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郝欣 蒋春洋
摘要:黄炎培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以及工读教育思潮是他思想的起源。他主张“有业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工读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兼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教学原则
一、黄炎培职業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源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921年黄炎培在讲《职业教育》时提出了唯有实施职业教育才能实现救国强国,且在其宣讲中曾多次提到了杜威实用教育思想。[1]在职业教育教学原则上,黄炎培主张的“做学合一”“手脑并用”都是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活动”,黄炎培表示“教育之为事,不惟训练人之脑,尤当训练人之手。今科学之昌明,皆人类手与脑二者联络发达之成绩也。……故手、脑二者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之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之能力,而生活之事寓其中焉”。[2]由此可以看出,黄炎培教育思想与杜威实用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他认为学习过程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以实现学习中有实践,实践中有学习的目的。这与黄炎培所提倡的“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思想是相同的,将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不断学习获得系统知识。
(二)源于平民教育思潮
黄炎培在《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提出,开办职业教育目的就是为平民百姓造福,职业教育最终落脚点也是平民群众,“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有是处。”。[3]黄炎培对平民的心态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人认为“书是有钱人读的”,他们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谋生,第二位的才是求学。鉴于这种状况以及平民教育思想影响,黄炎培提倡推广平民教育,通过平民教育来解决平民的生计问题,并指出,要想解决平民的问题,必须从职业教育上着手[4]。为此,黄炎培面向失业青年、无业青年开办了职业补习教育,主要培养其职业技能,通过提高知识及技术技能获得更多的谋生机会。
(三)源于科学教育思潮
在职业教育实施上,黄炎培认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方法应为“调查”“研究”,即把科学方法运用到职业教育上去,基于此,他提出了“救济之主旨如上述,其施行方法奈何?曰调查,曰研究,……”[5]的观点。将科学方法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了科学教育的特色,强调科学与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上,黄炎培主张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科学化”是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之一。他认为,职业教育工作应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物质和人事。科学教育思潮在这两大类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在物质方面,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等必须“赶科学的发展”,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学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人事层面上“科学化”的体现就是在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组织时须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黄炎培首次将科学方法运用在职业教育中,于1921年制成了七种职业心理测验器,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职业心理测验器,能够帮助学生在职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选择,增加专业选择的科学性。
(四)源于工读教育思潮
工读的本质就是“工与学”“工与读”的有机统一,换言之,就是做工与求学、做工与读书同步进行,[6]黄炎培所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实施工读制,具体要求就是“半日做工,半日读书”。这一主张对学生来说是极有利的,一方面可以提升知识获取量,一方面可以提升技术技能,“做工和求学”两者均可实现,而且“做工和求学相结合”也是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随后他又创新性地提出了“专科一贯主义”“学习一贯互进法”,具体来讲就是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可以去工作,这期间不仅可以使技术技能得到锻炼,还可以积累学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可继续在高一级同类专业学习。这个主张既体现了勤工俭学的思想,又符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征。“学习一贯互进法”是在“专科一贯主义”基础上提出的,而“专科一贯主义”是黄炎培在工读运动倡导者李石的启发下提出的,可见工读教育思潮对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一)“有业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
黄炎培根据当时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回念吾国,由后之说,或未暇计及,而满地青年学成无用;由前之说,相需可谓殷矣”[7]他认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是就业问题,以解决生计和社会需求问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还提及了“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这所需也。”目的是解决当时国家存在的尤为重要的生计问题,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富国强民。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当时是不被人们理解和认可的,产生了职业教育是“咦饭教育”、狭义的生活教育的误区。基于这种现状,1918年黄炎培在《年会词》中又一次提及了职业教育目标,一方面要帮助个体提高技能及知识,让更多青年者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这也是谋生之道;一方面使个体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方面要使个体能够满足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能力的要求。此外,他认为“夫欲解决‘地与‘人与‘物、生产能力之增进问题,舍职业教育,尚有他道邪?”从其言论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非常大,它不仅实现了个体目标,更是拥有长远发展战略意义,为国家建设和服务社会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五周年间之感想》中又提出职业教育“更注意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11]他认为职业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授技术,造就优良的艺徒,还应该把品德教育纳入其中,否则不是良好的职业教育。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那段时间,黄炎培根据当时社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职业教育的重心进行了转移,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平民成为当时职业教育的重心,随之进行改变的就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即“谋个性发展”。黄炎培认为“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不难看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不仅体现了社会的需要,还充分体现了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在上述对职业教育目的论述的基础之上,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目的是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个表述既体现了黄炎培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体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职业教育目的共同之处。从无业到有业,有业到乐业,体现了职业教育既能够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进而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又体现了职业教育可以使有业者热爱其职,实现职业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功能。
