粉绿竹、红淡竹。禾本科,刚竹属。禾木状中型竹,高可达10米,胸围11厘米。在泰山前麓的樱桃园、竹林寺、普照寺、罗汉崖、上梨园、大津口等背风向阳处,均有淡竹栽种。

有研究者称,泰山上竹子的栽种有200至300年的历史。[1](P201)有误。泰山地区竹子的栽培不是二三百年的问题,而是与国槐、银杏和青檀一样,历史已相当久远,不下千年。比如,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属于泰山支脉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当时的徂徕山竹溪确实有竹。因为,宋初时,在竹溪的地方仍有不少竹子存在。有宋初理学先生之誉的石介,就在《访竹溪呈孟节有怀熙道》诗中记述道:“到头泉石是吾家,坐石听泉日已斜。一片青衫非富贵,千杆绿竹好生涯。”另外,宋徽宗时人范致冲则在咏泰山竹林寺的《竹林寺》一诗中记述道:“竹林深处有招提,深掩禅关过客稀。”

泰山地区很早就种植松树与柏树,本文已经提及了的清人慧秀在《岱宗赋》中也有记述。其中还具体讲到,“松却秦官,柏膺汉爵”。

实际上,泰山地区的松柏树种植还要早得多,并且也普遍得多。比如,《诗经·鲁颂·閟宫》中有“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如今,泰山地区还存活的古老松树与柏树亦多。古松树中比较有名的有五大夫松、六朝松。柏树中比较有名的有岱庙今汉柏院内的汉柏,岱庙大院内的有树龄300年以上的侧柏212株,以及分布于自红门至中天门盘道两侧和灵岩寺周围,树龄多在200年以上的一批侧柏。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下,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司马迁《史记》中所记的五大夫树为松树。东汉泰山太守应劭在《汉官仪》中记曰:泰山“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小天门的确切位置即今五大夫松坊。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该松树被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冲殁。现在人们看到的泰山五大夫松是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负责整修泰山的内务郎中丁皂保补栽的。

另外,现泰山普照寺庭院中的六朝松属油松科,为六朝时所植,已有1500年以上树龄。该古松粗大雄壮,无数虬枝盘曲四伸,宛如巨大的华盖。郭沫若1961年夏来泰山时写有《咏普照寺六朝松》一首:“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长愿颂东风。”除了颂东风颂的不是时候之外,作为考古学家的郭的以上诗句中六朝松认定正确。

在我国古代,松柏树的栽种与使用等,与社会治理有甚大关系。《论语·八佾》中记载:“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另有《春秋纬》曰:“天子坟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因此,秦汉以降,历代统治者多在认为与其统治有某种关联的泰山地区种植松柏树,尤其是大量种植柏树。

泰山上统治者植树,最早的记载是汉武帝刘彻。他曾7次登封泰山,植柏树千余株,多为侧柏,首开泰山人工植树之先河。相传,今岱庙汉柏院中虽肤剥心枯,但仍能继生新枝的6株汉柏,即为他东封泰山时所植。

岱庙汉柏在生活于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有记载。该书引《从征记》曰:“泰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所植也。”其中的量词“围”,古代指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合拢来的长度,约有今天的35厘米,则20围的长度大致是7米多。7米多胸围的柏树,本人儿时在家乡新泰市镇里村看到过。记得当时村东的黄土岗上,有虽然树干很矮,也就1米多高,但得要4个大人接手才能合拢来的古柏树十几株。据清代前期泰安学者聂剑光在《泰山道里记》中考证,本人家乡新泰市镇里村为北齐的岱山城旧址,则那些古柏树当为那时所植。[2](P51)并且,很可能与现在一样,我家乡的那批特大柏树初植时就已是大树。

清代康熙六年至十七年间(1667-1678)间在重修岱庙时,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曾利用国库的银两在其中广植树木。这次栽种的柏树居多。据《重修岱庙历履碑》记载,岱庙“大门内栽柏树八十五株,杨树四十株,槐树二十二株,白果树二株。仁安门前栽柏树五十三株,槐树十一株。大殿左右丹墀栽柏树五十九株,松树四株,白果树二株,杨树五株,槐树九株。后寝宫栽柏树三十一株,杨树十八株,白果树二株,槐树五株。寝宫后栽榆树三百株。”此次总计,共植树648棵,其中内有柏树228棵,白果树6株。本文前面提到的今岱庙内两株高大白果树,就是它们中的两株。

