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赵博文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1)
[语言文字研究]
面向东盟的联络口译员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
赵博文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1)
在联络口译中,译员作为交流的“中介”、文化的“调和者”,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口译质量有重要影响。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差异,联络口译中译员缺乏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能力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联络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对如何培养联络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若干解决途径。
联络口译;东盟国家;跨文化交际
亨利·樊胡夫在1962年提出,联络口译作为口译实践的一种形式存在于商务谈判之中,三十多年后,詹蒂尔等利用“联络”的普遍性含义暗指“连接”和“联接”,将联络口译一词延伸至许多社会间与社会内口译场合[1]。“联络口译”这一概念主要区别于会议口译,联络口译的“职业性”和“专业性”都相对较低[2]。联络口译的工作范围包括联络、接待、陪同、参观、游览、购物等活动[3]。目前,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趋频繁。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区域内的外事接待、商务陪同、旅游观光等活动对联络口译的需求和译员的要求不断增加。因此,广西特别是南宁市内各所高校的联络口译员教学应该得到重视。
译员角色——在整个人类历史各种场合中双语者一直担任的角色——与诸如信使、向导和谈判等中介角色紧密联系在一起[1]。理想的译员角色不仅包括语言的翻译者,还包括文化的斡旋人[4]。在联络口译中,译员不再是同传箱里隐身的翻译,而是直接参与双方交流中的语言与文化中介,并承担着口译之外的多重任务。目前,广西东盟联络口译人员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两会一节”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此外还有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论坛及研讨会等。从第一届中国东博会1.8万的参展参会客商到第十二届的6.5万人,中外客商参展交流积极性显著增加,这毫无疑问也加大了广西区域对于联络口译员的需求。目前,为东博会及中国东盟各领域论坛和研讨会服务的大多数联络口译员都是来自于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实习生或志愿者,他们所受到的培训几乎都来自于平时的口译课堂或上岗前的一二个小时的培训,甚至有的仅仅是英语能力达到要求却还没有接受过培训。他们的双语能力虽然可以应付日常的陪同翻译工作,如接送机、帮助外宾办理酒店手续、陪同参加会议、参观工厂、校园、旅游景点等,但由于缺乏东盟和本土文化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时还是出现交际障碍。
(一)东盟英语变体
东盟各国的英语都与英式、美式这样的标准英语有所不同,在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英语为官方语言,其余东盟六国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王佐良先生[5]曾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在面向东盟的联络口译中,译员面对的却远远超过两大片文化。在有5亿多人口的东盟各国中,生活着四五百个民族,东盟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社会习俗等使得东盟各国的英语各有特色,产生了语言变体现象,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与句型上面。例如,许多东盟国家,如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等都存在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对比度缺失,清辅音/p/、/t/、/k/常发成相应的浊辅音/b/、/d/、/g/,如 zero发成/siələu/,tie发成/dai/,case发成/geis/, party发成/ba:ti/等。如果没有语境,对于不经常接触这种口音的人来说,听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以泰国英语为例,很多词汇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例如,form(泰国英语)=uniform(标准英语),ber(泰国英语)=number(标准英语)。泰国英语句法特点同样是“简化”。例如,Go where?(泰国英语)= W here are you going?(标准英语);No have.(泰国英语)=I do not have.(标准英语)[6]。
(二)社会风俗习惯与语用规则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不同的社会风俗,比如不少东南亚国家人“爱迟到”,约好早上8点整要上车,可能他们8点10、20甚至30分才出门,这可能与他们的时间观念或他们早上洗澡的习惯有关。因此,联络译员需要提前与外宾确认好时间,要提前联系对方甚至要敲对方酒店房门提醒时间,以避免在正式场合中迟到。
人们在讲话时,遵循一套严格的语用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不同的习惯表达方式,一句在某种文化里很正常的话,直译到另一种文化中,就可能导致误解。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7],这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在理解上会产生差异。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习惯性表达方式,一句在某种文化中引起好感和友情的话,直接翻译到另一种文化中,也许反而会引起误解和不快[8]。例如,在与菲律宾客人交谈时,当讲话人要带客人去某个地方时,可能会说“跟我来”,这时如果译员翻译成“come w ith me”,客人便会忍俊不禁了,因为在菲律宾,“come w ith me”是性工作者在公共场合下的一个暗示语,因此译员应视情况选择合适的话语,如“let’s go”。
(三)宗教禁忌
在大部分东盟国家中,宗教盛行。由于文化差异,高校学生甚至有些专业译员,对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习俗禁忌了解甚少,在联络口译中容易产生误解。如缅甸人敬重牛类,忌吃牛肉,所以在就餐前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而在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禁烟酒,只吃清真食品,即符合伊斯兰教Halal食品标准的食品。然而,穆斯林的清真禁忌并不是大多数人所了解的“不吃猪肉、动物的血液”那么简单,如果牲畜不是按照伊斯兰仪式屠宰的,他们不会食用。目前,大部分酒店、饭店都提供清真食品,为避免鱼目混珠现象,译员还是应该提前了解饭菜是否为真正的清真食品,以免客人因为不慎食用某道非清真菜而沉默不语甚至愤然离席。因此,联络译员还需要多了解一下当地正宗的清真餐馆,当对方询问起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参考。另外,译员通常要提前与讲话人沟通,以熟悉其口音、讲话速度等习惯,提高口译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东盟国家的人寒暄时,不要涉及宗教或政治话题。
东盟国家的宗教禁忌还体现在非言语交际上。在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人们的言行举止受佛教文化影响较大,如见面问候行合十礼,站立时忌讳双臂交叉在胸前等。在与马来西亚人交流时,除了礼貌性地握手之外,最好不要有其他身体接触。在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左手被视为不洁,因此,在一同进餐或递东西时,如果讲话人或译员需要用到左手,译员务必要对马来客人说声“对不起”。而老挝人认为脚是最不洁净的,忌讳用脚去触碰物体。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对于口译者来讲,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9]。跨文化意识对于联络译员至关重要,联络译员往往还要担任陪同的角色,与发言人的距离较近,在进行口译时往往会精神高度集中,并且由于口译内容的不可预测性,没有经验的译员心里会有些紧张,这时如果平时没有经过跨文化意识的训练,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就很可能将内容直译出来,没有经过跨文化思维的处理,从而影响口译质量,甚至会引起对方误解或不快。这要求译员在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译文或源语是否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是否能被对方理解和接受。在口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当对方面露疑惑时,译员应立即回想是否已将文化背景交代清楚,并可以在当时或谈话结束后向对方询问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再向其解释。
