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典阅读: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学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时间:2024-08-31

班 涛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2019 年4 月29 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大会明确提出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和“新时代高教40 条”要求,特别提出要加强新文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立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专家委员会[1]。2020 年11 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针对如何建设新文科面貌做出了详细战略部署[2]。在这一背景下,全国高校文科专业需应时应景地进行文科发展性改革,针对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教育工作者质量等全方位进行教学改革,力求在新时代下建设出特色化的“新文科”面貌[3]。在目前的高校文科建设中可以发现,在2019 年新文科建设启动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已经开始内部革新,逐渐打破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时代化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教学方式与课程安排,努力实现新文科背景下市场对文科人才的新要求[4]。对于这一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中社会学专业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浅析。

社会学专业属于新文科范畴,笔者所属的高校开设社会学本科专业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招收社会学研究生已有十余年。结合已发布的院校专业排名来看,该校社会学专业现大致处于国内社会学本科专业的中上游水平,该专业现为一级学科。但是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其也面临着如何顺应新文科要求进行更高质量发展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我们要面对包括社会学专业在内的文科专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在培养理念、教育方式、教学安排、学科交融、专业引领等方面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直面其在新时代下人才培养改革中所存在的软硬件较弱及思维创新不足的问题。由于学界针对新文科要求下的人才培养革新和社会学教学革新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本文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动员、整合以及运用各种有效资源,以探索符合新文科特色要求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以近两年笔者在校开展的经典阅读读书会活动为例,对社会学教学改革新方式方法进行探索,并提出社会学专业未来人才培养的建议。

1 传统培养模式的欠缺

1.1 专业特色逐渐消逝

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专业视角来分析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为目标[5]。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瓦解这一专业特色。首先,教材的选用上,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都在不断变更,所需要的教学课本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替。但是据调查发现,目前社会学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材料更新不大,一些任课教师所运用的讲堂PPT 也是更新缓慢,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一劳永逸的PPT 模板。其次,教学方式上,好的教学方式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墨守成规,被动学习,消极思考,将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条规式处理应对。最后,教学内容上,社会学是一门需要与多学科进行交融学习思考的学科,常规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奠定夯实本学科基础,但是在课堂之外,学生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典书籍阅读,而且不能够拘泥于社会学一个学科领域,需要进行跨学科书籍阅读,对法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等学科的书籍都应有所涉猎,如此才能从中提炼独属自己的学科思考及处事方法,也才能够保持住社会学的专业特色。任课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引导与培养极其重要,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其当前所处学习阶段来鼓励、引导其进行更为开阔、广泛的学习。如果不及时对社会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极有可能使其丧失专业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所培养的人才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就业市场。所以,对于社会学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将学校办学目标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培养时代需求下的专业人才,以多维改革来支撑社会学教学改革目标顺利完成。

1.2 学科跨度逐渐缩小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进行社会研究时会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内的著作及成果,在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需要利用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及既有结论来揭示社会问题及自然规律[6]。因为社会学需要将社会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所以涉及的研究对象可能会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所重合,这时便需要学者对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涉猎,如此才能更加高效、全面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但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教学模式还未及时针对此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导致社会学目前的教学培养越来越缩窄教学范围,对与社会学联系较为密切的政治学、心理学及历史学等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少,对于其著作阅读及成果了解更是凤毛麟角。想要实现社会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单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实现,继续维持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只会使得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狭窄,必须要通过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逻辑思考能力,掌握属于社会学专业的分析技能与研究方法。这一学术能力的训练需要大量的著作阅读,而且不只单一学科的经典著作,还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既有著作进行研读,并且需要持续较长的一个时期才能使得经典阅读达到一个“饱和”的程度[7]。如此才能在实践训练中更加理性地分析社会现象,思考和处理社会问题,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1.3 逐渐偏离市场需求

