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秦毓灿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对此进行宏观梳理和恰当分析,是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1]“意志合力论”科学说明了在历史进程中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凸显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人的主体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的根本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苦难,正是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挺起脊梁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铸就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历史,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成功的坚实根基和充足底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28年,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推翻了压在头顶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艰辛付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以巨大的勇气毅然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中,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重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其中指出“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主体作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样也应当是历史成果的获得者和享有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就曾明确指出我们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党,党的一切奋斗目标都是为实现人民利益。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从未有过任何特殊私利,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时刻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筑起铜墙铁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观,坚决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21年,***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深刻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这一关于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必将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努力奋斗,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一股磅礴的正能量。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从而产生“叠加”乃至“乘积”的合力效应,在个人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推动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真正做到如总书记所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
恩格斯晚年五封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在坚决捍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根本论断的同时,又全面阐述了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揭示了上层建筑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表明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各要素的能动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理解、正确认识和科学利用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的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号召下,我国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迈出决定性的步伐。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一些当初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制机制,由于未能及时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调适,逐步成为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成为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祛除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遵循经济规律科学性发展、自然规律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规律包容性发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发展大势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则在全面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布局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一个统帅”“两个文明”“三大纲领”“四大建设”到“五位一体”[5]的发展过程,同样深刻体现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恩格斯曾极力劝导年轻人“是要下一番功夫去钻研经济学、经济学史、商业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的”[1],因为只有在宏大深远的历史视野中,我们才能正确认清历史所处的时代方位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充分运用唯物史观,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6]。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再一次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7]。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要“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8]。这些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出***总书记对唯物史观继承上的创造性发展。
正是在深入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总书记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大视野,充分运用宏观历史的叙事方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世界历史风云和全新历史背景中分析演变机理,探求科学规律,科学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逻辑,从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1921年,中国共产党于国家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悄然诞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的革命斗争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全盘学习苏联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虽历尽挫折,仍初心不改,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逐步走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末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重大损失,“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调甚嚣尘上,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顶住国内国际的重重压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使其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全人类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成果,熔铸于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波澜壮阔的光辉史诗中,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时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创新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20年,***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就提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8]此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只有在百年党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国史、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史和五百余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读学习中,我们才能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特征,才能探寻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时代之问的正确答案,才能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不能将其教条化、公式化、标签化。这一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主动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同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辟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我们党一旦脱离具体实际,就会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如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都使得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葬送了革命前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就提出过著名论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9]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他又明确说道:“我们党的主观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但是这两种主观主义中,现在在我们党内还是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10]正是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又一次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主要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某些论述教条化、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教条化、把自己在革命道路中的经验凝固化、教条化,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才冲破了思想禁锢,社会主义才再次在中国发展起来。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真理的,但同时又是开放的、发展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提供的并非一劳永逸的万能公式和一蹴而就的现成答案,***总书记就曾指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1]。马克思、恩格斯已经逝世100 多年,人类文明社会在社会环境、生产方式、阶级矛盾等方面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100多年前的理论成果,它必然会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很多问题。因此,只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立足于不断变化的现实,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总结新情况,发展新思路,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也在经受住种种考验之后日益彰显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革命导师的敏锐洞察力。总之,历史唯物主义具有跨越时空却光芒永放的永久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已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