另据《泰山种柏树道里记》碑记载,泰安府知府金棨清嘉庆元年(1796)在泰山上山盘道旁植柏树千株。嘉庆二年,又曾增植柏树万株。以上提及的红门至中天门的盘道两侧古柏树,即是那时所栽。

总之,今天泰山所存留的众多古树木,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与当时的统治者们有着某种干系。

二、清末民初以来泰山的林木种植

由以上可以看出,前一历史时期内泰山的林木种植,主要是为了“显摆”。笔者由此想起了西方有个专门用来讽刺极权专制国家的名词,叫做“橱窗政治”,即当政者搞活动主要是为了显示,为了搞出所谓的“政绩”给天下人看。当时统治者们的在泰山上种树目的也是如此,广植柏树是为了显示当时的国泰民安,为了显示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以及企想自己统治的长远。

但晚清以来泰山地区的林木种植,林业的发展与保有,宗旨与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木材业与干鲜水果业,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生产。该局面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有关,是社会开放与政治体制逐渐变迁的结果。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相遇也;我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我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我同胞之大幸也夫。”本人曾在论述有关问题时也讲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鸦片战争是把双刃剑,既给民族带来了屈辱,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少许活力和希望。”[3](P143)西方社会与文化观念的引进给我老大中华帝国带来了少许活力和希望,这一提法也同样适用于泰山地区林木业的发展。

也是前已提及的清人慧秀,其在《岱宗赋》中讲到泰山的松、柏、槲、杨等木材林时,称“皆土所宜,取用斯绰”。当不全对。实际上应是,那时泰山上的木材并不能满足当地之所“用”。比如,从泰山地区现存古建筑的所用木料上看,它们上面许多的较大型木制构件,原材都不是泰安本地木材。都是从外地运来。那时的泰山,基本上不是大型木材的生产基地。为人生活所提供的“用”,当主要是烧柴。并且可以进一步推测,由于树种生长速度的原因,当时其所提供的烧柴也不可能太“绰”。泰山的成为本地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以及成为全国重要干鲜果品生产基地,是它引进了外国(或外地)的优良树种之后。

泰山成功引进的木材树种中,首推刺槐。刺槐原产于北美洲。有生长快、木质好、容易繁殖等优点。我国最早是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经由日本传入。当时的大清国驻日副使张斯桂带回刺槐种子,在南京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植物,随后作为速生林树种推广开来。山东刺槐的传布始于修建胶济铁路时。以后青岛又建立了种植刺槐的林场。泰山与全省其他地区一样,1949年前也已引种。1949年之后,更是作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泰山的溪边、山麓、山腰和山顶缓坡上,广泛种植。马蹄峪、拦住山、葛条沟等处的面积较大,全为纯林,生长茂密。截止1984年的统计,泰山主脉上共计保有刺槐林11870亩,占其全部阔叶林面积的43%;活立木蓄积量达52780立方米,居全山成熟林蓄积量的第一位。

泰山地区成功引进的果树新种有苹果,果树的优良品种有樱桃、梨树、桃子等的一些外国新品种。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苹果,吾国古名为‘柰’,魏时由梵土传入,故当时亦名‘频婆’,苹果其转音也。现时所谓苹果,大半由美国输入,东北各省多植之。山东苹果,大致可分为两种,鲁西一带多土种,名曰甜子,实非苹果,而为林檎之一种;鲁东一带,多洋种,系由美国教士传入者,烟台及其附近一带所产之香蕉苹果,尤蜚声于南北。”[4]

