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反义复合词 “好歹”与 “好赖”比较分析

时间:2024-08-31

胡 静

(云南大学 文学院,昆明 650091)

[语言文字研究]

反义复合词 “好歹”与 “好赖”比较分析

胡 静

(云南大学 文学院,昆明 650091)

“好歹”与“好赖”分别是由“好”与其反义词“歹”、“赖”形成的反义复合词。虽然两者的形成机制相同,都可用作名词与副词,但“好歹”是自南宋以来就频繁使用的词,“好赖”是现代汉语中产生的词,且广泛使用于方言。“好赖”的词汇化、语法化程度、主观化程度等方面都低于“好歹”。用作名词时,“好赖”只有表示“好坏”的初始义,“好歹”除初始义外,更多表示“结果”、“风险”的引申义;用作副词时,“好赖”只用作语气副词,“好歹”用作“语气副词”与“时间副词”。

词汇化;语法化;“好歹”;“好赖”

引 言

反义复合词是汉语双音并列复合词的一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两个单音节语素的组合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其中一种原则是利弊原则,即“好”前“坏”后,如“存亡”、“胜败”、“荣辱”等。本文所研究的“好歹”与“好赖”就是基于此原则形成的反义复合词。

“好歹”是由形容词“好”与其反义单音节词“歹”组成的反义复合词。词汇化后的“好”与“歹”,词性、意义和功能上都发生了类转。与“好歹”相类似的“好赖”,是由“好”与其反义单音节词“赖”组成的反义复合词。虽然都是由“好”与其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但两者在词汇化、语法化程度上却存在差别。

吕叔湘[1]对“好歹”的解释为可做名词与副词;对“好赖”的解释为:“‘好赖’除了不表示‘危险’之义外,其他用法与‘好歹’相当。”张谊生[2]认为“好歹”是属于事理义场类的反素词,略带方言色彩,多用于口语。“好赖”为“好歹”的一个变体,多用于西北方言。此外,对“好歹”的研究还有方一新和曾丹[3]、闫文文[4]、罗耀华和周晨磊[5]、周晓彦[6]等;对“好赖”的研究较少,如李宗江[7]讲到“好赖”只有初始义,说明其词化的程度较低。虽然吕叔湘、张谊生等把“好赖”看成是“好歹”的一个变体,但仔细推敲,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词汇化程度、语法化程度、语义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这差异。下面笔者就来具体分析“好歹”与“好赖”之间同中有异的关系。文中语料来自北大语料库。

一、“好歹”与“好赖”的形成

(一)“好歹”的形成

“好歹”是近代汉语中的一个新词,它的产生主要因为“歹”字的借入。“歹”字一般认为产生于宋末或元代,是一个蒙古语借词。李思纯[8]认为“歹”是一个产生于南宋末期的词,元明时期盛行至今。徐时仪[9]也认为“‘汉儿言语’中表示‘恶劣、不好’义的‘歹’源出于北方少数民族语,唐末五代时在北方汉语口语中使用,宋代传入南方,渐由口语进入书面语,至元代则被普遍使用,成为汉语中沿用至今的常用词。”基于“歹”的广泛使用,在南宋话本中,笔者发现了“好歹”的用例。例如:

①若是半路里追不着的时节,直到他爹娘家中,好歹追他转来,问个明白。(南宋《错斩崔宁》)

但南宋时期,“好歹”的用例还较少,处于兴起阶段。元明时期,“好歹”使用频率逐渐使用频率逐渐增加。顾之川[10]具体分析了明代“好歹”的使用情况,认为在明代汉语中,“好歹”已发展出多种含义。明代以后,“好歹”的意义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加。

(二)“好赖”的形成

“好赖”是现代产生的词语,其产生过程并不像“好歹”那样清晰。“好”的词义明晰,因此“赖”的词义演变就成了“好赖”形成的基础。“赖”的本义为赢利,利益。《说文》解释为“赖,赢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例如:

②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齐语》)

直到清代,“赖”才发展出“坏、差”的意义。例如:

