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寇文淑
摘要: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其社会服务职能不容忽视。艺术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与一般职业院校具有共性,还有其独有的“艺术职业特性”,它以“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理论研究”“服务区域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着眼于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在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以政策指引为导向,找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明确定位,推动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强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助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全社会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作为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我国的职业院校,在新阶段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服务能力。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艺术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响应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还要兼顾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立足于新时期的社会需求,旨在提出新时期艺术职业院校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创新点,助力我国的艺术职业院校更加明确自身在新时期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一、艺术职业院校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意义
(一)为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建设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学校增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1] 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教学主抓培养、科研推动进步,前两者在之前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进,但在社会服务方面,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疏漏。各艺术职业院校通过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既能够及时获取新时期下的社会动态,结合当下人才需求调整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为学生扩宽实践渠道,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根据实际社会需求,强调相关科学研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教师群体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2]各艺术职业院校完善自身内涵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就是不变的有力抓手。
(二)为推动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我国的教育由来已久,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上古有虞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每个阶段都有其适应时代需要的鲜明特征。现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伴随着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的文化建设自然也必不可少,而为各行业输送艺术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弥补技术人力资源缺口自然成为了新时期下各艺术职业院校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改革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响应国家要求,加强各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三)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民的物质需求已基本得到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艺术职业院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就要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去服务社会需求,去响应国家政策,去促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前各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是指院校为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而艺术职业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其中一类分支,其社会服务职能在涵盖普通职业院校职能的基础上,有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特性”,它以“培养艺术人才”“推动艺术理论研究”“促进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服务面向,致力于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照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其中文化艺术类专业共计35个,包括:音乐、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曲艺表演、戏剧表演、社会文化艺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节目主持、图书信息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美术绘画、美术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艺、民族织绣、民族工艺品制作等,[3] 内容涵盖了人民生产生活中众多社会活动,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各艺术职业院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
(一)通过教育、培养,为各行各业输送艺术领域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教育、培养,向各行各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是各职业院校实现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最基本的方式,艺术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各艺术职业院校大都能够以自身特色专业为依托,通过培训、进修、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深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习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成“学以致用”的根本目標,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艺术领域的技能型人才。
(二)通过科学研究,推动艺术领域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的认知不断发展,艺术领域也同样如此,它适用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社会一同进步。我国的各艺术职业院校目前主要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以专业间相互学习交流为依托,取其长、取其精,结合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去规范教育教学标准,去增加专业技术储备,去完善领域先进成果,进而推动艺术领域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完善。
(三)通过文化交流共享,服务区域文化发展
现阶段各艺术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各类平台为载体,例如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类互联网媒介,或者社区艺术文化中心等形式,举办“戏曲进校园”“民族工艺品展览”“学校艺术惠民工程”“对口支援”等活动,在办学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生活,增加群众对艺术文化的了解认识,进而带动享受文化艺术、鉴赏文化艺术,激发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兴趣与追求,带动一个区域的艺术文化发展。
(四)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要培养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目前我国各艺术职业学校大都以“经典艺术重现”“艺术作品再创”等形式,实现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国标舞专业在华尔兹、探戈、狐步等舞种的基础上,融入江南烟雨、荷花、油纸伞、旗袍等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创作的舞蹈作品《雨荷》,在各类赛事中屡获嘉奖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影视表演专业创编的话剧《山果》,以“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为基调,在主人公追寻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着乐观、善良、坚韧、执着的人生态度,触发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期待,这就是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一次成功展示。
三、新时期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个新时期节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有了新的定位,艺术职业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积极响应国家新时期政策,认真解读社会需求,挖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新思路。
(一)“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加强德育工作,树立起学生的理想信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不变的初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持续向前发展的基本需求,各艺术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健全德育体系框架”“完善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德育活动课程化、常态化”“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党建带团建,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全维度创新。
通过对全国各地百余家艺术院团和艺术文化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初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出现了“没有规划、尚无目标”的问题,生活还依赖父母,工作更是缺乏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各艺术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为其树立适当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激励学生拼搏向前。所以要重视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价值观,促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使其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学以致用”是教学目的,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市场对艺术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艺术职业院校应依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强调“学以致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各院校可以利用艺术职业院校的独特优势,通过举办“教学实践周”“优秀学生毕业展演”“学生专业能力定期考核”“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加各类专业赛项”等活动,在校园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各艺术行业输送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双师型”队伍是保障,加强专业实践能力,打造优秀师资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号),要求适应职业教育“三教”改革、高职扩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4]
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作用的重要体现,是转化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强化应用实践的必备条件,各艺术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在职进修”“专业技能考核”“积极举办或参与相关国培项目”等,为教师队伍提升建设实践转化能力提供条件,保障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打造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科学理论是支撑,推广科研成果,提升艺术理论水平
作为职业院校不仅要强调实践,还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应用实践成果推动理论建设,也推动院校自身内涵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在这个新阶段,艺术职业院校可以依托自身优势专业,完善建立自身的科研管理体系,采取由专业带头人引领教师队伍的形式,在其科研过程中提供必要经济保障,同时健全科研奖励机制,以此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省、市、校等各类课题、技术专利或原创歌曲、剧目、舞蹈等项目的申报,并鼓励最终以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科研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科研最终为艺术理论水平的提升服务,也可以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
(五)國家政策是导向,勇于担负使命,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已经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了构建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为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艺术职业院校应该勇于担负自身的历史使命,立足自身内涵建设,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对此,各艺术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关注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如: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9〕26号)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专业,基于政策指导,用“戏曲进校园”“专业对口支援”“艺术惠民演出”“参与大型文化演出”“艺术作品创作”等多样化的形式全面助力于推动政策的落地实施,让人民群众能够接触艺术文化、享受艺术文化,进而增加对优秀中华艺术文化的了解,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职能[N].光明日报,2008-08-03(11).
[2] 刘旭.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谈起[J].河北职业教育,2019(06):9-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EB/O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DB/O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