据研究,这里所讲的美国教士名叫约翰·倪维思(John L.Nevius,1829-1893)。其自幼热爱园艺,曾在纽约学过园艺学。1854年来到中国,先在宁波传教,登州开埠后,1862年转至登州继续传教。1871年由登州迁居烟台。鉴于多年的救灾实践及对教徒贫困的认识,倪认为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他们的生计。他看到当地的气候、土壤与盛产苹果的美国东北部地区相近,但所产各种水果的质量却相差甚远,因此萌发了引进美国新品种水果苹果的想法。先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有果树种植园主约翰·查普曼(1774-1845),拥有1200余亩果园,以推广果树种植为职志。查普曼常常布袋中装着一本《圣经》和若干苹果种子徒步旅行,沿途赠给愿意接受的人,被人称为“果园宣教士”或“苹果种子约翰”。倪维思决定学习查普曼的这一做法,在烟台以宣教的精神推广果树种植。经努力,倪维思在烟台引进种植的苹果品种有早苹果、花花鲜、发客仙、万寻、黄钟花、黄手敦、黄撮皮、红搓皮、绿青、红端阳、早草鲜、秋苹果、花皮、王苹果、磅苹果(又名金星)、香蕉苹果等。[4]

此外,倪维思在烟台毓璜顶南所建立的广兴果园内,还引种过优良美国梨树、李子等。

山东中西部地区苹果的广泛传布,则与山东新教团体组织的以齐鲁大学为主体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济南周边地区进行的改良农村社会的试验有关。

早在1927年,齐鲁大学神学院就在济南以东35公里处、靠近胶济铁路的属于历城县的龙山镇,设立以改良农业经济等为目的龙山服务社。以后,齐鲁大学又以此为基地设立了乡村服务委员会。他们在金陵大学和华洋义赈会的帮助下,当时在附近农村广泛推广美棉、冬小麦、高粱、谷子、烟草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同时,引进了苹果、梨、桃等水果新品种。大体在此前后,泰山地区开始广泛种植苹果。

1934年,冯玉祥在泰山大众桥至张庄一带建苹果园400亩。1936年,泰城东关陈姓在卧龙峪下建苹果园70亩;御碑楼北山明姓栽苹果树200亩。1939年,知名回族实业家马伯声在泰山南麓建仁德果园,栽苹果、桃、杏、梨、柿子及葡萄等380亩,成树7000余株。此后又新植金帅、红星等苹果,增加巴梨、林肯梨及日本樱桃。

以上所述的泰山苹果园在战乱中破坏严重。以后又是大跃进等人为的破坏。今天泰安的苹果生产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恢复发展起来的。

今天,泰山地区的苹果种植较为广泛,所产苹果品质可以与胶东地区烟台的苹果相媲美。有“烟台青香蕉,泰安黄金帅”之说。[5](P171)

泰山地区的金帅苹果具有结果早、产量高、糖分多、果锈轻、易管理、耐贮藏等特点。果型呈高桩圆形,皮薄,单果可重达200克以上,成熟后为金黄色,肉质细嫩,脆爽多汁,香味浓郁。是泰安水果的名产。1984年,总产达到836万公斤。

今天泰山地区所产的优质苹果中除了金帅之外还有红富士、三岔红星等。

虽同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但与山东其它地区相比,泰山红富士具有色艳、个大、香脆多汁等特点,这与泰山地区的光照充足、夏秋之交雨量充沛、山土中的矿物质丰富,以及昼夜温差大等,有密切关系。

泰山三岔红星苹果因产于泰山林场三岔分场而得名。三岔分场1963年开始栽植红星苹果。该场地处泰山极顶西部,海拔高达800米,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红星苹果面呈紫红色,蜡质厚,有光泽,硬度高,个大多汁,清香可口,耐贮藏,也是今天泰安水果的名产。1984年时,泰山三岔红星苹果的总产为18万公斤。

樱桃也是今天泰山地区的水果名产。

其又名中国樱桃、紫樱。《辞海·樱桃条》云:樱桃又名中国樱桃,原产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唐代至明清时期,我国种植最为广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诗曰:“小园新种红樱桃,自绕花枝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四中有“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的诗句。明代则有于若瀛关于樱花的诗句“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流传下来。

查有关资料,泰山本部有文字记载的樱桃种植是在清代。清代佚名的《游樱桃园记》中记述道,“傲徕山之西有谷……树以樱桃为多”。另外,清人周彤桂在《樱桃园记》中也讲到,樱桃园中植有“争荣于一时”的樱桃。