③其风俗恶赖如此。(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之后,该意义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应用。例如:

④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老舍《茶馆》)

⑤我干活比谁赖?(杨朔《永定河纪行》)

“好赖”直到现代汉语时期才完成词汇化,形成反义复合词。同“好歹”的用法相似,“好赖”也发展出了名词与副词的用法。

1.“好赖”用作名词

“好赖”用作名词时,表示“好坏”。例如:

⑥吃家也明白,饭菜好赖并不太重要,吃的是那个“文化”。(1994年《人民日报》)

2.“好赖”用作副词

“好赖”用作副词时,表示“不问条件好坏,将就从事。”例如:

⑦那对你这个翻身女奴隶,不是个大喜事吗?好赖给大家发两句言。(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此外,还可以表示“不管怎样,无论如何”。例如:

⑧唐龙道:“我好赖也是大学文化,懂得经念坏都是因为下面的小和尚嘴是歪的。(柳建伟《突出重围》)

二、“好歹”与“好赖”语义比较分析

“好歹”与“好赖”作为“好”与其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相同,所组成的复合词也都可以用作名词与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好赖”的解释也是在“好歹”的意义的基础上。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在语义搭配上蕴含着不同。

(一)用作名词

1.表示“好坏”

“好歹”与“好赖”都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事物的“好坏”。通过语料分析可以发现,“好歹”多用作指人的品行,或与人的利益有关;“好赖”多指对事物、事情的评价,也可以指人的“好坏”。例如:

⑨本世纪最后一届亚运会,泰国争得做东之利,不能不算计运动成绩的好赖,连男子足球的金牌都想夺到,还设立了泰拳为表演项目。(1998年《人民日报》)

⑩这与那些将产品为“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不管经营者、消费者好歹的企业,不啻是天壤之别。(1994年《报刊精选》)

上述例⑨中的“好赖”表现的是“运动成绩”;例⑩“好歹”说明的是“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将其进行互换,“运动成绩”不适合用“好歹”修饰,“好赖”可修饰“经营者、消费者”,但不如“好歹”贴切。

此外,表示人不辨好坏,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不知道事情的轻重时,常用“不知好歹”。“不知好赖”、“好赖不知”的用法也有,但其中“好赖”也仅是表示“好坏”之义,并没有发展出“不能领会别人好意,不知道事情轻重”的用法。例如:

⑪反正是给前国军演,他们也不知好赖。(严歌苓 《一个女人的史诗》)

但表示人的“好坏”,用作主语、定语时,多用“好赖”,而不用“好歹”。例如:

⑫《时尚女编辑》里有个在时尚类杂志《尖果儿》里当摄影师的艾崇文,一听这名字,就是一老北京,就知道再往前推100年他好歹也是个小八旗,好赖都是个爷。

⑬这就是电影和小人书教给我们评判好赖人的方法,凭相貌取人。(王晓波《绿水无怪》)

例句⑫中同时运用了“好歹”与“好赖”,但“好歹”在句中用作语气副词,表示“无论如何”之义;“好赖”用作名词主语,表示无论他好还是坏,怎么“都是个爷”。例句⑬中“好赖人”是一个常用的定中式短语,“好赖”作定语修饰“人”,不能换用作“好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作名词表示 “好坏”之义时,“好歹”的引申义用法比较突出,“好赖”保留着更多“好坏”之义。

2.“好歹”表示结果

“好歹”用作名词时,还发展出表示“结果”之义。该结果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未知事情的结果,例如:

⑭问他一声,便知道个好歹!(元《渔樵记》)另一种是两者能力比拼的结果。例如:

⑮老孙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恐师父在此疑虑盼望,故先来回个信息。(明·吴承恩《西游记》)

3.“好歹”表示风险

束定芳、黄洁[11]讲到,反义复合词一旦形成,其意义并非完全是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会经历一个意义整合和变化的过程。根据反义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把反义语素联合而成的双音复合词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并义类、偏义类、综义类、变义类。上述“好歹”与“好赖”表示“好坏”之意,是属于并义类复合词,即两个反义语素的语义简单相合。除此之外,由上文可知,“好歹”还可用作偏义复合词,偏重于“歹”意,指人可能会遇到的意外事故,风险。而“好赖”却没有发展出此义。例如:

