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高玄,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常州三杰”指江苏常州籍的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英勇牺牲。他们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就像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要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常州三杰”精神。
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既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现实路径,又是丰富和创新“原理”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精神和务实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区分好坏、对错、善恶、美丑等的总观念,规范和指导着个体的行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以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源。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凝聚发展动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1]
深入认识和了解“常州三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常州三杰”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无不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追求。“常州三杰”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1)胸怀抱负,志向远大的时代弄潮精神;(2)崇高理想,信念坚定的大无畏献身精神;(3)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4)博览群书,追求真理的求知探索精神;(5)宣传鼓动,发动民众的革命鼓与呼精神;(6)组织工农,进行武装斗争的实践创新精神;(7)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8)严于律己,真情待人的尚德儒雅精神[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常州三杰”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同时也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全面、统一地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既不迷失方向,也不急功冒进,既要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瞿秋白“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从俄文专修馆毕业之后,其堂兄介绍他去外交部工作,每个月有200大洋高薪,但瞿秋白拒绝了,他转身投入了革命事业中。张太雷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时,看到《新青年》上刊登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后,便跟同学说:“我以后不当律师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那时的张太雷就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愿意为之奉献一生,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太雷”,意为化作惊雷,打击强横。在赴俄国伊尔库茨克担任中共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时,他给妻子写信,表示“要为天下人谋将来永远的幸福”,革命的目的不仅要打碎旧世界,还要建立新世界。
在“原理”课中,以“常州三杰”为榜样,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要紧,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4]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真理武装头脑,坚定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真正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奋斗动力,创造美好未来。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最根本方法。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意味着打破陈规,在求变、求新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摒弃旧观念、旧思想,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发展,用新观念、新思想武装头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常州三杰”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善于接受新思想。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我国早期接受并宣扬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用于中国国情,自然要观察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上的统治阶级,经济状况中的资本主义的趋势,以及中国革命史上的策略战术问题。”[6]其次,善于运用新思想。“常州三杰”不仅接受了新思想,而且自觉运用新思想改变旧社会,推翻反动统治。譬如,三人分别在北京、天津、武汉作为主要领导人参加五四运动,瞿秋白还因此被捕。最后,善于发展新思想。“常州三杰”接受和运用了新思想,没有像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一样把新思想一成不变地僵化、固化,而是对新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比如,瞿秋白最早提出“独立领导权”问题;恽代英出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时发起了“学校公有运动”,还提出了“师生平等”“择师运动”“经济公开”等教育管理新理念。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接受新思想、发展新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譬如,在经济方面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也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广大青年大学生要积极面对新时代,勇于投身新时代,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促进新发展。
马克思的一生波澜曲折。他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本可以过衣食无忧的上层社会生活,然而从中学时他便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7]459的远大理想。博士毕业之后,他在《莱茵报》当编辑,为穷苦百姓的利益辩护;报纸被封后,他前往巴黎,参加工人运功;后返回德国科隆,与恩格斯一起创办《新莱茵报》;报纸停刊后,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流亡英国,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揭露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马克思一生中,多次被反动政府驱逐,遭受诸多曲折,甚至因为缺少收入无法医治好自己孩子的病,但是这些都没有压垮马克思,反而坚定了他打破旧世界、开辟一条人间正道、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信念。马克思的这种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值得世人敬仰。
“常州三杰”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受到了诸多波折、坎坷和牺牲。瞿秋白从俄文专修馆毕业后,拒绝了外交部的高薪工作,毅然赴苏俄考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艰辛的革命工作中。张太雷曾创办《劳报》,研究工人问题,《劳报》创办一月不足就被禁了。从北洋大学毕业前夕,他参加五四运动、驱逐校长,没有领取毕业证书(张太雷的毕业证书原件保存在天津大学档案馆)就投身革命。恽代英在工作之余为出版社翻译书籍,以此挣取稿费,养家糊口。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战胜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救民,在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也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1]在人生最绚丽的时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带着这种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时代的潮流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同时,造福整个社会、整个国家。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预想,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7]538。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8]。那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
由于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自身发展程度各异、阶级结构和群众基础不同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7]669因此,要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李立三、王明、博古等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而“常州三杰”深入中国工农群众之中,深入了解中国实际,一开始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活的东西”,不能固守僵化,而应该与中国“实境”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瞿秋白强调“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应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而缓”[9]。瞿秋白在其绝笔《多余的话》中自称,运用“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程度,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分化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形式,阶级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10],同时他还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系统、完整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状况、阶级关系及各阶级特点,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等。