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郑 媛
(榆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2014 年 12 月,***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1]2018 年 9 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我们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2020 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作为外语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二外日语课程,也加入了课程思政建设大军中。日语教师们开始思考怎样结合日语专业知识培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其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
二外日语旨在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更进一步来说,教师应通过对日本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日社会及文化差异,形成良好的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国际化视野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
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课程思政的提出无疑对于其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高校掀起了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热潮。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先行研究。第一,针对《纲要》的理论阐释及其在各学科的应用实践展开。例如,高宁从《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明确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理念的狭隘化”“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等问题的原因[3]。第二,以日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为例,探究日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比如,李国玲提倡在日语泛读课程中“加入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及发展成就,以‘中国文化’作为主要元素的日文阅读素材”[4]。叶秀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量具的理论框架三个维度”讨论了《高级日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5]。第三,从不同角度探讨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比如,崔莉莉以中日茶文化为切入点,提出了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6];郑倩从“文化自信”角度出发,探讨了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7]。
通过对比先前研究,可以发现,从《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出发来探讨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研究比较少。为此,本文将以《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为高校二外日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思路。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大多数高校二外日语课程采用的教材,该教材既注重日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又兼顾到了日语实用性的练习,从出版至今,印刷了二十多次,可以说是日语教育界最经典、最受欢迎的教材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在入门阶段讲解五十音图时,向学生介绍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的由来。日本古代有语言却没有文字,遣隋使、遣唐使等汉人通过文化交流将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在模仿汉字草书的书写基础上创造了平假名,又把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借鉴过来发明了片假名。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将汉字中部分字形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比如“中国”和“日本”,当然也有在汉字的原有字形上通过改良再创造,发明了他们独有的字形,例如“轟”“辻”。日本人还模仿古汉语的发音创造了音读法,同时又独创了训读。日本文字的发展恰好证明了汉字的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民族性和国际性,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学生了解了这样的文化背景之后,对于加强民族自豪感有着正面推进作用。其次,在五十音图练习阶段,用中日伟人的名字如***(しゅう きんぺい)、岸田文雄(きしだ ふみお);政治口号“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中国人民が幸せな生活を送れるようにするには、懸命に努力を続け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新冠隔离防疫口号“必须在家或者集中隔离场所进行十四天的隔离观察”(自宅あるいは集中隔離施設で十四日間の隔離観察を受けなれればならない。)等当做阅读素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熟悉假名,又加强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了其爱国情怀。最后,讲解“警察”“哲学”“国家”这样的日本人创造的汉字在中国被使用的原因,即1868 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国力逐步增强,而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在1894 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来到日本留学,学习日本从欧洲带回来的科技、文化、法律、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并把这些日本人从英文词汇中翻译过来的汉字带回中国。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交流,所以产生了日语反哺汉字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也体现了日本人的创新意识和民族奋斗精神,以此为例,教导学生“我辈当自强”,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拼搏,通过知识武装自己,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语言文字的比较,使学生能从中再次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能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意识。
例如,教材第1 课讲解日语中人称代词及寒暄用语时,补充日本人遵循着“内外有别、上下有别、男女有别”的等级制度,这样的制度使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压抑、苦闷,因此日本社会有很多的变态事件、自杀事件,造成了日本社会的一种畸形发展。又如,第5 课讲到了日本工薪阶层的上班情况,补充介绍日本上班族在公司高强度的工作要求下,经常加班,甚至发生“过劳死”的事件。相比于死板、不自由的日本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祉,这样的努力极大提升了我国人民的幸福度,所以当代大学生更要珍惜这样的社会环境,在这么一个幸福的国度里,努力拼搏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
再如,第15 课的应用课文以在日本看病的情景展开,在讲解课文之前,给学生补充日本医疗制度的相关内容。近年来,日本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医疗水平评比中,连续多年稳居第一,而医疗质量也仅次于位居第一的瑞典,全球排名第二。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首先是因为日本的民间医疗诊所林立,医生水平较高,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看病需求。其次,1958 年日本颁布实施新的国民健康法,强制要求所有国民必须加入国民保险,加入国民保险的居民在就医时自己只需承担三成的费用,剩余的七成费用均由政府承担,这就使大部分人能看得起病。最后,在日就医时,医护人员亲切、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人有一种享受服务的舒适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痛的折磨。日本人在医疗方面乃至其它服务行业展现的周到、细腻的服务精神,为今后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榜样的力量。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在面对新冠肺炎这种大型的传染疾病时,日本医疗暴露了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日本政府规定只有新冠重症患者和重症风险较高的患者才能住院,在疫情肆虐一年多之后才放宽政策,允许住院对象包括新冠重症患者、中等症状中需要吸氧的患者,以及暂不需吸氧但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而我们国家在全国各地修建众多方舱医院,保证每一位病患都可以入院治疗。