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高端人才,为市场储备充足的高质量工作人员。而作为一门研究社会问题及社会发展的专业,社会学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繁荣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时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依据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而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重点放在课堂中所选用的教材上,利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程度,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如今这个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时代,过分注重成绩只会压缩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呆板,更加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潜能的激发。不断加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时间就会相应地压缩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逐渐使得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表达不同观点及想法的欲望,这无异于在培养“考试机器”。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敢闯、敢拼和敢表达的人才,老师为了既定的传统教学目标,将学生保护得太好,使得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奋斗拼搏的朝气正在不断减弱,这也导致当下的学生逐渐开始偏离就业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如此重要地位的社会学人才必须要时刻与时代并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发展储备高、精、尖的社会学人才。

2 新文科改革的突破口:经典阅读

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坚持强基础、夯理论、重实践等标准以外,还要适应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素养,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形成问题意识[8]。为适应新文科背景下对社会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因循守旧的培养模式,重塑新时代下社会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本文认为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2.1 重塑专业引领地位

斯宾塞认为社会学是各种社会科学的综合或总和,其与孔德将社会学称之为研究社会第一原理的科学,是各种社会科学的根本科学[9]。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有着重要地位,这不仅因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独特性,还在于其研究需要与多学科融合,对此研究者需要具备高超的学术能力与学术思维。严格的学术训练就必须进行体系化的经典阅读训练。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依据专业特色进行专项性设定[10]。其中,经典著作的阅读是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所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动员学生进行专业经典著作的阅读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储备的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学生将专业领域内及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在知识获取维度上就会形成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逻辑理念。阅读对于文科生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学习方法,而经典书籍所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恒远的,它可以将所识、所见、所想与理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思考,形成一套独有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再对实践中与社会学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和问题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11]。

笔者在自身所带领的班级内,成立“得新”读书会,积极动员社会学学生参与经典阅读训练,通过集体读书分享与小组读书交流来促使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读书会的常规活动主要为每月一次的集体读书分享和不定时的小组读书感悟交流,分享本月所读书目及阅读时间安排,并简要表达读书感受及自我评价,以此来调整学生的读书进度及读书类型。这样一种阅读模式,不仅可以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其更加自律地投入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社会学进行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学科,盲目投入实践、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是行不通、走不远的。经典阅读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在进入实践训练前补充理论知识。研究社会科学必须要有长期苦读经典的积累,直接去阅读文献史料或是学习单独的理论知识看似快速见效,实则经不起推敲也难以掌握其精髓,而经典阅读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系统的知识范畴,它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理论实质和应用范围。在获得充足的理论积累后我们在面对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时就知道如何入手分析、如何深入到问题本质进行深层次研究,而不是泛泛而谈。开办读书会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学经典著作阅读之后,在分析问题、研究社会现象时展现社会学专业特色,扩大社会学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学的专业支撑引领地位。

2.2 打破专业领域壁垒

学科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培养专业性学科人才,并不是让学生放弃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了解。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会伴随着其他学科的辅助共同进步,所以想要更好地发展社会学要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使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学、心理学及法学、哲学等多门学科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著作训练时需要将这些学科领域内的经典著作也进行研学,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拥有多元化的理论知识辅助其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剖析问题,以此拓宽学科视野和提升社会洞察力。

对此,笔者以读书会为先例开始推行此教学模式。首先,读书会主要是以社会学经典书籍阅读为主,但不局限于此。笔者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书目推荐,最初推荐的书籍多为社会学专业的书籍。针对一年级学生对社会学还处于懵懂、模糊的情况,推荐社会学入门书籍来激发其对社会学的研读兴趣,例如,《与社会学同游》《乡土中国》《社会学的想象力》,等等。其次,对于一些对社会学已经有一定感悟的学生加强经典书籍的训练,主要以社会学古典“三大家”与“新四大家”的著作为主,以此保证对社会学的知识进行充分掌握。此外,依据学生的兴趣来为其进行相关学科领域的书籍推荐,鼓励学生开展多学科经典著作阅读,主要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的书籍。

