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4-08-31

张碧 刘洞波 施晓蓉

摘要: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双创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确定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了基于“竞赛+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依托,从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双创竞赛、双创平台建设和创业培训辅导四个方面,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实践探索。从实践成效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明显,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双创竞赛;应用型本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受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纷纷掀起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也进入深度改革,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必备内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敢闯会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点,创新潜能的培养,创新能力与创业思维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刘艳芹等提出从体系构建、实践平台搭建、教学方法改进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结合校、地、企多方位多途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李艳平提出通过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提高创业能力[2];李金昌认为通过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可以发掘创意点并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培养效果[3];齐书宇提出通过创新创业活动[4],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来提高工科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构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陈春晓认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双创能力[5];静丽贤提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关系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6],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还有很多学者试图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冒险与合作精神等来提高大学生的决策力、创新力和意志力[7-11]。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意义,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于形式主义

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多为形式化,项目的创新性不切实际或者创意不突出,多为获得奖项和奖金而参加竞赛,无法真正获得创业实践机会和创业资金支持。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薄弱

目前,各类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大多为专业理论教师或辅导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实践经验、企业从业经历和成功创业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而外聘兼职导师由于时间限制,在管理和协调上多有不方便,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活动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成体系,与专业结合较差,教学资源单一,课堂内容多数是不切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训练非常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项目的孵化成效较低,受益学生和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二、结合新工科建设,确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

新工科建设是全面推进四新建设的“先手棋”,新工科再深化,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教与学行为、学校评价体系与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产业竞争格局都在发生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新工科建设落实九大举措之一。新工科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再仅是交叉学科知识储备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业思维能力、创业技能。

结合新工科建设,确定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进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即为创意潜能激发的过程。实践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竞赛、专业实习实践、创业实践体验等手段来培养;而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市场、就业创业、风险评估等,从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培养、商业情商锻炼、评估监测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创业技能。

因此,为实现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需构建系统的、实践、平台、辅导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三、构建“竞赛+实践”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

(一)注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形式化,创新创业是建立在专业教育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12-14];根据湖南工程学院往届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新工科类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低层次的技能训练,是掌握科学技术,结合产业结构实际与应用,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与技术创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是挖掘创新潜能的基础,是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过程中的关键点。

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首先在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融入创新思维和理念,同时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专业知识与双创知识有机融合,并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引導学生进行项目创新;其次通过开设多元化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将线上课堂与线下专业实践、实习、创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市场分析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另外,充分利用校内外多层次的教学实践资源,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和创业典型分享实践经验,创业心得,以及市场动态分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让学生对市场创新进行定位,加强创业风险意识、识风险抗风险的能力,使技术创新和团队创新落到实处。

(二)以竞赛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大赛和活动是进行项目训练、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15]。在进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条件下,将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创意点相结合,把理论创新转化成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如图2所示。

通过利用科技创新作品参加各类交叉学科的竞赛、双创大赛及双创活动,不仅可以对科技创新作品的可行性、实用性、创意性进行实践论证,还可以对作品的市场应用前景、市场风险进行前期调研和市场分析。通过不断实践,将竞争力不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进行淘汰,同时针对科技创新作品的劣势进行修改、优化、完善,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创业视野和创新创业体验。

此外,各类竞赛相关的创新创业学术活动、双创活动、创业讲座论坛、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项目市场分析调研以及模拟实践等,在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多元化双创实践平台的建立与管理完善,形成一届传一届的创新创业核心团队,提高创新创业训练的覆盖范围,提高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成效。

(三)利用双创平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

根据现有的建设情况,湖南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分“院-校-校企校地”三级平台,院级层面为与新工科建设联系最直接的二级学院,包括双创教育中心与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级层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校企校地层面以新工科专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为主。

院级层面的双创平台以结合新工科学科专业设置为主,包括理科与工科的结合,工科与文科的结合,是培育创新创业项目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组建团队,创业知识交流与分享的基础场地。

校级层面的双创平台,是湖南工程学院开展项目训练和进行双创活动的重要实践平台,除了培育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参加各类双创竞赛,还包括创业培训、创业讲座、创业辅导以及投融资对接、工商登记、政策咨询等创业服务,并享有优质的创业环境、文化和基础设施。也可为缺少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的创业辅导和支持,包括产品推广、营销模式和市场运营等。

校企校地共建的双创平台,是联合培养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包括实践教学、实践实习、创业服务、创业体验在内的多功能实践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个人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创业技能。

(四)加强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创业技能

创业培训的辅导,主要包括对创业指导教师创业服务能力培训辅导,对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辅导和创业服务相关的培训。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近年来,湖南工程学院对创新创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遴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培训、继续教育、考核考评也越来越重视;湖南工程学院要求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加强自身创业培训辅导,加强专业知识和创业服务知识的储备,了解创业政策、创业学、管理学相关知识,了解实际的创业环境,并与校外的实践指导教师、创业实践导师多沟通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指导。同时,通过考核与选拔,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定期对导师库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开展指导培训交流会,并将对指导学生获得的成效列为职称评审晋级加分项。

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辅导,除了通过校内外双创导师辅导、SIYB创业培训和创业讲座等形式外,还借助创业实践平台提供的创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实践学习,以及创业团队“传帮带”进行的创业体验,从而获得精准的市场定位、把握创业契机,获得创业技能。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基于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对湖南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实践探索。2018年与2019年实践成效对比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湖南工程学院孵化基地成员参与科技创新人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项目数和获得的科技成果、创业团队数量,与2018年相比呈大幅增长。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长率为66.7%,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增长率为108.1%,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类获奖数量增长率为31.2%;参与实践探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较2018年得到大幅提升。创业能力方面,2019年参与实践的学生全年参加创新创业培训15场次,实际新注册企业数5家,孵化创业团队数量增长22.2%,并有多个团队获得投资,充分体现了创业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新工科建设,不仅设置了新的工科专业,对现有工科专业也提出了新要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思维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竞赛+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采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方式,在三类双创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竞赛、双创大赛、双创活动以及创业培训辅导等实践形式,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探索,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依托,进行实践探索,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艳芹,董立华,赵琳琳.产教融合视阈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2):71-74.

[2] 李艳平.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02):81-84.

[3] 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16.

[4] 齐书宇,方瑶瑶.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7(24):68-73.

[5] 陈春晓.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困境和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06):183-186.

[6] 静丽贤,李娟,梅国宏.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10):6-7.

[7] 李丽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信息技术,2017(06):258-259.

[8] 葛连山,周玉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论析[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3):44-47.

[9] 王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四大哲学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8(01):25-28.

[10] 刘振海,刘允,黄刚,顾春雷.新工科視域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0):181-184.

[11]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造就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7):1-9.

[12] 刘振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12-14.

[13] 宋明顺,孙伟红,赵春鱼,等.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31-36.

[14] 董玉荣.高校“SYB+”创业教育:机制、模式和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02):74-79.

[15] 陈磊,唐桂华,王秋旺,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生交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2):34-35 +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