但整个泰山地区种植樱桃的历史比这要早。有中华樱桃第一镇之誉的新泰市天宝镇就在泰山支脉徂徕山的南麓。据有关资料,这里种植樱桃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0年天宝全镇樱桃种植面积已达24000亩,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6]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回族实业家马伯声1939年曾在泰山引种日本樱桃。今天天宝镇种植的樱桃中,也多数是外国或外地的优良樱桃品种。它们中,除了中华樱桃之外,有意大利早红、乌克兰大樱桃、红灯、艳红、龙冠、莱阳矮化等,有7大系列30多个品种。由此,笔者想到了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更难对付的对手,因为它懂得与现代化妥协,让现代化为己所用,懂得成长壮大,利用科学技术,同时维持专制政权的统治。”[7]在这里,福山主要是说的我国上层的作为。实际上,我们的一般人民也是聪明的、“难对付的”。他们也是“懂得与现代化妥协,让现代化为己所用,懂得成长壮大,利用科学技术”的。

除了苹果、樱桃之外,泰安另外的林果名产是泰安板栗、泰安山楂。

板栗又称魁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围可达3米以上。栗树是我国的古老树种之一。《论语·八佾》云:“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泰山板栗的栽种有较久远的栽培历史。目前泰山上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7株。其中最大的一株在岱阴玉泉寺,有碑文记载,至今已近千年。碑为金翰林学士承旨中大夫党怀英撰书并篆额,其中记载,金天眷二年(1139)“植栗数千株,迨充岁月……”。另外,今泰安下港、麻塔等地,仍有明朝的栗树存活。它们仍在产果,单株产量最多可达150公斤。[5](P171)

泰安板栗又称泰安明栗、泰安甘栗。果实色泽光亮,肉质细密,水份少糯性大,外皮较薄易剥,适宜于制作糖炒栗子。上世纪初期开始,泰安板栗开始远销国际市场,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1984年,总产已达183.5万公斤。

山楂又名红果。山楂也是我国的固有树种。有称山楂在我国的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者。[8]泰安地区确切种植山楂的记载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同年编定的《泰安县志》中称泰安“果擅揸栗之利”。至今,泰山东麓的木口峪、羊栏沟等地,还有一些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山楂老树,单株最高产量可达500公斤。[5](P171)

泰安山楂的品种主要有大货山楂、大金星等。大货山楂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鲜艳个大,果肉细密等特点,为泰山山楂中的上品。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安山楂就形成了规模生产。1933年的《中国实业志》中记载,泰安当时有山楂18400株,常年产量为12000市担,外销5040市担,主要销至南京、上海、天津、青岛、济南等地。1984年,泰山地区的山楂总量为103.3万公斤。

另据1933年的《中国实业志》中记载,当时的泰山地区除了山楂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之外,梨、枣、桃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也已开始大规模地作为商品为大城市的市场生产。其中,年产梨39500市担,枣34000市担,产桃28000市担,它们也都远销到南京、上海、天津、青岛、济南等地。

此外,茶树近年来在泰山地区的广泛种植,在此也值得述及。一个是泰山女儿茶,一个是泰山白茶。

女儿茶因为在我国著名小说《红楼梦》中有提及,因此受到人们的热捧。其实,该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说的宝玉酒后引用的女儿茶,并不是真正的茶,而是青桐树的嫩芽。明代汪子卿在《泰山志》中记曰:泰山有茶类“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市则无也。山人采青桐芽曰女儿茶……清香异南茗”。另外,明万历年间文人李曰华在《紫桃轩杂缀》中也记曰:“泰山无佳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曰女儿茶。”泰山上有真正的茶树,是当代的事。

1966年,泰山开始种植真正的茶树,而这些茶树,承袭了明清时期女儿茶之名,称作泰山女儿茶。泰山樱桃园、大津口等产茶区的纬度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茶树休眠期长,采摘期短,所以产的茶叶叶片肥厚坚结,碧绿娇嫩、茶色清沏透剔晶莹,饮之回味醇美,沁人心脾,留香悠长,有浓厚的泰山板栗香气,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称。到2000年,泰山地区此类的茶园已达1000余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最近一两年内,泰山的茶树家族中又多了泰山白茶一族。泰山白茶也是绿茶的一种,系从浙江安吉引进。据称,泰山白茶比泰山女儿茶含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还高,品质更好,价格也更昂贵。现在已在泰山东麓的山口镇小马庄村建成200亩的茶园并开始生产茶叶。