两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差异,使我们作为中国人深刻感受到了祖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而通过这样的背景知识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材第8 课讲解授受动词时,可以给学生设定送礼物场景,使其在这样的情景下更好地理解日语授受动词的传递关系,与此同时,引出中日两国送礼文化的不同。具体来说,日本人比中国人更爱送礼,日本人在女儿节、男孩节、敬老日、中元节都要给亲戚朋友送礼品以表心意,但日本人不送贵的礼物,均在一千日元上下(人民币60 元左右),这和日本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国民性格有关,送太贵的礼物有可能给对方造成负担,甚至给还礼人带去困扰,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便宜又实用的礼物。而且在把礼物递给对方时,他们要说“微不足道的一点小礼物,请收下吧”(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どうぞ受け取ってください),这样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的做法,也体现了日本人谦卑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特征,为其日后与日本人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理论指导。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强调日本人送礼时对外包装的追求甚至超越了礼物本身,这反映了日本人偏于形式化的审美导向。对这种现象我们应持有辩证批判的态度,要看到发达国家的不足之处,摒弃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错误的意识形态。
此外,第9 课的应用课文《温泉》,在介绍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时,可以把中国东北人的泡澡文化与日本人的泡澡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日本人爱泡澡、泡温泉的主客观原因。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人泡澡时爱说的一句话“啊,极乐世界啊”(ああ、極楽だ。),这是因为他们受到我国佛教文化的影响,因为佛教教徒认为泡澡不仅可以清洁身体,还能净化心灵,所以当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人爱上了泡澡,出现了泡澡文化。由此可见,从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中都能窥探到中国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
类似的文化比较还有很多,比如中日茶文化比较、中日酒文化比较、中日餐桌礼仪比较等,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进而教导他们要认同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抵御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展现优良的跨文化交际风采。
第11 课单词中出现了“スポーツ”(体育运动),在向学生介绍各种体育运动的日语说法之后,引出东京奥运会的话题。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其一,在全球人民被新冠病毒困扰的低迷时期,日本向全世界展现人类不畏病毒的决心,提高了人们的抗疫士气。其二,因为日本国内两剂新冠疫苗接种率较低,各国运动员携带的输入型病毒的潜在风险较高,所以奥运会期间的良好疫情防控成效,向世人展现了日本应对危机的能力。最后,东京奥运会是全球各国在疫情暴发后停止与外国人员交流、甚至闭关锁国后的第一次大型实体活动,这对于各国日后制定防疫措施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而东京奥运会也让我们联想到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带领学生回顾北京奥运会,再一次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申办奥运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中国出色地完成这项国际赛事,也印证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我们应该以此为强大的精神支撑,牢固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第18 课《手机变得越来越小了》,讲到手机的发展,不得不提到我们的民族企业华为。结合美国制裁华为这一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具体来说,美国芯片公司对华为停止供应,这是因为美国想要遏制华为的发展,乃至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这一举措也恰巧从侧面揭示了中国企业的硬实力,这对我们树立民族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华为员工在突如其来的变革中展现出来的团结一致、沉着应战、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完美呈现。可以说,华为精神就是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华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背,我们要挺直脊梁,发奋图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9 课的单词中出现了“ごみ”(垃圾)这一词,向学生介绍日本垃圾分类的办法,对比日本较早实行、较为完备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向学生指出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等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号召学生在***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号召下,积极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文明美丽新中国。
以上,从教材本身出发探讨了日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日语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单凭精心设计的课堂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大部分高校二外日语一周只安排了一到两次课,课堂上对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已经占了大多数的时间,再去插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这在时间安排上很难做到。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发布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思政图片、视频等资料,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总结凝练自己的感想感受,课堂上进行发表。此外,对于难以挖掘思政元素的章节,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用日语录制一段5~10 分钟的演讲,当做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化地给学生渗透课程思政内容。
最后,除了思政内容本身,我们还需通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构成,而平时成绩大多只将考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其中。开展课程思政之后,应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完成课程思政内容的情况,比如将学生发表的有关时政热点的小视频、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辩论赛、宣讲会、讨论会中的整体表现纳入平时成绩的计算范围。并且,从学生是否具备家国情怀、是否深刻理解并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拥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及核心素养、是否能为班级、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着频繁而深入的交流,这样的历史背景为二外日语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和映射点,对日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形成了有力的理论保障和先天优势。其次,二外日语的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接触日语,他们对日语、日本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这些学生身上更容易开展日语课程思政,而且也能较快被他们所接受及吸收,从而推动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进度。最后,我国二外日语教学长期存在着上课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课程思政的开展能极大改善上述问题,带动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步伐。
由此可见,实施二外日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很强,日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能力,合理设计课程思政课堂,优化评价模式,在今后的日语教学课堂上,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优秀的外语类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