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郭 闯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现代高职院校培养动画人才的重要任务,肩负着文化传承、文化推广、文化输出以及呈现的重要使命。[1]新时代,我们需要培养良好人文素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动画的制作方式、内容、传播途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的运用,采用大量的国外教学案例,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缺乏自信,而“动画概论”课程正好可以在学生刚刚进入专业学习的时候,在思想意识上进行启蒙教育。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动画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探讨将“民族化”特色创新融入高职院校“动画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中实践,为广大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课程概述
“动画概论”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从艺术理论的角度,全面、规范地描述动画的建构和艺术特征,重点对中国、日本、欧美动画的代表作品、艺术风格、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清晰的阐述,对动画制作的流程、动画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做了详细介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作灵感开发能力,为学生们掌握动画创作艺术创意与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奠定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
“动画概论”课程通常在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第一学期开设。刚步入高职的学生,习惯由教师主导,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绝大多数同学对动画的认知偏向于美、日风格的动画片,且爱好校园、青春偶像等动画题材,更多关注的是故事情节。随着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国风特色的动画越来越多地被创作出来,学生很少去挖掘及全面了解蕴藏在动画片中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动画片的各个方面,因此,动画中的“民族化”特征对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重教材及技能传授,职业素养教育意识不强
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及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人文素养、民族文化、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在“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中,动画制作流程章节是重点内容,多数教师在讲授该章节的时候,会带领学生去相关动画制作公司观摩,了解动画制作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及内容。这种方式给学生呈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对工作任务各阶段的职业素养培养有所忽略,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升更需要给予特别重视。
2.培育内容不成体系
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订以及课程章节教学设计中,还没有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如没有将民族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等内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育人之中,缺少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校本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以及有效量化的评价手段,课程教学重点多放在中、美、日动画风格艺术特征、动画制作流程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意识。现阶段,大多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课程融入,多停留在动画创作中或以动漫化的形式呈现。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动画专业各课程科学有效衔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和构建配套育人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3.思政培育手段单一
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课堂讲授来融入思政元素,其表达相对形式化。部分教师会通过PPT课件来部分呈现,在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上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够,融入思政元素较生硬[2]。而当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追求“快餐化”“娱乐化”,手机、网络学习的日益普及,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具挑战性。“动画概论”课程为动画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需借助信息化来打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微课、新媒体、VR虚拟现实等现代职业教学技术手段中,高效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调查对象
在课程开设前,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对大一即将学习该课程的198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成员中,有普高升入高职的同学,也有中职、单招、退伍等升入高职的同学,回收有效问卷98%。
2.学生对民族文化及民族元素的了解情况
22%的同学从学校美术、政治等相关课程中了解民族文化,30%的同学从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也有18%的同学表示完全没有了解。在调查的学生中,85%的同学很喜欢观看动画片,只有5%的同学在观影过程中关注过动画片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89%的同学在专业课程中对民族文化艺术都有学习的意愿。
3.问卷分析
在思政教育方面,“动画概论”课程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了高中、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但对民族文化相关领域了解不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日本、美国动画在全球风靡,中国动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学生普遍喜好日韩、美式动画风格,在进行影片分析汇报过程中,发现只有个别同学对国产动画进行分析,大部分同学认为经典的影片为日韩或欧美动画片,而这些影片都是以他们本国的文化为主题背景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过度模仿国外技法,追求技术上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动画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教师应在专业学习初期就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从国内经典动画影片中,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挖掘自身文化元素,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并深入解析,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内涵,对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及坚定文化自信的培养有重要意义[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如瓷器、陶艺、蜡染、刺绣、家具、剪纸等精美的民族工艺手工制品,都离不开民间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动画概论”课程在介绍中国动画艺术特征时,会提到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他们在条件艰苦的战乱时期,依然坚持动画创作,一张张的画稿,一次次的校对,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也曾创作出享誉世界的动画经典。如影片设计新颖、形象生动、绘制了近两万张画稿才创作而成的影片《铁扇公主》;又如民族特色鲜明的《大闹天宫》。当时尚无电脑创作,只能靠手中的画笔,可想而知其工程之繁琐、艰辛。大万曾在《闲话卡通》的文章中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分析,这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动画片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也是工匠精神,因此,“动画概论”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非常有必要。
