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学的未来

时间:2024-08-31

●文 王晓峰

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有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常为人提及。有说文学即将死去,有说不然。记得上世纪70年代香港作家刘以鬯就说过这事。文学的未来的确是一个重大话题。但文学存在着大限吗?文学的大限在何时何处?文学以何种方式自然或者非自然方式终结?如果把文学视作一个庞大的肌体,是部分还是全部死掉?等等,都成为对文学未来思考的一部分。这还是一个容易制造噱头、卖点的所在。许多失意或得意的人,许多想要制造新闻的人,怀着阴险或者善意的心胸,拿无辜的文学说事,拿无助的文学开涮。这么多年来,有关文学死亡的是是非非常常被搅起,一片混浊。比如美国有一个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写了一本书叫《On Literature》,可译成“文学的当下”,也可译为《论文学》,但偏偏被译成“文学死了吗”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之所以有文学死亡的话题,主要是文学的确面临着生存的困难。比如读者或市场的不景气,比如有人说难以看见大作家和具有经典意义(那种万人空巷的阅读)的文学,比如作家的待遇普遍较低、收入较少,等等。这是文学当下现实之一面。其实,当下文学的存在,还有另一面:文学阅读仍就是生活里的主要精神活动,但这种文学阅读未必都去关照那些所谓的大作家及其经典作品,而是被米勒称为“新媒体”所催生出来的那些文学,比如网络文学,比如流行文学,比如大量的自费出版印刷的文学等等。

这就是文学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文学被普遍地冷落,一方面文学之外存在着大量的文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古体诗就文体而言谁都说已经死了,但以中老年为主体的创作群体,如果有一个有关作者数量、作品数量的科学统计的话,一定会让目前困难的文学大跌眼镜。这是一个另外的文学系统:从中国古典诗歌那里开始,和当下的小说、诗歌几无关联,而成就浩翰的文学大海。可能有人说这种文学写作,无论如何超不过李白杜甫,无论如何超不过《春江花月夜》、《静夜思》。我看未必。这就像当下每年都有总结长篇小说创作的综合性评论文章一样。据说每年长篇小说在千余部左右,有谁能全部阅读?如果不全部阅读凭什么指点该年度长篇小说的江山?

文学在未来能不能死去的答案光是当下的文学现实里就不证自明,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此滋事生端。

米勒在《文学死了吗》是从理性角度论说了文学永存,他认为文学不会死,只不过要有变化,比如在“新媒体”下文学存在将会发生变异。他认为:当下和未来,是一个由新媒体统治的新世界,新媒体将微妙地改变文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给文学永远存在一个理由,他看重在未来文学存在与发展里,文学的特质、品德、精神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

在现在和将来,人类生活“需要”文学,将保障文学未来的存在与发展。文学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生存世界的主要途径。意大利作家、评论家安贝托·艾柯在《悠游小说林》里说过:“小说中,对现实世界精确的指称是如此紧密地相互连接,以至于当你在小说世界里待了些时间,又混淆了一些小说元素对现实的指称。”小说“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支配自己能力的机会,让我们观察世界,重建过去……通过小说,我们成年人锻练了自己整理过去与现在的能力”。因此他说:“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小说,因为正是从小说中,我们才能找到赋予自己存在意义的普通公式……让我们知道自己如何出生,又为何活着。”在《诠释与过度诠释》里,他进一步说:“文学将帮助你改变你的目的,并因此改变你的生活。”这种关系即人类生存与文学的关系,在法国评论家勒布伦论述新小说家艾什诺兹时如是表述,“在这些小说之后显示出了一种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世界表现荒谬的逻辑和意义问题进行的思考”,这些小说“以惊人的真相在说着世界”,从而“更新了人的目光”,“就像一个摄影师从一个新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张日常生活的稔熟的画面”。显然,这是人类在发明掌握语言之后,以语言的文学方式来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最佳手段、途径。因为,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文学是开放性的系统的百科全书。而这种百科全书,会“将我们的心智的、精神的以及想象的视野拓展到极致”。对百科全书的说法,事实上从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就有人一再提及,比如巴尔扎克称自己是法国历史的书记员,《人间喜剧》就是19世纪社会的百科全书。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使文学在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一再被发掘出来,有人甚至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次生哲学,即研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利器。

尽管文学在现在、未来如此重要,但它的存在方式,并不是亘古不变。从自有文学开始的几千年里,文学的文体、文本形态及寄居方式(手抄、铅字、数字化等等)都是随生产方式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一方面表现在人类文学的观念的变化(如纯文学的惟一性、高端性,文学的时代性,文学的从业者即作家的标准,文学体系、体制的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文学的社会存在面临着重大调整,特别在数字化和大媒体时代,核心之点在于文学的民主化,即当下文学不再是现代工业(印刷术)背景下的编辑制度的产物。在人类普及教育的前提下,实际上文学已经进入了人人可为的时代。当下的文学存在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网络文学及相关的电子文学产品,流行文学以及大量的自费文学,传统文学观念下的所谓的纯文学、以及主流文学,形成了文学的几种势力、潮流,一齐奔向未来。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文学观念来衡量文学的话,便显得力不从心、不合时宜。

未来的文学真的可能是平民化的文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