(二)提高自身文化知识
只有充分了解本土和外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输出对应的、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译文。如果一个译员无法“吃透”话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那么他译出的内容往往是不忠实的或让对方捉摸不透的。联络口译通常发生在日常交流的场合中,而文化无处不在,一个手势、一件衣服背后都蕴含着文化。译员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以及现代的日常生活,还可交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朋友,请教有经验的译员等。更重要的是,要多了解本地文化,本地人讲话是离不开本土文化的。目前,很多广西的学生联络译员对于广西本土文化知之甚少,东南亚客人来到当地之后,通常渴望了解当地的文化,为了避免遭遇本土文化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的窘境,联络译员需要了解当地的主要文化概况和文化活动,如在广西就一定要了解壮族的特色节日、12个世居民族等。译员只有真正了解了文化,才能够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模拟真实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口译实践
口译课堂无疑是大多数学生接触口译培训、学习口译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模拟真实的口译场景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一味地对着书本做翻译。教师使用“三角对话口译”、模拟领导人会见、模拟商务会谈、模拟记者招待会等有效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包括跨文化交际技巧在内的口译技能[10]。在联络口译中,译员与双方讲话人是面对面交流的,有时手势、表情等非言语交际可以表达出更好的效果,而在模拟场景中,学生会更好地意识到译员是双方的沟通者,而不是语言转换的机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仪表仪态、非言语交际能力等。教师可以邀请有过联络口译经验的老师、学生、译员等分享经历,从而设计出真实多样的场景供学生发挥、练习。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口译实践。目前,就广西而言,中国—东盟的各领域合作论坛都对联络译员有需求,但是如何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出去,真正参与实践,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通过实践,学生译员可以亲身感受东盟英语的不同口音、说话习惯、文化行为以及交际礼仪,总结归纳来自同一地方讲话人的特点,同时也包括本地区讲话人的特点,但切记不要形成刻板印象。在每次实践之后,不仅要总结讲话人的说话特点,还要特别记录下自己没有把握翻译正确的词、概念、文化常识等,以便提高下次实践的口译质量。译员必须通过在实践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的最好办法当然是进入异族文化,与异族文化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际。因此,广泛的交际是无可避免的,就广西而言,不少高校都有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高校生在平时可以多寻找机会与他们交流,以加强对东南亚文化的了解。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将主动、鲜活的原语材料变为实践的对象,再与原语材料进行对比、总结,这同样是一种实践。
在中国—东盟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联络译员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名合格的联络译员必须具备处理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能力,这需要译员积极培养自身跨文化意识,充分了解本土和外国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并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实践。
[1]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M].仲伟合,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168.
[2]詹成.联络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
[3]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7.
[4]Kondo,M,H.Tebbl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Negotiation and Interpreting [C]//Y.Gambier,D.Gile,C. Tayler.Conference Interpreting: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 ins,1997:158.
[5]关熔珍.东盟十国英语语言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2.
[6]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论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24.
[7]刘明阁.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23.
[8]詹成.论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6):78-79.
[9]赵军峰,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1998 (5):29-31.
[10]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30-33.
On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Barriers for Liaison Interpreters in the ASEAN Context
ZHAO Bo-w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Interpreting,more than an interlingual activity,isan intercultural activity.Interpretersare communicative"intermediaries" and cultural"mediators"in liaison interpreting,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sindispensable asbilingualknow ledge, encyclopedic know ledgeand interpreting skills,greatly influencesinterpreting quality.However,ithasbeen increasingly prom inent that liaison interpreters lack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ough to handle cultural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Through the analysison the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barriersin liaison interpreting between Chinaand ASEAN,thispaper exploresthe approacheson training liaison interpreter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liaison interpreting;ASEA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H 059
A
1671-1084(2017)02-0083-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9
2016-11-15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131);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60007)
赵博文,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