在动画创作阶段,动画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软件操作能力,内涵的表达尤为重要。要让观众能够读懂你的作品、看懂你的故事,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要有深刻的内涵。因此,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很有必要。内涵提升培育,不仅能让学生丰富创作面,从浩翰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提炼出精髓,而且还能将生活中富有内涵的故事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达,这种创作,情感流露更真实、更生动,更具感染力。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与企业成员共同研讨并制定课程标准,挖掘课程育人元素,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内涵提升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中,分析课程性质及特点,以及对应的岗位需求,梳理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有效融入民族化元素、职业素养等内容,在各个章节或教学模块设计中,增加思政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评价中有所体现,重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4]。
“动画概论”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调整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及动画产业。课程思政的融入主要从“挖掘传统民族元素,拓展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再延伸到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线,围绕这一主线进行课程框架构建。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章节内容与教学目标中的思政教育目标,并将思政目标设定为学生需要达到的高阶目标之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才能培养出具备爱国主义精神与过硬专业技能的适用人才。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业评价、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有机结合,革新课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动画概论”课程中,尝试选取三大单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见表1),分别为动画的风格与流派、动画片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动画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这三大单元凸显“民族化”特色思政元素,德育目标为树立对国产动画产业的信心,具备对民族元素的理解力,具备对民间传统艺术与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进行挖掘与提炼的能力,同时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课程。具体实施以“中国动画艺术特征”内容为例,设计了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
表1 “动画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取单元及教学目标
图1 课程教学实施流程图
1.课前
课前通过网络课程线上发布学习指南,上传理论知识及思政学习资源案例。如中国动画发展史微视频讲解、动画片及对应的民族文化内容课件,同学们学习任务点后,完成思考题,讨论中国动画片使用的题材、主题及内容,并收集相关中国民族文化及工艺美术资料,上课前线上提交。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目标为了解中国动画发展史,主要任务是收集相关的中华民族文化资源。
2.课中
课中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通过前置线上讨论内容进行导入。在题材上,中国动画片大多运用成语故事、小说、谚语及民间传说等为内容,如《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三个和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主题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观念;在内容上,力求做到民族化的故事、民族化的情节,从而引出中国动画创作者将中国文化的气质、内涵融入动画形式中的内容讲述;在课堂授课环节,将思政元素融会贯通于分析中国经典影片中,组长召集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手机观看教师提前在学习通上剪辑好的案例视频片段,归纳、提炼动画片中所体现的民族元素和艺术形式。学生通过观影、思考、讨论、记录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养成挖掘民族元素进行设计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同学们思索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呈现形式,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随后小组同学进行案例汇报,要求学生设计不一样的影片案例,这样每个小组抽到的内容会不一样,汇报内容的丰富多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在组长汇报过程中,课堂活动采用线上评分进行小组互评。另外,设计VR虚拟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同学们会根据小组抽取到动画片中的民族文化进行VR虚拟体验,抑或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教师最后的总结,要有通过中国动画片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树立民族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容。
3.课后
课后主要形式是知识链拓展、教学考核、评价与总结反思。从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及超星学习通的统计数据来看,一是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参与度高,课程思政实验班级的章节访问数量为3650次、任务点的完成情况为98%,前置作业以及课中作业整体提交率达97%,均高于其他班级。二是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成绩初见成效。调查问卷中96%的同学了解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内涵,93%的同学认为对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有帮助,85%的同学表示对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很有帮助”,100%的同学表示拓展了民族文化认识的广度等,实施课程思政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对比明显提升。
对学生成绩评价环节从线上任务点的学习、讨论及资料收集等情况,到线下讨论、小组汇报,以及参考线上抢答、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创新性表达等情况,均计入成绩,考核紧密结合对民族化的理解情况、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采集学习活动中育人元素的运用数据,充分融入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形成综合性评价框架,并进行学习产出与增值评估,总结精准教与个性化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5]。
“动画概论”课程通过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网络课程,挖掘和开拓了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丰富的“民族化”课程思政元素模块库。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能在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岗位上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动画概论”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融入育人元素进行多样化的课程教学,选择了微课、短视频、网络视频、抖音、VR等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实践证明,VR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对“民族化”技艺的体验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动画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技艺,大多学校会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真实场地让学生去深入了解与体验,而VR虚拟现实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体验民族文化的兴趣,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优化课程的教学技术手段对创新思政元素的展现很有必要,能够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6]。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组合多学科、多专业教学团队。“动画概论”课程在组合课程的教学团队时,邀请了公司动画师、原画师等一线设计师,同时也有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人和思政课专业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块对应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目标,这样能够很好地将育人元素与课程融合,建立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团队。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应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思政育人教学改革。“动画概论”课程适合于将民族化特色贯穿于教学设计中,有助于构建“挖掘民族元素—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政育人主线,有助于探索民族文化传承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民族化情节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难点,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从中探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和路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