(二)“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黄炎培在办学中权衡了两大原则: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应该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因此,他提出了“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即职业教育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社会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则就办理什么样学校,职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若是职业教育一味地故步自封,不能与社会建设发展结合,那么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生无法实现“有业”,学校也难以生存。因此,“职业学校有最紧要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12]简单讲,就是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虑社会的需求,比如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怎么》中提到“职业学校校长资格所最不相宜的,怕就是富有孤独性的书呆子。”他认为在职业学校校长、教师的选聘上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要“社会化”,职业学校办学要“社会化”。为此,1926年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劳动”[14]。即发展职业教育,仅仅依靠教育界、职业界、职业学校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够的,必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 “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这也体现了他主张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内涵。
黄炎培还重视职业教育的科学化,即: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职业教育在当时年代还是属于新兴教育,“以东方教育辞典向所未载之”,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引导。由于职业教育是“新生事物”,中华职业学校在办学历程和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职业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都是与传统教育不同的,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黄炎培提出“并不会在科学以上,别有解决的新方法。”并一再强调“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同时,又提出了职业教育“平民化”的思想,他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要考虑到劳动人民的利益诉求,要面向平民这一群体,实现职业教育“平民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为了提高平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而兴办补习学校,这为提升平民的谋生技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决社会的失业问题、生计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
黄炎培表示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杜绝过于偏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业教育注重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却缺乏动手能力,对此黄炎培给出的建议是,教育中实习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习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验证,若是无实习过程,那么理论教育即便在充分,也如同无源之水。他主张“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
教育实践中黄炎培主张“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个并起家来”。在学校设立了工厂,学生们可以在工厂实习,通过半工半读实现手脑并用。为了确保“做学”统一更好实现,黄炎培还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在学校校章中就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侧重实习,学习方式是半日学习半日做工;二是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三是在招生中也会考虑学生家长的职业经历,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四是结束学校学习后需赴实习单位实习一年,通過实习考核后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四)“工读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
在教育制度上,黄炎培提出并在职业学校践行工读结合制、专科一贯主义学习一贯互进法。工读结合制是1922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迫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实现其读书愿望的学生。“然亦有横遭不幸或醉心自立之青年,迫求所以解决生活问题,又不能抑制其知识欲与向上心,则工读说出焉。工读制度,固职业教育之一种也。”可以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既解决了学费问题,又学习到了更多技能,走入社会上能够更好谋生发展,服务国家建设。
专科一贯主义是受到李石的影响,于1919年提出的。在黄炎培与李石交谈研究中,李石表示“中国之得工科学位者,小学未尝习工也,中学未尝习工也,大学预科未尝习工也,仅入大学本科习工业理论三四年,而专门之工学士成矣。”纵观当时中国社会中,工农商领域中的群众们接受的多是普通教育,只有到了大学之后才会有专业分类,故此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匮乏。黄炎培对李石观点非常感兴趣,故此将这种教育命名为“专科一贯主义”。
“学习一贯互进法”是逐级学习机制,它的具体内容是,初中学习完成后,若想进行高中学习,就必须结合自身特长或兴趣,认真修高中某种分科。经过三年学习后再实习一年,学习工学的人则入工业领域实习;学习农学的人则入农业领域实习。升入专科大学后,高中学习工学的人则继续修学工学;学习农学者继续修学农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一年或两年后,可以直接入研究院深造或留学国外深造。 该方法是源自“专科一贯主义”,其目的是“一方预备谋生,一方兼可预备升入同性质之上级学校。”即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谋生技能;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帮助学生深造,能够到更高级别学校深造学习。
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三十周年告毕业和肄业诸同学》中就提及“设有甲生读完中学六年、大学四年一贯农、工、商科,乙生在普通中学六年之后,仅读大学四年农、工、商科,两相比较,乙生之专科学力与其应用能力,其不及甲生,可以断言。”“前年国立交通大学工科教授语人,凡从职校工科升入者成绩特佳,足为前文乙生不及甲生之铁证。”[26]因此,他积极倡导工读结合制、专科一贯主义和学习一贯互进法,并认为此制度为职业学校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工读交替制、专科一贯主义、学习一贯互进法,它们三者的本质都是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将学习与就业有机融合的教育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实现了正规学校教育、补习性教育、各类培训并行,更是衔接了初、中、高三级教育,有效补充了普通教育的的实习空白。
(五)“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
