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楚兰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其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尤为突出。我国正处在建设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期,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出现许多需要妥善解决的新问题,探索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路径,已成为当前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旺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仅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时代新人”是指那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担当、有作为,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时代新人,关系到个人价值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繁荣昌盛。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物质资料和精神粮食的动机和愿望。物质资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必需品,精神文化是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可替代品。精神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实践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既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只有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伟大创造、团结奋斗和梦想精神的时代新人。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既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华儿女的庄严承诺。“中国梦”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科学技术、顶尖人才的较量,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2]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为社会大众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要立足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文化的视角看,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影响人们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但文化发展不充分、文化市场自身存在局限性、缺乏对社会大众的正确引导,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陷入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良莠不齐,呈现物质主义及“泛娱乐化”倾向等困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要求更丰富、质量要求更高。现阶段,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不够丰富;第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设备、楼堂馆所等“硬件”配备不足;第三,城乡精神文化生活产品供给差距较大,精神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第四,精神文化生活产品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社会文化服务、精神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传播媒介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更快速的传播平台,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文化市场的商业化,使逐利成为一些部门和企业的目标。有些不顾社会效益,生产、销售低俗、落后的文化产品;有些借娱乐之名,传播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某些文化企业则利用自媒体传播腐朽落后的文化;有的“网红”为了涨粉丝,不顾社会影响,进行大尺度直播。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快餐式”文化泛滥,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很大程度降低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休闲娱乐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放慢生活节奏的选择,可部分休闲娱乐生活却存在不良现象。一些“流量明星”“流量主播”凭借搞笑逗乐博取“粉丝”的追捧与关注,内容和风格流于庸俗、浮夸与肤浅;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文化追求的“物质主义”,沉迷在物欲的满足中;奉行“娱乐至上”,精神文化生活呈现“泛娱乐化”倾向等等。正如恩格斯所说:“丑恶的物质享受提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3]在“娱乐至上”思潮驱动下的“泛娱乐化”倾向,消解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应有之义,导致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未能起到应有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4]即现阶段要打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困境,满足群众需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是当前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作用,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履行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深入了解文化市场现状。对于市场无法解决的矛盾,要及时加以宏观调控,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另外,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老百姓能够吸收、乐意接受的先进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再次,要凝聚社会力量尤其是文化企业的智慧,在文化生产过程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丰富文化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最后,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创造。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社会的文化供给。但文化供给可能会出现无效供给或低质量供给现象,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文化供给的有效性,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只有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完善基础文化设施,这是群众进行精神文化生活的硬件和前提条件,特别是增加公益性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二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运用“互联网+文化服务”等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高群众的受益面;三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和文化产品供给结构,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主体对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及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当前,文化市场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但低俗文化产品也混杂其中。由于文化市场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首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政府要完善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增补和完善互联网虚拟活动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严格核查精神文化产品输出质量;再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双向沟通,通过民主协商、疏导教育的方式解决问题,树立服务管理理念,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既要做到依法管理,又不能挫伤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积极性;最后,要综合研判,对症施治,注重过程管理,从管理全过程中提高管理质量。
根据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存在的困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人民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1.加强政治引导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文化主阵地,确保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政治正确,引导大众正确选择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成就、为国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等,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自觉将个人需求与国家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富强紧密联系,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为宣传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添砖加瓦。
2.加强思想引导
“思想引导是通过隐性、柔性的方式对人的思想活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所期许的变化。”[5]通过思想引导,促使群众养成高雅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导核心。***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6]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是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如今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精神文化生活环境复杂多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正确的选择和指引,引导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向“真、善、美”发展。其次,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时下,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多通过互联网、手机和智能设备来实现,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最后,要回应大众关切。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和现代化趋势,要求在增加精神文化供给的同时,注重文化内容和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创新建设和发展反映群众呼声、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3.加强道德引导
道德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调节、导向、教育等功能,因此,在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行引导时,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引导他们自觉遵守。首先,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道德认知,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载体,创新道德教育方法,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扩大道德教育覆盖面。其次,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效果,通过社会调查,及时反馈教育实践效果,调整教育策略。最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共同努力,“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家庭引导就是道德引导的“第一颗扣子”,因此,要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系统性、专业性,起着核心作用;社会道德教育具有普遍性、持久性,起着支撑作用;个人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道德引导,要协调好社会、家庭、学校、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增强道德引领效果。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有没有先进的民族文化和积极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而先进文化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基本利益、反映时代潮流发展的文化,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动态发展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日益增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精神文化生活市场需求会出现新特点、新变化和新问题,学界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