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凝聚红色安源文化教育合力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时间:2024-08-31

一、理解红色安源文化的内涵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江西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安源文化的具体内容包含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及从安源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们的革命事迹等核心元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的革命实践和宝贵的斗争智慧。

安源区教研室2019年度“依托红色安源文化开展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省级规划课题组,三年多来立足于本土红色安源文化资源,以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建设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主阵地,推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二、依托红色安源文化开展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策略

(一)以丰富的红色安源文化资源为基石,立足校园和课堂,以价值体认为主题,培养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少年

该课题组能够站在安源区的角度以整体思路统筹全区各校,并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和推动下,各校用安源红色文化武装师生的头脑,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安源文化这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学校中课堂主阵地作用,广泛推动少年儿童深入学习红色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及精神,让红色印记永不磨灭。

1.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模式,大力开展“大手拉小手”“党建+综合实践活动”,激活红色基因

课题组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并推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大手拉小手”“党建+综合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少年”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探索红色教育模式,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特色课程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构建了联合发力、师生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格局。课题组成员带头有计划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红色教育,将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等“文化符号”融入学生血脉。

课题组通过开设“党建知识+红色故事”快乐学堂,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给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们讲解了一堂堂生动而富有意味的党史“微党课”和安源红色故事。课题主持人汪早早老師带领课题成员采用师生合作共讲的方式,开发并讲述了12个安源红色小故事,其中有11个在全市教育信息平台上进行直播。萍乡市24节优秀思政微课中,安源区评选了16节市级优课,课题组其他组员的微党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富起来——从住房的变迁看中国人民富裕的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国强起来了》《用青春将中国的未来照亮》等12节思政微课在全市展播。

2.努力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以点带面推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学校深入推动校园红色安源文化建设,让红色文化入心入脑,润育心灵,使孩子们从小树立发愤读书、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打牢爱党报国奉献人民的思想根基。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好学校打造的红领巾文化长廊、标准队室、红领巾广播站,加强红领巾阵地建设,并在安源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参观教育活动。课题组携手多所学校承办了“安源红色娃小导游风采大赛”“优秀导游词征集大赛”等活动,小导游们纷纷自豪地为红色安源代言,展示了新时代好少年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学校少工委以安源名人吴运铎、王耀南、黄静源等革命先辈为六个特色中队命名,激励同学们向英雄楷模学习;编写了以学习红色安源文化为主题的《红星闪动》校园读本。

如今,安源很多学校将红色人物、红色文物、红色遗迹的历史和故事物化到墙上,寓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光,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

(二)采用“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混搭和跨学科优质课的模式,开展融合式、沉浸式的课堂教学,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1.“红色文化+非遗传统文化”,让课堂更接地气

蔡锦锦老师的红色文化优质课《活捉张辉瓒》,把安源春锣非遗物质文化灵活地融入红色文化课堂,让非遗传承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堂上运用本地乡音俚语来活跃氛围,有创新,得实效,并荣获全市一等奖。弘扬传统文化,是未来整个社会都要扛起的责任与使命。安源红色文化揉入非遗传统文化开发融合式的课堂,激发了新活力,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2.挖掘传统文化国学经典里的“红色+语文”元素的课堂,焕发经典传统文化新活力

课题核心成员胡小红老师开发的课例《论语·坚贞刚毅》被评为萍乡市级示范课,她带领孩子走进国学经典《论语》。整节课老师采用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师生飞扬着激情,诗意浓浓,对话字字珠玑,处处流淌着生命的感动。通过这节课,孩子们明白了“人处于逆境更需要珍爱生命、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这一道理,同时感悟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魅力。

课题组核心成员郑婷婷所在的城区小学同样在行动,她完成了市区三节示范优课,并取得了好成绩,其中“红色文化+语文”的《少年中国说》获得萍乡市一等奖。郑老师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歌颂并演绎少年的朝气蓬勃,鼓励孩子们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不断反复诵读中,悟出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3.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校园系列活动

郑老师开发了小学高段读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新课例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人生需要梦想,梦想需要坚持!该课作为区级示范课,也取得了广泛好评。

4.用好“红色+思政”资源,开发综合性实践作业

课题组核心成员52岁的周玲萍老师,设计的思政+综合性学习实践作业《祖孙三代比童年之我家住房变化——记“双减”背景下安源区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性学习实践作业展示》获得市级一等奖,也是安源区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

5.巧用实抓江西省红色文化教材,用好安源红色资源这本“活教材”,助力学生成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红色教育为导向、以研学实践为根本,用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红色力量”!江西《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于2019春季正式投入使用,是江西教育狠抓立德树人的有益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近年来,安源区各校依托教材为学生量身打造体验式教育活动,引领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研学活动。

