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 晶
(苏州大学 阳澄湖校区团委,江苏 苏州 215137)
随着国家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空前加强,农民工薪水拖欠等决定农民工基本生计问题的妥善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为农民工的物质保障提供良好权益维护的同时,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现阶段,90后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进入城镇劳动的劳动力主体,他们又被誉为城市消费新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90后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迫切性更强,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城市户籍制度、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等主客观因素的局限,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笔者对90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如何集结社会各界力量,提升90后农民工人文素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生活目标,更顺利地融入所生活的城市。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全国90后农民工这一群体,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随机选取了其中240份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研究的现实标本。结果显示,90后农民工在教育程度、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上体现出了与父辈农民工不同的特点。
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90后农民工大多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据问卷调查,具有大专学历的为6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的高达7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仅为1%。依据人社部相关研究数据,受教育程度越高,“短工化”趋势则越明显,即工作流动性更强[1]。而在工作过程中,90后农民工的技术技能也达到了一定水平。抽样调查中,没有取得技术等级的仅为22%,高达78%的90后农民工获得了技工、技师等技术等级证书。
与父辈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不同,90后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面上更广。他们大多在个体企业、民营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据调查数据,工作在民营企业的为26%,其次为个体企业19%,国有企业16%,三资企业11%。在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工作的比例达7%。
上一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对体力要求较高,他们青壮年时期在外打拼,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一定年龄又会回乡务农,在农村度过晚年。90后农民工从小没有干过农活,较少从事过体力劳动,他们多不愿返乡务农,而是选择在城镇就业。他们期望脱离农村生活、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迫切。调查问卷显示,90后农民工希望在城市定居的主要理由为: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城市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城市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障等。
调查问卷显示,90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是生活成本太高、住房困难、远离家人感到孤独,接下来是收入无保障、工作不稳定、缺少文化娱乐生活。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90后农民工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高,相对应的生活成本也就更高。虽然抽样显示90后农民工收入水平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但要想在城市买房定居,收入与房价也还存在明显落差,一般都是群体住宿。而男性占外出务工人数的79%,他们承担的家庭经济责任也更大。由此90后农民工也比上一代农民工承载着更多的物质精神压力。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应该看到90后农民工呈现出鲜明的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如何帮助他们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以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对生活、对职业的期望,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尽快融入城镇,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般来说,城镇化包括物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物的城镇化的最终归宿。人的城镇化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等全方位进入文明体系的过程。”[2]由此可见,要实现人的城镇化,文明素质的提升是绕不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人文素养只有提升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
90后农民工群体,年龄分布主要是指出生在1990~1999年间的农民工。按照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有些农民工已经到了谈婚论嫁,为人父母的年龄。且农村的习俗,结婚年龄普遍比城市要早。因此衍生出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90后农民工面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将孩子留在身边,照看教育。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子女教育的关注与重视也直接取决于90后农民工本身的人文素养高低。
员工流动将加大企业用工成本。90后农民工对企业的文娱活动期待更高,企业对他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关注与否,是影响90后农民工能否长期服务同一家企业的重要因素。90后农民工人文素养的高低,他们对职业的规划、职业道德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用工稳定与否。
90后农民工逐渐成为背井离乡、流入城镇打工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工人文素养的高低,还影响着流入城市的社会稳定。在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人身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他们能否遵守城市的社会规范、社会道德至关重要。
调查问卷显示,虽然90后农民工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对城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总体而言,他们的文化生活相当单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90后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加班现象较为普遍,业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少。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看电影或电视、听音乐、从事体育或文娱活动、睡觉、逛街、在住所上网成为他们闲暇时间里最多从事的活动。从调查结果看,90后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仍以休闲娱乐为主,像阅读等修养身心、提升人文素养的文化活动较少。
