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方 丽,保 虎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为劳动者、知识分子,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要努力改善提升基层干部的生活水平,特别是要为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大的人才支持与人才保障。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远景发展规划上,就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村官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现有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中去,不断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促进地区之间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是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严格审核、筛选出的担任乡村基层(含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三委”职务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中央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为优化乡村基层领导班子、切实解决“三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增强乡村经济发展活力而实施的一项专业性人才培养计划[1]。新时代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了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从而安排、管理、培训和考核大学生村官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成才”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礼记》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2],其大意为美玉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一件美器,人不经过艰苦奋斗,就很难成长成才。后晋《旧唐书·韩弘传》中“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3],指出一个人只有知识根基深厚,才能最终成才。宋朝黄榦的《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中“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4],总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长成才。本文采用《礼记》中的含义,即人要通过锻炼才能不断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经历了地方自发探索、全面自觉试验、国家整体推进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两个重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自1995年江苏省实施“雏鹰工程”至2007年底止,又可以分为“各地自发探索”(1995-2004)和“局部探索实验”(2004-2007)两个时期。在“各地自发阶段”先后有江苏、浙江宁波等10个省市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局部探索实验”时期,先后又有17个省市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第二阶段是全面推进阶段。200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下称《意见》)。以这个文件为标志,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意见》决定从2008年始至2013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上山下乡”服务基层,大学生村官工作由此迈上新台阶。据2015至2019五年的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及其他数据可知,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学生村官在岗人数(累计)突破40万,几乎覆盖4/5的行政村,加上一部分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原有村组干部、“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以及驻村的第一书记等人员,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村官总数超过70万人,基本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的既定发展目标[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村官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搞好乡村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结合现有数据和笔者村官实际经验来看,现有大学生村官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下乡知青相比较而言,表现出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素质高,能够给乡村建设、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支持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最后能够成为村官的大学生都是经过中央和地方层层选拔和严格审查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引领社会思潮、促进乡村发展。
第二,大部分村官年轻有为、扎实肯干。对于大部分村官而言,他们大都拥有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提升乡村各项事业建设中去。他们思想开放,不因循守旧,普遍具有较强的为民服务品质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第三,个别大学生村官有名无实、眼高手低。部分村官由于自身专业技术不过硬、对“三农”问题知之甚少等,最终成为“有名无实”之徒。有些村官具有较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承担起某些重任。然而出于待遇、工作压力、生活成本等因素考虑,徘徊于坚持与放弃之间,他们既要搞好今天的工作,又要思考未来的出路,最终处在一个留下来却无法真正融入基层、融入乡村,选择离开又难以得到社会接纳的尴尬境地。
目前,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聘用期满后就业前景不乐观。为了进一步拓宽村官就业渠道,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教育部等十二个部门出台了五条分流措施,即留任充实基层干部队伍、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等。各省市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村官就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些政策措施由于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不仅不能彻底解决村官聘任期满后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对下一步村官招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效应[7][8][9]。
第一,村官聘任期满后留村任职措施缺乏一定可行性和现实性。依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村官所在基层、村委可结合大学生村官任职表现和工作需要等,决定是否与该生续签合同。换句话说,如果村官在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且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不仅可以留下来继续工作,还有机会成为村两委成员,甚至是担任两委负责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乡镇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人才等,会将辖区内部分大学生村官借调至其他工作岗位,让他们来完成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工作。长此以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村官长期被借调外出,缺少群众的支持和对本村具体情况的了解与认知,难以留村任职,更别说当选为村两委负责人。所以,村官留村任职之路仍需要探索与总结。
第二,期满考录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优势不大。村官面对期满后的“二次择业”,从理论来看,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关于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报考公务员的各项优惠政策,但随着服务乡村建设的人员不断增加,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也得到这些优惠政策的照顾,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村官的考试压力。在这“四类人员”中,除了大学生村官这类外,其他“三类人员”期满都自动转为事业单位人员,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享受公务员定向招录考试,这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总体竞争优势不大。
第三,期内或者期满自主创业难破资金瓶颈。从主观上看,村官自主创业,相比较而言,有着极大的优势。村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强的分析信息能力,较开阔的创业新视野等。从客观上看,乡村市场相对疲软,土地承包价低、劳动力成本低,自然环境好,民风淳朴,诚信度高,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也没有城市激烈等,是一个创业的广阔天地。所以,对大学生村官而言,期内或者期满自主创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就业出路。但就当前状况来看,大学生村官月补助大部分在2000元以下,这对于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而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除此之外,部分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存在不愿意贷款给大学生村官的情况。所以,村官自主创业之路还有待探索与尝试。
