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燕,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以“观赏植物学”为例
王燕,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观赏植物学”的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环境艺术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综合素质;教学效果;专业基础课
一、环境艺术专业生源特点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现在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也是艺术专业扩招后的一批人,他们在高考时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有着与一般大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注重个性,追求自我,对艺术设计很迷茫,但又有着渴望,并且大部分人没有所谓的天分,只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环境艺术这个专业,因此生源个体差异较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存有缺陷,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重专业、轻基础,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理论课的学习没有动力和热情,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功底。因此,大多数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难以把握设计的精髓,设计的作品往往只求形似,更谈不上“形神兼备”或者内涵创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专业水平向纵深方向的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更影响了其对价值观教育的接受能力。
二、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往往被师生忽略。多数情况下教授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比如“平面构成”课,这是所有跟设计相关的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然而给环境艺术专业学生上“平面构成”课的很可能是平面设计或美术专业的教师。地方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大多缘于2000年初的扩招,师资队伍建设总共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以35岁以下的中青年居多,第一学历一般为本科或硕士,由于国内高校设计学博士点较少,对于大多数设计专业教师而言,进入博士阶层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1]。而高校学科建设又在不断提高对师资的要求,一般的做法是从校外引进非本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这些师资因为很难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就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力军。尽管这些教师可能有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功底,可是隔行如隔山,由于不了解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因此很难完成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导致不同专业学生的训练千篇一律,既体现不出基础课的作用,学生也很难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
(二)课程设置问题
环境艺术属于交叉学科,涉及设计、艺术、市场、经济、心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所需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知识种类繁多,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数量有限,因此,更要精心筛选。增加一些设计与市场接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设计方向和目的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设计心理学”等,增强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避免“为设计而设计”的错误设计理念。像“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等工科性质的课程虽然也需要开设,但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学习这类课程难度较大,自然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
(三)教学模式问题
一直以来,基础课程往往被等同于理论课,基本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即便内容中加入一些案例解析,但很多案例并不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的项目,教师仅是把他人的项目成果拿来展示,缺少对作品的设计背景、方案构思、方案设计的过程等方面的剖析[2],无法深入灵活地把握其设计精髓,只是机械性地照本宣科,因而无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具有模仿能力,而不具备创新力。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在基础课的教授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发挥教师作用关系的研究,一味地传授知识,输送结论;从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看,现在的基础课程的课后作业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调查、认知、评价等形式的作业,关注知识与技能等客观方面的作业较多,涉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主观方面的作业较少。课堂作业的布置不求质,只求量,不注重过程和方法,只注重结论,忽略学生的探究、参与、体验、实践等美好而有趣的过程。最后的考试环节往往也跟过程脱节,大多采用以关注结果为导向、以考查知识掌握为重点的书面试卷的形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措施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观赏植物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优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提升教师的能力和魅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的教学能力、性格特点、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专业和敬业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专业和基础、实践和理论等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和文化理论的认识。如学习植物形态特征前,给学生讲述达芬奇为使他的人体绘画尽可能接近真实,几乎花费一生的心血对人体解剖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故事。在研究的过程中,达芬奇曾经解剖过医院和医学院里30多具尸体,记录过上百页的笔记,并配上了细节的素描。用这种名人学习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认识几种植物而不深入学习植物的特性,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是不可能做一名好设计师的,更谈不上有创新和成为“大家”。其次,教师要熟悉和精心准备所教课程的内容,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让深奥的理论知识浅显化、通俗化,从而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融入课堂内容中。如通过“自设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高校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1.利用学科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并灵活运用,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观赏植物学”为例,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界,有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补充一些植物的趣味性知识,介绍一些奇特的植物行为方式。如含羞草的羽状叶片如果受到外力触碰,叶子立即闭合,如同少女遇到陌生人时会害羞一样,所以得名含羞草;紫葳又名痒痒树,是因为只要轻轻抚摸一下它的树干,枝叶就会不停地颤动,如同人怕痒一样。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园林植物逐渐产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2.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西方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有多种感官参加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美国的一个研究显示,人类通过听觉产生的记忆,远不如视觉及触觉牢固,最有效的授课方式,应同时兼具视觉与触觉的记忆点。因此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在“观赏植物学”绪论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奇特的植物王国,让学生彻底改变以往对植物和植物学科的看法;在学习植物形态时把课堂放在室外进行,将课堂学习与实地观察相结合,通过“望、闻、问、切”等的体验,使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演示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动态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三)完善作业布置,做到知识性与能力性相结合
课程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作业布置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作业的重要性,用心设计作业环节;其次,要充实、丰富作业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特别是应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观赏植物学”课程中,对于植物形态学习部分的作业,要求学生用各种类型的树叶制作一张具象作品,以加深学生对植物叶片的认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以后,对叶片形态的认识比起单纯叶片的图片识别或者在书上抄画要深刻得多,这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了植物分类后,让学生实地调查当地的道路绿化状况,记录所有的绿化种类及种植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将学生的作业与设计比赛结合起来,如有一位学生的作业“绿叶对水的眷恋”就获得了省级三等奖。通过参与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扬长避短。
(四)优化课程考核制度,突出创新性、综合性与实践性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观赏植物学”课程中,将考核贯穿于学习的不同阶段中来完成。将课堂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素质能力两部分来考核,最终成绩由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共同决定,形式有书面试卷和野外实践认知考查两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期末并重,迫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到课程最后突击应对考试,从而进一步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知识更新的加速,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刻不容缓。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知识学习做铺垫和延伸准备的,其教学效果关乎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应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阎学武.谈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艺术教育,2012(2):120-122.
[2]张博涛.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3]仲艳丽.提高《园林植物学》教学效果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48-15549,15551.
责任编辑:庄亚华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2.025
收稿日期:2015-09-28
作者简介:王燕(1979—),女,讲师。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研究型课程建设项目(A3-4401-14-1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2-0115-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