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婷
一、课前三分钟快乐口算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视算、听算、抢答、游戏等,结合学生所学进度及不同学段特点进行口算训练。只要持之以恒,量的积累必将达到质的飞跃,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记得曾任教的六年级班上的徐明同学数学计算常常会出现问题,不是加号看成减号,就是乘除计算出问题,实在让人头痛。于是我每天请他来组织“快乐口算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了“难倒”大家,他每天都收集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发现有很多同学也会出现和他一样的错误。他特意找到我要求进行一次课前三分钟计算易错题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计算时要静下心来、仔细些,计算完再回头看看,验算检查。果然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计算得分情况得到显著好转。不仅计算失分情况有所减少,而且书写也有了质的飞跃。
二、课前三分钟分享故事
学生收集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教学生”,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体现“小课堂,大数学”的思想。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美。我现在任教小学二年级,依然坚持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最近,在教授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时,我提前请同学去查找古人是怎么测量物体的。第二天,有位同学就带着视频资料来到了课堂。他讲的是有两个古人,去买一块同样的布,一个用拃(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来测量,另个一用脚印测量,很明显两个人测量结果不一样,于是谁也没有说服谁。讲完故事,这位同学提问:“为什么测量同一块布,测量结果却不同呢?”有同学马上就反应过来是因为测量的单位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较好铺垫。
三、课前三分钟展示日记
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或是课后阅读课外书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日记的展示,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第一课时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内容时,我就布置孩子们提前去搜集有关古人测量长度的方法。课前三分钟,很多孩子展示了他们的日记。日记记录了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搜集到古人会用双手打开(也叫一庹)来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用步长来量物體长度,会用拃来量较短物体的长度,还会用脚印长来量物体的长度。日记展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孩子们非常喜欢。
四、课前三分钟个性讲题
让学生上台说出自己对某个题目的独特解法,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会被激发出来。这种让学生讲“独特解法”的活动,追求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长久地留在脑海里。我记得有个孩子在课前三分钟的时候,将同学们容易混淆的体和面用PPT呈现,并进行比较区分,同学们很快就知道面从体中来。
五、课前三分钟数学诵读
读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需要熟记的知识。因为数学的问题,数学的人物故事、数学的旁注等都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继而提高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混淆比和比例这两种概念,所以,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负责讲解概念的区分,全班诵读比和比例概念的定义,然后出判断题、选择题,让同学明白它们的不同之处。
六、课前三分钟游戏探秘
分享自己新学的玩具、游戏、魔术等游戏的规则、方法、诀窍与心得。如数独游戏的“前世”与“今生”、魔方有多少个小方块、从三连方到六连方、陀螺的秘密等。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七、课前三分钟趣味实验
讲述数学实验的设计、过程、结论和感悟。如齿轮变速的学问、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反弹高度、立体图形切面研究等。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创新的种子也悄悄萌发。
在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布置学生用一个实验来验证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课前三分钟里,学生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准备了一个大的水桶。实验中,他们先将圆锥装满水,然后将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中,发现正好倒3次才能将圆柱装满。所以他们大胆推导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
①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微拓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为:19PTYB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