第四,期满另行择业优势欠缺。近年来,随着招录人数的增多,很多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另行择业。然而,实践证明,另行择业是大学生村官基于现实被迫作出的痛苦抉择,乡村基层工作经验带给他们的实质性帮助不多。由于乡村基层和企业的不同,更由于企业对于相关工作经验的看重,大学生村官对企业而言还是一张“白纸”,这与那些同期毕业并已经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来说,他们已处于劣势地位。另行择业可能意味着“十年寒窗苦读”“多年基层磨砺”的努力付诸东流。
第五,理论基础薄弱、成本高,继续深造难。国家和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锻炼、就业、担任村官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任职期满后继续求学深造。然而,面对服务期满后的“二次择业”,大学生村官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寥寥无几。分析原因,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期间大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学习。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设备的缺乏和书籍资料匮乏,导致他们对待升学只能望洋兴叹。除此之外,在升学后,大学生村官还面临着不少的学费、生活费、资料费等费用,这些无疑抬高了村官深造成本。因此,出于成本考虑,选择继续深造的村官屈指可数,可见期满继续深造之路“难”上加“难”。
针对目前村官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针对创业、择业的村官要加大财政、税收帮扶力度。乡镇机关借调村官“打杂工”,相对而言,弊大于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这类人才浪费现象。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级机关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完善村官帮扶制度,以制度约束规范村官使用。要赋予大学生村官相关自由和权利,使他们能够真正深入乡村,扎根基层,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思考,去行动,在真抓实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乡村发展作出新贡献,为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创业资金难募集,创业项目难启动等难题,国家应该加大帮扶力度,尤其是要通过资金投入提升帮扶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反季节蔬菜基地等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创业项目[10]。对于另行择业的,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通过打造“品牌效应”使更多的用人单位和企业能够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市场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为他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除此之外,要探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优秀村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赢得用人单位更高认可度的机会和平台。不妨借鉴一些较为成熟的国外经验来为村官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比如美国知名大学和很多五百强企业十分乐意招录那些参加过“Teach for America”支教项目(即赴经济贫困地区或教育薄弱学校工作支教)的大学生。
长期以来,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待遇水平整体偏低。待遇水平差不仅是其成长成才的最大障碍,更是很多大学生村官离职的主要原因。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官成长成才面临的诸多问题,但却是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的重要保障因素。目前,各个省市相关部门也在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水平,但是,就整体而言,仍处在探索、实验阶段,尚未提出一系列既讲求效率又兼顾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的大学生村官工资补贴、待遇改善等方案。要尽快给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切实提高村官待遇的方案,通过“兑现待遇承诺、加强公共服务和交流平台”,想方设法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资”。以资本留住人才,以资本促进村官成长成才。
提高准入门槛,是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关键所在。要真正选拔出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知识丰富、有志于奉献基层、综合素质高、适合乡村工作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准入门槛过低的直接后果就是录用的一部分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难担当重任、完成各项任务,而且很难通过基层得到锻炼成长成才。为此,应当率先在中西部等后发展地区实施“强基工程”“育苗工程”,从根本上把好、树牢、筑造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候选人,通过对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的人群进行系统教育和选拔,来实现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的提升。实际上,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有效应对突发的各类复杂问题;才有可能在乡村广阔天地有所作为,有所大作为;才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并收获真正属于自己未来的资本和力量,为任职所在村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村官的“管”,除了关注“入口”外,更要关心他们的“出路”,要细化“五种出路”政策,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正位”“补位”,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给那些有意于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大学生一个基层实践锻炼机会,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充实基层、服务基层。因此,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跟踪培养工作。新时代,各地普遍重视大学生村官任职前和任职中的培训,却忽视了大学生村官任职前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和感情变化,没有在第一时间解决他们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感情问题。另外,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村官,组织上很难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待工作有心无力。因此,建立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很有必要。一种有效措施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导师帮扶制,即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名或多名导师,结对帮扶。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安排专门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升和发展村官各项素质。就大学生报考村官的动机而言,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各项素质是他们选择担任村官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培养、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是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任务。有效培养、管理机制能够切实保障每个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优势和强项合理发展自己。培训机制应当包括培训工作的参与度、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的师资水平和培训形式四个方面,另外一种可行性措施就是树典型,立标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影响方式。通过树立典型和宣传楷模,让大学生村官看到更多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决杜绝那种不加分析、盲目崇拜典型和楷模的行为,要多宣传公益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典型,促进民族团结的大学生村官榜样等,使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大学生村官。
新时代大学生村官事业成败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否认,大学生村官计划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强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然而,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制度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都需要经过不断论证、施行、回馈、调整、完善的过程,大学生村官制度也不例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继续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赴乡村任职培养、锻炼的“强基工程”“育苗工程”。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和扶持力度,提升准入门槛和做好村官跟踪培养工作等把好“入口”,疏通好“出口”,才能不断培养、锻炼适合乡村事业发展所需的优秀村官人才,才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才能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凝魂聚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