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贺美娜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教育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贺美娜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把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符合“国际贸易”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又迎合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际贸易”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支架”的概念首次由W ood,Bruner和Ross[1]当做一种教学策略提出。从Vygotsky[2]主张的心理发展角度而言,支架是一种帮助,通过向儿童或新手提供帮助促使其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随后,一个更为全面的观点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学习者的师生间、同伴间的社会文化互动。该教学模式随之被定义为一种通过提供适当的内容提示、材料、任务以及师生互助以优化学习的系统过程。可见,支架式教学是学习任务与帮助间的桥梁,任务的难度超越学习者起初的能力水平,随着帮助的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直至能独立完成任务,最后撤除支架。它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借助教师建构的特定模式框架所提供的帮助,进行独立探索,以达到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最终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目的。[3]
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课堂教学氛围情境化。支架式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设定一定的任务情境创立模拟公司,使学生融入职业岗位角色,依据岗位职责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教学内容特定化、问题化。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习任务分解,细化学生的学习任务,使这些任务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直至整个任务地完成;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者通过借助帮助者的帮助降低问题的难度,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帮助者把学习者的学习压力降至最低,并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问题的范本。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搭建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这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一)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是一门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贸易合同为中心,以国际惯例和法律为原则,既依托理论又立足实践的课程。一方面,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能够给学生传递最全面、最务实的国际贸易理念和传授国际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方法,最终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相关领域岗位工作为目标;另一方面,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整个国际贸易流程牵涉众多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商品出运前的检验和报关,涉及商品报关和报检知识;货物运输涉及运输知识等。可见,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养成。[4]这就要求在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课程性质,遵循其规律特点。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虽然各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 “国际贸易”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就如“万精油”,[5]到处适用但并无特色,并且也未受到相关院系的足够重视,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首先,课程内容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接轨。课程内容基本都是照搬本科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理论比重大,实践比重小,实践环节少,授课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虽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但是实际课程大纲设计中仍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脱离实际一线服务的能力要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培养出的专业性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很多与实际的国际贸易工作岗位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无法与现实业务相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专业水准有待提高。“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教师能够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具体实践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具体操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主动了解国际贸易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新动向,切实更新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对国际贸易领域的现实情况掌握不够,没有实际岗位操作经验,缺乏实战能力;二是转岗于企业的资深业务人士,这类群体精通时下国际贸易的具体业务流程,能够较好地完成业务,但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在知识传授方面缺乏经验。有相当一部分转岗而来的教师觉得学校的工作压力小,成功转岗后并没有多少时间放在教学上,这对“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相当不利。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老套,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依赖教材、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套路,课堂互动极少。过多地侧重定性描述,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空泛的感觉,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第四,学校配备硬件资源不足,课程发展受限。“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6]。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都停留在模拟实训软件的操作上,且这些软件常年不更新,模拟的环节和结构也脱离实际岗位操作流程,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有很多,由于实际课程的性质差异,支架式教学的步骤各有不同,本研究采用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10]进行教学实践。
1.搭建支架
由于高职学生在接触“国际贸易”课程之前对该课程不甚了解,因此在搭建支架这一环节,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理论基础,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设置一定数量的任务模块,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框架形成大致的了解,并清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上一步所搭建的支架,教师引用企业顶岗实习中的真实案例作为任务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应该如何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细化任务,以降低任务难度,激励学生完成任务。此外,鼓励学生通过模拟实训软件,以小组为单位创设自己的模拟公司,并设立一定的实训目标。
3.独立探索
根据所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任务以及细化的小任务,学生开始独立思考,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全程陪同,可以适时予以指点提供帮助。
4.合作学习
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哪些任务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哪些是完不成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他们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独立探索阶段的所思所想,督促他们相互学习,共享学习成果,取长补短,以获得对知识更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事后,教师要求学生分享小组的观点并予以点评和反馈。
5.效果评价
有效的学习评价系统是对学习者学习监控的一种外部支持手段。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三维相辅相成,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监控作用及监督他人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手段立足于学生的自尊心及竞争心理,促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
(二)“交易磋商”模块的课堂教学案例
下面以“交易磋商”模块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
1.搭建支架
课程一开始教师主动告知学生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搭建任务框架(如图1所示)。本模块要学习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交易磋商步骤,最终达到签订交易合同的目的。学生要理解询盘和还盘的概念,掌握发盘和接受的必要条件及注意事项,能够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识别出这些步骤并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实际的业务磋商,最终签订交易合同。
图1 “交易磋商”模块的任务框架
2.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2所示):Carters公司对中国的罐头产品感兴趣,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经营外贸业务的宏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想通过宏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一批罐头产品。根据所给情境,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设定问题,教师予以指导,并把握问题走向。
3.独立探索
根据上述任务情境,结合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以及教师给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该如何解决并随机抽取代表发言。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探索后可能做出回答如表1所示。教师全程监督整个独立探索的过程,如学生有需要,随时提供帮助。
4.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新问题,如,卖方针对买方的询问至少应该提供哪些信息?如果不能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应该怎么办?这些条件有没有主次之分?万一卖方报错了条件怎么办?
基于上述独立探索环节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引出的问题。如有需要,教师全程提供指导,且小组成员之间也可相互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教师做好记录,并提供参考。
5.效果评价
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的表现及学习效果,从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自我评价方面, 学生根据自己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的所学所感,结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比最初自己对该任务的掌握程度与学习后最终实际掌握程度,客观地给自己一个评分。小组评价方面,各小组在听取别的小组汇报之后,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或者评分标准,充分考虑小组协作学习能力及对小组的贡献程度,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教师评价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和小组活动的情况给定最终评分。
通过教师搭建学习任务框架、师生共同设立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实际问题情境、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结合学生独立探索的结果引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合作学习以及自我、小组、教师三维效果评价等环节,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原则开展教学。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结合高职 “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且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图2 “交易磋商”模块的问题情境
表1 学生独立探索的结果
[1]W ood D,Bruner J,Ross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86 (17):89-100.
[2]Dickson S.V.,Chard D.J..SimmonsD.C.An Integrated Reading orW riting Curriculum:A Focuson Scaffolding[J].LD Forum,1993(4):12-16.
[3]聂芬.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10.
[4]杨慧.高职《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4.
[5]邓莎莎.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研究--以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13:2.
[6]邓志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32.
A Study on Student-centered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M odelby Tak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urse in High VocationalCollege for an Exam p le
HEMei-na
(Quzhou 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Quzhou Zhejiang 324000,China)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Model,combined w ith students'actual learning,isbased on the theoriesof 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ZPD),Cognitive Discovery Learning and Constructivism when it is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urse,which indicates the student-centered situation in class.It cultivates students'independent problem solving skills through the follow ing procedures:setting up scaffolding,creating question situation,exploring independently,learning collaboratively,evaluating theeffects,which not only accordsw ith the strong practicalan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of the course,butalsomeets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in high vocationalcollege,hence,theeffectsof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improved.
"international trade"course;scaffolding teachingmod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G712
A
1671-1084(2017)02-0052-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2
2017-01-13
2015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XM 201516)作者简介:贺美娜,硕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