三、有关的话语

以上考察的是秦代以降中国山东泰山地区林木变迁的大致情况。实际上,泰山地区的这一林木变迁过程,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向前绵延与发生变化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其中有两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即一、看似纯经济的与纯物质的问题,但它们却不是纯经济的与纯物质的问题,它们的发展变化与制度变迁、人群观念的改变等,紧密相连;二、从中我们能够比较清晰的发现,对外开放、互相交流、发展市场经济,于人民于社会,都绝对没有坏处。

以上两点的展开说明是,泰山自秦代起,统治者就作用于泰山,并且留下了很深的历史印痕,所谓的秦松、汉柏、唐槐、金板栗、清银杏等等,均是。这些林木古树,它们至今都仍是文人骚客,以及不同阶层雅士们所称道的高级文物。但是,如今的泰山,如果没有当代林业发展的支撑,包括木材林业与干鲜果林业在新物种新品种引进基础上的发展,它还是今天的样子吗?!尽管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泰山植被今天的样子也还不甚满意。而这,全是晚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发生了变化,政治制度与社会体制逐渐也发生了变迁之赐。试想,泰山地区如果没有近代以来植物的引进,包括刺槐的引进、苹果的引进、大量樱桃新品种的引进,以及茶树的引进,它的木材林业与水果林业的发展与繁荣,从何谈起。

另外,泰山传统干果在近代的发展成为产业,包括泰安板栗与泰安山楂的远销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也是与我国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与政治制度的变迁这一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正因如此,本人才最为看重的是泰山晚清以来对外来物种的引进,与在植物层面上对异质文化的敞开胸怀,施行勇敢拥抱。

进一步推开去,笔者想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其新浪微博上转发的如下一条微博——“自由、民主与宪政之问”,非常有道理:“波音合乎中国国情,空客也合乎;拉菲合乎中国国情,路易十三也合乎;行人靠右合乎中国国情,马恩列斯也合乎;航母合乎中国国情,文胸也合乎;保险套合乎中国国情,女上位也合乎;男多女少包二奶本来不合乎中国国情,咱硬是让它潜规则合乎了,怎么到了自由到了民主到了宪政,就那么不合乎中国国情了呢?”[9]本人认为,泰山地区林木业近代以来引进优良树种与同种树优良品种使之得到大发展大提升一事,可以为贺氏们的上述中国应全方位引进、全方位进行社会改革的观点,提供实例方面的有力支撑。其中的潜台词是,事实证明了对我们而言,各方面都需要开放与改革;全方位的开放与改革,没有什么不好。

[1]刘秀池.泰山大全[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

[2]聂剑光.泰山道里记[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7.

[3]万昌华.中国行政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4]杜希英.略论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对胶东地区农作物的改良[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5]泰安市泰山区、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泰安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6.

[6]中华樱桃原产地——新泰市天宝镇[A].人民网·山东频道,2010-09-02。

[7]福山认为布什政府遭遇空前惨败[N].参考消息,2008-10-28。

[8]泰山大货山楂[A].http://www.17u.com,2008-08-22.

[9]自由、民主与宪政之问[A].贺卫方新浪微博,2013-03-12.

(责任编辑 梅焕钧)

Investigation on Transi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Trees'on Mount Tai

WAN Chang-hua
(Hist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Tai Shan 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21)

From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actual current situation,Mount Tai area,besides the ai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as been planting trees for governing inten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ing the bound of the period of the end of Qing Dynasty,and the early Republic.From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bound,the trees planted on Mount Taiwere mainly advocated by the governors and ideologists.After the bound,though under the feudal influence,aswell as other parts of China,the trees planted have been primarily for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cluding dry and fresh fruits,wood and tea,etc.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rees transition not only contains themeaning of economics and ecology,aswell a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Mount Tai Area;Trees;Transition

K29

A

1672-2590(2015)01-0076-07

2014-11-04

万昌华(1956-),男,山东新泰人,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