⑯小妹,你告诉老蒋,你大哥若是有个好歹,我们宋家非找他算帐不可!(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作名词时,“好赖”只有表示“好坏”的用法;“好歹”既可以表示“好坏”,又可以表示“结果”、“风险”等意。

(二)用作副词

“好歹”与“好赖”都可用作副词。“好歹”用作副词时,既可以用作时间副词,又可以用作语气副词;而“好赖”只能用作语气副词。

1.“好歹”用作时间副词

“好歹”用作时间副词时,句中一般会有与之对应的时间状语,或表示时间先后的语句。根据“好歹”所修饰的动作行为的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把时间副词“好歹”分为两类,即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时的状态和动作行为未发生的状态。

当所修饰的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时,“好歹”表示经过努力,把难以做到的事情做到了。例如:

⑰道歉的话快把嘴皮子磨破了,人家才好歹同意让咱们公司承办婚礼。

句中的“好歹”可以用“终于”、“总算”来代替。

当所修饰的动作行为未发生时,“好歹”表示“早晚”、“终将”之意。例如:

⑱姐姐省烦恼,俺好歹有一日见玄德公也。(元《千里独行》)

2.“好歹”“好赖”用作语气副词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2]对“好歹”的副词用法解释为,用于陈述句时,一种情况表示经过努力,把难以做到的事情做到了,含有勉强的意味,时间多指过去;另一种情况表示无论如何总得认清某种事实,后常接“是”“要”“得”之类的词。这主要是指“好歹”用作语气副词的用法。罗耀华、周晨磊[5]讲到“好歹”既表时间,也表语气。语气副词“好歹”的语义可根据语气的强弱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由弱到强依次为:“将就、凑合”<“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一定、务必”。“好赖”只有前两种等级的用法。

(1)表示“将就、凑合”

⑲李丁财就靠他手里那支步枪打野猪,十天半月打得一头,杀肉卖几个现钱,买些杂粮,好歹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⑳今年开春以后,互助组好赖凑成了,但他也还是不闲。(康濯 《买牛记》)

以上例句中,“好歹”与“好赖”都表示“将就、凑合”之意。如果将例句⑲中“好歹”换成“好赖”,语义差别不大,但表示“好坏”的意味凸显;如果将例句⑳中的“好赖”换成“好歹”,则语气加强,有“终于”之意。可见,虽同样表达“将就、凑合”的语气,替换之后,语气的差别便可凸显出来。

(2)表示“无论如何”

㉑你现在也不拍电影,但好歹也算有个名,人家都认识你,你就在我们这边写一个专栏吧。

㉒连长,我没啥能耐,吃点苦总还行……我好赖是个党员。

以上例句中,“好歹”与“好赖”都表示“无论如何”之意。替换之后,语气差别不大。

此外,“好歹”表示“无论如何”之意时,还可以以AABB方式重复。但“好赖”没有重复形式。例如:

㉓所以,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账簿也好,好好歹歹带一部回家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作名词时,“好赖”较多保留“好与坏”的意义,“好歹”多只有偏义复词的用法;在用作语气副词时,“好歹”所表示的语气程度、主观性要强于“好赖”。

三、“好歹”与“好赖”词汇化与语法化程度比较分析

(一)词汇化程度

“好歹”与“好赖”均有名词与副词的用法,名词“好歹”与“好赖”是词汇化的结果;副词“好歹”与“好赖”是语法化的产物。“好歹”与“好赖”词汇化发生机制相同,“好”与“歹”、“赖”都有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用法,且处于同一语义场的两端。董秀芳[13]指出表达相反、相对意义的并列项“只有当其在功能上发生了转类、在意义上转指包容对立的两极的上位概念之后,才会成为词。”不同的是“好歹”与“好赖”用作名词时,词汇化程度等级不同。