全区各校活用红色教材,共同联手开发了不同学龄阶段的红色课例,如“安源儿童团”“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等。以低年级的“安源儿童团”这一课为例,课题组成员、教师、家长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带着孩子们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跟随着一件件文物回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安源。孩子们置身博物馆,更好地了解了安源儿童团成立的背景以及条规,他们知道了纪律严明的重要作用。这些实地参观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让孩子们为家乡红色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进而萌生出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感。

为积极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课题组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研学主题活动。第一条红领巾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是课题组成员郑婷婷老师开发的另一个研学结合的课例。她的“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致敬红领巾”一课,依托了安源红色文化元素,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校园里红领巾的佩戴情况、参观红领巾纪念馆、了解了黄静源的故事和红领巾的起源以及红领巾的真正意义,学生通过争当红领巾讲解员、争当红领巾小卫士、争当红领巾志愿者等活动方式去致敬红领巾。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创设红领巾剧场,再现历史。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下,深深感受到了黄静源烈士那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三)以责任担当为主題,研究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展现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激发广大师生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课题组联手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

1.开展“班级小雷锋”活动

为了培养新时代好少年在班级、学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在安源第一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学雷锋关爱他人”系列活动,其中“学雷锋,见行动——校园爱心义卖公益活动”让人印象深刻。这场别开生面的义卖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亲身实践,真实感受到公平买卖的快乐;让队员们从小树立理财观念,增强了队员们勤俭节俭、爱心奉献和自主自立的意识,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主动交往的勇气,在分享中收获了成长的经验。

2.“校园小卫士”活动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各校主动开展了“校园清洁、环保、安全小卫士”的主题活动,这不仅是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有力举措,也真正把学习雷锋的主题活动落到了实处。

3.“景区小导游”活动

让身着红军装、佩戴红领巾的学生化身为“红领巾小导游”为游客义务讲解安源红色历史,成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校还通过这些小导游,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安源红+”校本课程,让学生主动挖掘当地革命故事、主动传播红色文化。小导游们到社区为居民群众、到周边学校为师生讲解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带动全区掀起学习红色历史的热潮。课题组通过“景区小导游”的活动不仅整合了诸多学科内容,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加强课程与生活的关联,还使红色文化教育载体更加丰富,内容更加丰满、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以浓厚的红色安源文化为引领,开展红色文化课题研究

目前,安源红色课程以课题为引领,已经初步组建了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目前已经结项的省市级红色课题达8项,在研的有6项。这批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和方法。多年来,他们通过实践研究,积极撰写了诸多活动方案、反思总结、论文案例等,屡次在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队伍正逐步由教书向教研转变。

(五)让“云平台”在“红色+”混搭教研、教学模式中“落地生根”

随着江西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电教网等共同体资源越来越丰富,我区安源教育云平台技术的落地生根,课题组将安源区红色课程生成的习作、优质课、演讲活动图片、音(视)频等上传,进行共享,让全区乃至全省的广大教师能随时随地下载、运用,不仅方便了本区师生,也促进了外区的教学交流。课题组逐步构建“在学习中传承积淀,在传承积淀中创新应用”的红色安源教育课程网络管理体系,创新“红色+”混搭教研、教学模式在“云平台”上“落地生根”。

三、新时代下推广安源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对策思考

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本。但是在这三年的研究当中,我们也发现了红色安源文化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缺乏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机制,出现教育传承的断层或割裂。此外,红色文化传承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和红色资源机构联动意识不强,各自为政,成效还不够显著。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学校要高度注重传承与激活红色基因工作。各校要加强正面红色文化思想的宣传引导,使红色文化所传承的文化和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

二是在省区市创建“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学校”活动。以点带面,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奋斗目标不变、争先创优的拼搏精神不变,使“创建活动”有序有效运行。

三是要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作用,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使用管理,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之下,用红色文化大力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通过观、访、写、唱、演、诵等活动,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四是要多方发力、共建交流,进一步激活红色文化课研合力。做好三个“有机结合”:要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机结合,让“安源红、中国红”融入孩子的血脉;要将“擦亮安源红”品牌和推动中小学“红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一体化工作机制有机结合,继续致力于挖掘安源文化的时代意蕴;要将不断推动红色教育方式的活动化和课程化有机结合,有力促进红色文化研究水平的提升。

课题组将依托丰富的安源红土地文化资源,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工作中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目标,并为红色安源文化“活起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课题普通类一般课题“依托红色安源文化开展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编号:19PTYB066)的研究成果,该课题主持人是汪早早老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