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小莹
在科学的语文阅读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领会语言运用方式,感悟修辞技法的巧妙作用,并能在阅读量的不断提升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如何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构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无疑成为值得一线语文教师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现状
在现行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常常呈现分离的局面。学生的阅读通常在课堂上的课文解析环节由老师带领实现,而写作则依赖学校单独设置的写作课程来完成。这样就会使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被分离开来,呈现脱节的局面,二者不能相互作用,阻碍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学习与内化。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1.把握授课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八年级为例,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在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读写教学。在课前,教師就可以根据要学习的课文拟定相关的作文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提问,留给学生理解空间。同时,教师应把握教材体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课文内容分门别类,根据不同体裁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而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应持续跟踪学习动向,共同总结分享素材。最后,教师还可挑选优秀的学生习作向全班展示,开展朗读、点评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部编版八年级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活动时,应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运用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技巧,体会小说的写作特色,赏析环境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独白,从而理解文中“生命”的内涵。教师可以用学生齐读本课的名言来导入,提前编写与重大情节相关的问答题,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程度,如“保尔为什么会被神父开除?”“保尔在救出了朱赫来后,是被谁出卖才被关押起来?”“主人公最爱读的小说是哪一部?”,等等。在初步阅读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理出作品的大体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在阅读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背诵其中鼓舞人心的经典名言,并完成读后感习作。
2.培养发散思维,摆脱仿写误区
在实际的写作课程中,机械性模仿是学生常常踏入的误区,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防学生误解借鉴技法与简单仿写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生活,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学习名家技法的同时,形成个人独有的写作风格。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课文《昆明的雨》时,学生首先通过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描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再通过朗读,感受其中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像文章作者一样,带着发现美的独特眼光,去写身边的凡人小事,表现人物的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作者,告诉大家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细腻动人的文字,是因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怀着对昆明的深切怀念。所以在阅读课后,学生便可以参照此文进行写作练习,写写自己所在城市的景与物、人和事,记录下家乡四季风物带给他们的心灵触动。
3.学习阅读技巧,夯实写作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学生无法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出现创作困难,时间长了便会丧失写作自信。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丰富课外阅读积累,拓展文学视野,扭转学生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例如,在班级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读书角,号召班级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鼓励相互交流,相互传阅。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喜好,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书籍、报纸、杂志等,如《意林》《读者》等,这些都是深受学生喜爱而难度适中的课外阅读资料。此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利用摘抄、背诵等手段,快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八年级学生阅读与写作教学为例,如果能够科学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