李宗江[7]讲到“好赖”只有初始义,说明其词化的程度是最低的;“好歹”既有初始义,也有引申义,说明其词汇化程度较高。“好歹”当“好坏”讲时,处于从词组到词的过渡阶段,可理解为“好和歹”。当“好歹”作此意讲时,一般的用法为“不知好歹”、“不分好歹”;当作为偏义复词,语义偏向“歹”时,通过其中一个语素语义的脱落来完成词汇化,凝固成词。“好赖”只处于从词组到词的过渡阶段,意义为 “好和赖”。在部分情况下可以视作词,如“好赖人、好赖话”。因此可以看出“好歹”当“好坏”讲时,使用频率、范围都较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做主语时,“好赖”更常用。束定芳、黄洁[11]分析到,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解释两个语素组合后意义发生变化的情形,不同类型的复合词概念整合程度不同,并义类复合词的概念整合程度小于偏义类复合词。因此,“好赖”的概念整合程度要小于“好歹”的概念整合程度。

由上文可知,“好歹”用作名词时,还发展出表示“结果”的引申义。从认知角度看,“好歹”发展出表示结果之意,是认知转喻的结果。“好”与“歹”表示事物的两方面,人们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表示对事物结果的整体认识,属于“部分代替整体”的认知模式。不过“好歹”这种用法,在元明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例如表示两者能力比拼的结果的“好歹”,现常用更形象的“高低”、“高下”来表达。

(二)语法化程度

1.语气副词

太田辰夫[14]认为:“(好歹)这个词是从‘好也罢坏也罢’的意义引申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的意思的,在现代汉语中用于希求的场合,从前也有不是这样的。”方一新、曾丹[3]曾分析到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语法化过程。语气副词“好歹”的形成经历了从词组到词的演变。“好歹”在形成初期是以“好共歹”的形式出现,表示“好也罢歹也罢”。从“好也罢歹也罢”转喻为表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从“好共歹”做状语到“好歹”语气副词的形成。增加了人的主观态度,人的主观性增强。

“好歹”形成之后,由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不同,语气强弱不同,为表达需要,“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的语气分出强化和弱化两种倾向,语气减弱的“好歹”表达“凑合”、“将就”的意义,语气增强的“好歹”表达“一定”、“务必”的意义。

语气副词“好赖”的形成是从“好赖”做状语开始。“好赖”先词汇化成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和宾语,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语义发展,主观化增强,逐渐由主语宾语过渡到作状语。此时的“好赖”结合的并不紧密,表达“好也罢坏也罢”之意。例如:

㉔还得说教下去:好赖你的文章发表了,让人看见你还在这儿,没给送到什么地方打矿石去。(严歌苓《人寰》)

例句㉔中的“好赖”可理解为“好与赖”。同“好歹”一样,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好赖”的语法化程度增高,语义更加凝固。从“好也罢歹也罢”转喻发展为“不管怎样,无论如何”。例如:

㉕对对。别议论老何了。好赖他也是我们的领导啊。(《编辑部的故事》)

与“好歹”不同的是,“好赖”从“不管怎样,无论如何”的意义只发展出语气减弱的用法,表示“将就,不问条件好坏”。例如:

㉖这叫什么话?哎!好赖倒便宜,一毛五呗!来,我自己钉钉。

2.时间副词

“好歹”可以用作时间副词,表示“早晚”、“终将”之意,语义相比语气副词更加虚化,但也蕴含着“好也罢,歹也罢”的最初含义。“好歹”用作时间副词时,通常是“好歹”所修饰的动词动作尚未发生时,“好歹”表达“早晚”、“迟早”之意。从认知的角度看,这是认知转喻的结果。“好”与“歹”是对事件发生的结果的预测,通过对结果的预测转指事件的发生。“好歹”转喻用作时间副词,这也是语法化程度加深的体现,语义更加虚化,同时伴随着“好歹”主观化增强。

