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4-08-31

吕宏伟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得到家长、学生的重视,美术成为学生比较重视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教师分内的事。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德育教学与美术教学互相融合,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课堂,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德育品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地位。

一、初中美术教学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意义

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有了主见,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时常逆反,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美术课堂中反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学一直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很多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放松的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升级,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美术课堂,让家长、学生充分意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画和陶冶情操,美术教育也可以培养爱国情怀,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初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互相融合的实践思考

(一)在生活体验中促进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

美术创作灵感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生发灵感,把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和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把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为美术教师,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都会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农村,感受大自然的美,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春天是彩色的,春天的线条是浓重的;秋天是多姿的,秋天的线条是喜悦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天到了,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到了,大地上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此时此刻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导入德育教育。在学生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教导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尊重劳动人民的成果。爱护大自然,把大自然的美画在纸上;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把香喷喷的果实呈现在纸上,如此既进行了美术创作,又培养了同学们的道德与品质。

(二)在审美鉴赏中促进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能单纯地只重视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是重要的目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美术理论知识,但是只是空洞地谈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在学习美术理论基础上进行扎实的美术写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创作中发现美术理论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高美术水平、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美术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需要观摩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艺术作品创作的目的是服务大众的,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值得学生去参观学习。教师结合优秀美术作品,讲美术理论,介绍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将对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爱国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名胜古迹,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作观。一件件美术作品、一幢幢古朴的建筑、一幅幅精美的雕刻作品,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提升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挖掘渗透德育教育元素

我国的书画作品是优秀文化代代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有我国的文化代表符号,是培养传承传统文化意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元素。欣赏、了解中国美术作品,能激发中学生对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学美术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应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诗情画意的作品时,形成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运用审美标准创作美术作品,用饱含民族自豪感的心情创作出弘扬民族文化的作品。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美术教学要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帮助中学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例如,在学习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对作品进行欣赏,运用美术的线条、色彩、笔触等理论知识去解读作品特点,感受作品浓厚的油彩、精致细腻的线条。教师讲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受作者内心对父亲的爱。教师可以进一步布置课后作业,带着对父亲的热爱,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以“父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初中美术与德育的融合

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也要重视合作交流学习。如果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宣扬个人主义,也是德育教育缺失的表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和集体观念,将每一名中学生都融入小组中和班级集体中去。在初中美术课堂通过集体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或一套作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对个人主义行为进行讨论,让所有学生意识到集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開展《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教学时,首先可以分组讨论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然后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讨论策划考察活动的目的、相关内容,每个人都发表意见,通过讨论交流,有分歧时,鼓励学生在组内共同想办法解决,逐步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美术课内容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

(五)通过美术教学评价引领德育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是发现学生美术学习优缺点的主要方式,并能培养审美标准、鉴赏能力,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评价中,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艺术道德品质。中学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标准,将自己高尚的师德展现给学生,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引领学生成长。教师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创作作品的时候,要突破美术理论知识的局限,将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融入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成为德艺双佳的优秀中学生。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时间,在学生思维碰撞、方法交流、探究实践时,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评价时要尽量以欣赏和鼓励、尊重与宽容态度来评价,要多一些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舒心、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艺术创作中,体现社会正能量。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感染、启迪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要与德育有机融合,在生活体验中、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中,传承和创新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时代少年。通过初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是传统德育教学的创新,让相对抽象的德育教育变得具体,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拓展了美术教学内容,提升了美术课堂在教学中的地位,实现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双赢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