据问卷调查,90后农民工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原因中,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居第二位。而与他们的期望形成反差的是,在对城市生活最困扰的问题的调查中,除经济因素、稳定因素等物质因素外,缺少文化娱乐生活占有相当比例。这其中就体现了,他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高期望值与现实是有落差的。22%的受访对象认为企业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单一、贫乏,更有25%的调查对象表示企业没有提供任何活动。
90后农民工相较城市居民而言,属于流动群体,他们多在务工地没有户籍、没有固定住所。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地融入城市。此外,调查显示,就群体上的归属而言,90后农民工的归属感较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团员的组织归属有待加强。调查对象中有70%的团员,4%的中共党员,他们没参加过共青团组织活动的为55%,参与过1~2次的28%。可见地方党团组织对于流动党团员的管理有待加强,保证他们正常组织生活的实现。二是90后农民工的社区身份认同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对于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偶尔参加的比例仅为46%,没有被邀请参加和根本不知道有活动的占45%。90后农民工对社区组织形式的认同感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
基于90后农民工文化娱乐生活相对单调的现状,如何提升农民工人文素养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90后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与地方政府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应切实发挥农民工市民化的责任主体作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为农民工人文素养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1)营造健康的正能量的上网环境。
相较上一代农民工闭塞的打工生活,90后农民工接触到的信息大幅度增加。网络成为90后农民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为切实满足90后农民工的网络文化需求,当地政府可与企业合作,在90后农民工集中聚居地开设连锁网吧,为90后农民工休闲娱乐提供较好的硬件配置,并加大对网吧涉黄、涉暴的监管力度。
(2)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按照国家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要求,地方各级文化部门应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对90后农民工免费开放。公共电子阅览室既要能满足90后农民工文献阅览等知识学习的需求,又能满足他们影音试听、健康游戏等休闲娱乐需求,引导90后农民工健康使用网络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工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应形成合力,针对90后农民工实际需求,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活动开展为契机,为农民工与所在城市搭建沟通、对话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
(1)用好网络平台做好公益服务。
政府应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型公益活动,如对90后农民工进行免费的基本礼仪、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民工人文素养。利用节假日开展免费电影专场放映活动,给他们以雅俗共赏的艺术文化熏陶。
(2)贴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文教卫体部门、社区对农民工的关注,还体现在切实关心农民工的诉求,关怀农民工业余生活、婚恋生活,增强他们对务工所在地的归属感。如五一、十一重大节庆开展慰问演出,针对农民工婚恋难现象开展相亲活动等。农民工输出地政府也应在农民工集中返乡期间开展一些有益于农民工人文素养提升的活动。
(1)加强非公企业组织团建。
90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上级团组织应加强对非公企业团建的指导,对非公企业团建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非公企业团组织能够正常运转,按照“有组织、有活动、有基本阵地(自建或共享)、有档案(团员花名册和基本的工作活动记录)的‘四有’标准”[3]要求团组织,建设好班子,开展好活动。
(2)加强对流动党团员的管理服务。
针对90后农民工中的党团员群体,各级党团组织要建立党团员信息库,条件成熟时成立流动党团员管理服务中心,做好对流动党团员的管理和服务,确保他们正常的组织生活。也可尝试驻地团工委建设,既劳务工输出地团组织在90后农民工集中务工的城市建立驻地团工委,以此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管理。
(3)发挥非公企业90后农民工中的党团员的带头作用。
党团员要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立足本职,不断学习,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党团组织要注重挖掘并树立在工作、学习中有理想、有目标、有美德、有责任感的党团员先进典型,通过对他们事迹的宣传,在90后农民工中弘扬青春正能量。
总之,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为90后农民工人文素养提升提供活动保障。
员工是企业文化创建的主体,员工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企业文化的构建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可分硬文化建设与软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1)硬文化建设方面。
企业应做好企业环境规划,在企业走廊、职工活动中心,将员工应遵守的企业规范、规章制度、管理知识、名人做人做事警句上墙,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熏陶。此外,在企业特定区域设立员工休息区,布置图书角,选择和90后农民工从事行业相关的报纸、杂志、图书,让员工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2)软文化建设方面。
90后农民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企业工会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年、邻里文化节等活动契机,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拼、行业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等文体活动,为90后农民工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有平台有契机不断提升自我。此外,企业还可邀请行业专家、社会学者等来企业讲座,扩展90后农民工知识、提升素养。
综上所述,90后农民工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集结地方政府、党团组织、工会、社区、企业各方的力量。由于身份的归属性较弱,人员分布也比较松散,这一群体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政府联合企业及相关组织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并动员更多的公益组织、社会人士关注、关爱这一群体,帮助他们增加学识,提升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1]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强[EB/OL].(2012-12-9)[2014-08-05].http://www.xinnong.com/news/20120209/1013757.html.
[2]24%的新生代农民工没干过农活90后愿意回家务农者仅3.8%[EB/OL].(2012-02-28)[2014-08-0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28/c_119558040.html.
[3]崔玉娟.非公企业团建:组织数量与活力并重[N].中国青年报,2012-05-0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