黄炎培建校之初就极为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并对职业道德培育给出了全面解释,他认为职业教育分为学习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若是脱离了道德谈学习,那么学习就成为无用之学,反之脱离了学习谈道德,那么道德就失去了践行的基础。因此,他认为职业教育第一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1918年创作的《职业教育析疑》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或疑主张职业教育并非立于反对地位,岂得因入此而疑出彼?况且主张职业教育者,必须同时注重职业道德,面公民教育实合公民道德与公民职业两者而成,彼此均有不可须臾离之势。”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在其兴办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黄炎培就从不同视角规范了职业道德,如:提出的“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敬业即对“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乐群即要具备“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可以看出,黄炎培仅用四个字就对职业德道的本质做出了概括,要求学生要尊重行业,爱好职业,具有责任心,更要与工作伙伴合作发展。
黄炎培强调在职业教育中重视职业德道教育是有原因的,在当时职业教育培育的是工业、商业、农业等领域的劳动者,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推崇“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做官”是当时人们对读书的唯一目标,这种观念对职业教育推广上构成了极大阻碍,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基于此社会现实,黄炎培认为要想发展职业教育,则必须从思想上铲除人们的错误认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让更多青年人服务社会各界,用行动证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视职业信仰的确立,这就是道德精神。他教育青年学生“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彼不务应用而专读书,无有是处。” ” 更 是坚持职业无贵贱等级之分,只要能够造福人类,造福国家社会的职业都是优质上品职业。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黄炎培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劳动实践中,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很多实践人才,同时也引导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在黄炎培看来,发展职业教育是为了帮助更多学生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能够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更是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只有让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才能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性,认识到职业尽管分工不同,却不存在等级之分,让更多人们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和热情,强化职业责任新,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生产力和创作力。
黄炎培把“敬业乐群”设立为中华职业学校校训,并亲书成匾,公示在教育馆礼堂讲台上,以此教育学生。“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指向标,更是最高准则,本着此项准则,黄炎培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制订了《职业训育标准》,使敬业乐群思想内涵转化为了11条共同修养和农工商家事等各科特殊的修养标准。因为黄炎培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事有善良之服务道德著” ,不仅在各职业界受到好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几点启示
(一)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社会化即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化,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后,能够让更多学习者投入到社会建设及服务中。一是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要始终立足社会需求,正如黄炎培所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教育什么样的人才;二是职业教育社会化要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和社会化,要对社会大众普及职业教育,给更多民众营造更多职业学习机会,提高社会参与度,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此外,教育实施者也要多元化,除了学校教育外,更多中小企业也要开展类似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等,提高职业培育能力;三是强化职业学校的服务意识,为更多有意愿的学习者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
(二)构建新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的并非个体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强制性遵守,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职业德道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习经历,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去履行社会责任,自行感知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判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更细致,对特定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职业教育的内涵、方式、教育手段等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职业德道教育更需要落地实践,与企业联合,关注实习岗位上的员工素养培育,关注学校职业道德宣教,从而为社会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因此,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体来讲,一是政府更需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从政策制定、资金帮助、规范完善等多方面,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制度环境。强化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理解并认可职业教育,意识到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了专业实践性人才;二是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并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上,除了专科外,还设置更高等级的教育,可以与本科、研究生乃至博士打通,为更多想深造学习的学子们提供更多渠道。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就业机会,提高他们工资待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三是继续保持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默契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优质的人才,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征,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与企业共同培养,优化实习环境。提高学校教育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服务社会能力,本着双赢的原则,强化校企合作。此外,职业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及社会美誉度,自然就会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許汉三.黄炎培年谱[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50.
[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9.
[3]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65.
[4][18][1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68.
[5][8]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1985:56.
[6] 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1.
[7]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