为什么“好赖”没有发展出时间副词的用法?“好歹”的时间副词用法是从其表示“结果”之义、对“结果的好坏”进行预测转喻发展而来。上文分析到“好歹”用作名词时引申出表示“结果”之义,而“好赖”并没有发展出表示“结果”之义,便不能由“结果”转喻发展出“事件发生”。这也证明了认知转喻是“好歹”发展出时间副词的用法的内部原因。方一新、曾丹[3]认为“好歹”用作时间副词,是基于与“早晚”的结构相似性,概念结构隐喻的结果。本文认为基于结构相似性的概念结构隐喻可以看作“好歹”用作时间副词的外部原因,而其内部原因应该还是由其表示“结果”之义转喻发展而来。

“好歹”发展出时间副词的用法,是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表现。与“好歹”相比,“好赖”的语法化程度较低,“好”与“赖”之间语义关系明晰,结合的不紧密,“好”与“赖”各自存留的意义较明显,没有发展出表示“早晚”、“终将”之意。

词语的主观化与其语法化程度密切相关,主观化是语法化产生的重要机制。“好赖”用作语气副词时,只发展出一般与弱化两个等级;而“好歹”除了一般与弱化两个等级之外,还发展出语气强化的等级。这表明“好赖”语气强度要低于“好歹”,说明其主观化程度也低于“好歹”。这与其语法化程度也具有正相关性,即“好赖”的语法化程度低于“好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好歹”与“好赖”的形成机制相同。随着“好”与“歹”、“好”与“赖”界限消失,语义融合,“好歹”与“好赖”逐渐形成。反义词表示的是相反或相对的意义,突出的是事物具有的对立特征,而当两个长期连用的反义词词汇化为反义复合词之后,它所突出的便不再是对立特征,而是事物内在的统一性。“好”与“歹”、“赖”是对事物评价对立面,词汇化之后的“好歹”与“好赖”,概念整合、语义凝固,主观性增强,表示“好坏”。“好歹”更多使用其引申义,“好赖”则只有初始义的用法。“好歹”还通过语义失落、转喻发展出表示“风险”、“结果”之意。说明“好歹”的词汇化程度高于“好赖”。语法化后的“好歹”与“好赖”,主观化不断加强,突出说话者的主观意志,语义更加凝固、虚化,发展出语气副词的用法,但“好赖”的语气强度、主观化程度与语法化程度都要低于“好歹”。此外,“好赖”还基于其表示“结果”之义转喻发展出时间副词的用法,这是“好赖”所没有的用法。总之,“好歹”在词汇化程度、语法化程度、主观化程度等方面都要强与“好赖”,“好赖”保留了更多初始义。这种差异的形成应该与“歹”与“赖”语义差别有关。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9.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22.

[3]方一新,曾丹.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1):64-71.

[4]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月刊,2009(8):305-305.

[5]罗耀华,周晨磊.“反正”类反义复合副词的认知阐释[J].华中学术,2011(1):206-217.

[6]周晓彦.反义复合词“好歹”的共时与历时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16,16(7):97-103.

[7]李宗江.若干反义联合短语的副词化[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148-154.

[8]李思纯.江村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6.

[9]徐时仪.“歹”字演变探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73-75.

[10]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59.

[11]束定芳,黄洁.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理据和语义变化的认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6):418-422.

[12]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32.

[13]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116.

[14]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8.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onymous Compound Word of"Haodai"and"Haolai"

HU J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Haodai"and"Haolai"is respectively made up of"Hao"and antonym"Dai"or"Lai".Although both of them have the same of formation mechanism,all can be used as a noun and adverb.But"Haodai"is frequently used sinc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aolai"is produced is a modern Chinese word,and is widely used in dialect.The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Haolai"is lower than"Haodai".When used as a noun,"Haolai"is only mean"good and bad",the initial righteousness of it;"Haodai"is usually used as"result""risk",the extended meaning of it,beside it's the initial righteousness.When used as an adverb,"Haolai"is only used as"modal adverb","Haodai"is used as"modal adverb"and"time adverb".

Haodai;Haolai;lexicalization;grammaticalization;semantic

H136.1

A

1671-1084(2017)06-0084-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6.020

2017-03-28

胡静,云南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语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