经过大量的经典书籍阅读后,学生在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改变。以本科生为例,笔者所带班级前五名同学中有四名是出自读书会。对于专业理论而言,其对社会学的脉络和逻辑已有了基本的掌握,然后通过阅读社会学相关学科经典加以补充和拓宽知识视野,逐渐将阅读融入生活习惯,形成阅读常态化。对于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是从多元维度进行:第一,同一领域内由易到难渐进式阅读。指导学生先从社会学的入门书籍开始阅读,找到阅读的状态,再根据难度循序渐进阅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阅读信心和自主性。第二,由不同领域内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连贯阅读。连贯阅读能够对作者的著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通过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形塑自己的写作思维。不同领域内的著作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与思考不同,只有鼓励学生从多领域内进行阅读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考角度,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第三,由“硬书”到“经验”的阅读顺序。硬书就是所谓的经典书籍,前期大概一年半的时间要求学生全部进行硬书的阅读,后根据学生的阅读状态和阅读进度适时地让学生转为经验书籍的阅读,如此阅读顺序历时很久,但是为学生在日后的调研及写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3 市场需求导向发展

新文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高校对于文科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以此满足就业市场对于文科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对此高校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文科人才培养。基于目前市场调查,文科学生因为长期的传统教学逐渐丧失开创性思维,习惯运用课本知识来应对所遇到的现实事件,但是由于现实的不确定性加之信息时代的快速变迁,任何一套理论范式都无法成为通用模式。对于此,高校教师需要发挥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对于长期在课堂之中的学生而言,校外实践是其更快、更好适应就业市场的重要机会。可以形成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校内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夯实,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及逻辑思考能力,校外指导可以以实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其中。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通过读书会月度汇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实时想法,并通过其对书籍的汇报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不为学生设定汇报形式,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话语,逐渐扩散学生的思维。尤其针对一年级新生,给其足够的表达空间,促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不断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与阅读状态,通过学生个体的阅读情况来调整经典训练的时长,并为其进行“经验训练”。读书会并不是要求学生读死书,而是希望学生在进入实践训练前可以获得经典阅读的“饱和感”。目前高校内很多老师急于将学生投放于实践训练,对于理论积累更多的是推荐学生去揣摩既有文献资料,然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扎实、稳固地进行学术训练,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经典阅读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及理论逻辑,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看待问题不再浮于表面、流于眼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占领独属自己的一席之地。

3 新文科背景下借助经典阅读培养人才的长效思考

3.1 以新文科思维重构经典阅读的培养理念

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目前新文科改革背景下一定要准确把握好新文科建设理念,利用经典阅读来提高学生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社会学经典阅读中强化思维训练,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可以通过思想寻根、知识寻根,在思想脉络中找到自我思想的根源,进而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知识脉络和逻辑体系。新文科建设旨在推动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呼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因而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时代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作用[12],继续深入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促进其对专业经典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应用,实现培养过程的良性互动。

3.2 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社会学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是经典阅读的主体,必须对以往的培养方式进行革新,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文化环境,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将经典阅读推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拓展对其他专业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3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典阅读方法

在通过经典阅读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部分同学在起始阶段因为没有阅读的习惯而无法长时间在课桌前静心阅读,导致不能长期坚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引导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指导方式和阅读方法,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主动性、提升阅读经典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本,灵活调整阅读内容、方式,注重经典阅读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让学生能够坚持阅读,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并集体分享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互相激励,感受阅读经典所带来的收获,提升经典阅读黏性[13]。经典阅读对于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所探索出较为高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各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与扩散,以此来扩大经典阅读带给学生的长效影响。

4 结语

新文科作为全面振兴本科专业的“四新”之一,已经成为国内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行动指南[14]。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要充分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战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培养出新时期高质量人才。有效借助经典阅读这一人才培养方法来打破学科独立的壁垒,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学的专业支撑引领作用。在新时代的就业市场中逐渐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来争取就业机会并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及繁荣夯实人才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