张太雷是国内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认为农民在国民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国民革命,如果没有农民参加,没有不失败的,只有使大多数的农民参加革命,才能使国民革命运动成为一个伟大的势力以抵抗强有力的敌人”[11]。同时,他还系统论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前途等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四运动后,恽代英自觉到工人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创办平民学校,深入了解工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对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恽代英特别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但是至少可以说,伟大的列宁,已经亲身给了我们许多好的暗示了”[12]。这说明恽代英已经认识到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道路、方案,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在“原理”课中,要注重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一方面,在认识我国国情时,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全面客观地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认识到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广大青年大学生要保持谦虚谨慎、不卑不亢的态度,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在认识自己的实际时,同样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广大青年大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在现阶段尚不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一步端正认识,提高自我素养,为改造客观世界奠定基石。
“原理”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原理”课中要积极融入“常州三杰”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促进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原理”课教学以理论内容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在“常州三杰”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常州三杰”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对“常州三杰”精神有系统性、完整性认识。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在“原理”课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中,讲授“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时,增加“‘常州三杰’走上革命道路”的内容,通过“常州三杰”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所承载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以及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理”课第六章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中,在讲授“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时,增加“‘常州三杰’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内容。向学生阐明在旧中国,“常州三杰”面临艰苦的斗争环境,甚至是生死考验时,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的,培养学生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在“原理”课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讲授“创新思维能力”时,增加“‘常州三杰’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不仅要善于接受新思想,还要善于运用新思想,更好地发展新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提高在新时代运用新思想解决新问题和新矛盾的能力。在“原理”课导论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中,讲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和生平事迹时,增加“‘常州三杰’的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的内容,对比马克思和“常州三杰”所经历的磨难。“常州三杰”作为最早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典型代表,在其革命的道路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常州三杰”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需要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延续和发展,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在“原理”课第六章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中,讲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时,增加“‘常州三杰’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内容,分析“常州三杰”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以上几方面穿插讲授“常州三杰”精神,既培养了学生对“常州三杰”及其精神的整体性认识,又拓展了“原理”课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利用纪念馆、故居等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增加学生对“常州三杰”精神的感性认识。常州现有“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烈士陵园、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故居、恽代英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各级各类纪念馆、故居等为依托,拓宽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可以架起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第一,实地参观。纪念馆、故居等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首要作用就是供群众参观的场所。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进而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和亲身感受,更深入细致地认识和理解“常州三杰”精神,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常州三杰”精神的育人作用。第二,融入。融入就是作为志愿者、义工、讲解员等,深入纪念场馆进行志愿服务。通过积极的融入,比如在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常州三杰”精神,而且可以传播“常州三杰”精神。第三,专题研究。在“原理”课的课内实践部分,精选“常州三杰”的部分作品进行研读。“原理”课现安排6个学时的课内实践。在该部分可以设置实践专题,譬如,“‘常州三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常州三杰’革命道路的选择”“瞿秋白与鲁迅的革命故事”等等,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研读的方式,了解“常州三杰”。第四,通过“秋白社”等学生社团持续深入学习、践行“常州三杰”精神。学校有秋白社等理论社团,每年秋季招新后,都组织全体成员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同时还有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烈士陵园等常规性社团活动。可以依托学生社团活动,“秋白班”“太雷班”“代英班”的创建,学习“常州三杰”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践行“常州三杰”精神。
通过实地参观、融入、课内实践的专题研究、社团活动、“三杰班”的创建等等,结合课堂上的理论阐述,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理解、践行“常州三杰”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继承和发扬“常州三杰”精神。
一方面,现代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段,而是越来越依靠网络资源和现代媒体技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13]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用中大班教学,以灌输为主,一个合班大约有120人,教师不可能兼顾层次不同的学生,较难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从而导致出现学生参与度、认可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媒体技术,这样既能解决大班化教学的弊端,又能顺应时代要求,变革教学手段。
第一,翻转课堂。在上课前,教师围绕某一专题或问题,录制相关讲解视频,同时预留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既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话题讨论。第二,视频资料。准备“常州三杰”相关视频资料,如《为信仰而死的常州人》《永远的青年》《红色气质》《张太雷》《人民英模:击碎旧世界的惊雷》《视死如归:瞿秋白》《瞿秋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等等。第三,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州三杰”本人撰写或由本人所写后人编撰的文献资料,如: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瞿秋白文集》,张太雷的《张太雷文集》,恽代英的《恽代英日记》《恽代英文集》《恽代英全集》等。另一部分是后人对“常州三杰”及其精神的研究资料,如:《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谢建芬,2001年)、《张太雷青年运动思想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熊焱生,2008年)、《论恽代英的哲学思想》(王鹏程、李良明,2010年)等。第四,相关文艺作品。可以通过话剧、曲艺、歌曲、小品等形式展现“常州三杰”精神,让“常州三杰”精神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光彩。
高校应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媒体技术,就自己对“常州三杰”感兴趣的事件、话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探究,使他们理解“常州三杰”不仅仅是英雄人物,还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常州三杰”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这就使“常州三杰”精神更加贴近大学生,也更容易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