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潘时常,朱菊萍,李国平,蔡成浩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江苏泰州225300)
近年来,泰州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低,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泰州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创新活动过程,并在创新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是否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以及风险承担和创新受益的主体[1]。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只有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经济实力并以盈利性为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才能真正有效地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这种社会经济组织只能是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立于市场的漩涡浪尖,随时感受市场需求的冷暖变化,其它机构或组织都是围绕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开展工作,以保证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资、开发和收益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与科技的充分结合[2]。因此,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均不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
(1)多措并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全市上下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相当重视,从政策制定、资金扶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全面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泰州市企业家精英培育“双百”工程(2013—2016)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启动了“泰州市‘千企升级、百企示范’行动计划”。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企业,通过举办科技金融论坛项目对接会及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等,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2)企业R&D(研究与开发)投入持续增长,R&D产出能力不断提高。由表(1)可知,近年来,泰州规模以上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增速较快,无论是R&D人员数还是R&D经费年均增长率均达到20%以上。2012年泰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39.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1%,同比增长21.7%;专利申请受理量24177件,同比增长60.1%;专利授权8414件,同比增长50.1%。
表1 2010-2012年泰州工业企业R&D投入及产出情况
近几年来,泰州大力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近7成多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在企业,9成多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9成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以企业为主开发,但总体来说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层次仍不高。2012年泰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3件,比省平均水平5.73件少2.9件;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申请数中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2.3%降到2012年的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指一定报告期内新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品总产值的比率)由2005年的16.9%降到2012年的10.2%,这些都说明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真正的确立。
(1)企业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对技术创新规律认识不深,工作指导求急求快。近年来,泰州科技管理中存在三种倾向:一是“重大轻小”,热衷于大项目大企业,忽略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美国的一项评估表明,70%的原始创新来自小企业,小企业平均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3]。二是“抓新弃旧”,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科技政策向这些领域倾斜,而对机电(船舶)、化工等传统产业明显偏低。三是“急于求成”,存在“果子未熟就要摘”的现象。企业为争取项目而项目,地方政府为政绩而政绩,从上到下还未形成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
2)财政科技投入仍然较低,对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有限。由表(2)可知,与苏州、南通、扬州相比,近年来泰州科技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左右,低于南通、扬州的3%,更低于苏州的5%。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自筹占全部经费的97.4%,政府资金及其它仅占2.6%。
3)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匮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泰州人才数(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2%,比省平均水平低4.4个百分点。2011年,泰州每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45.8人,低于省平均的103.3人。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匮乏成了泰州企业自主创新年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表2 江苏省部分城市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情况(单位:%)
4)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深度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2012年,泰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独立研发限额(10万元)以上项目1234项,占整个R&D项目的91.1%,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项目共为120个,仅占8.9%。从目前泰州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来看,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信任关系不强,大大制约了产学研结合方式的有效开展。
5)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创新成果转化不及时。在泰州低于全省平均数的科技投入中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来自金融机构贷款、政府拨款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所占比例很小。2012年,95%以上的科技投入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企业自身科技投入资金约占70%。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较大且前期需要大量投资的活动,若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技术创新活动就难以有效展开。根据调研,70%的企业家认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支持。
6)缺乏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环境,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优秀的区域文化利于人们养成吃苦耐劳、敢于探索的精神,利于创新型企业家的培养和成长。泰州作为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加上相对优越的区位环境,逐渐养成了泰州人安逸、享受、小富即安的思维习惯,区域内的企业多采取“技术拿来”规避风险的路径依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2)企业自身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家精神缺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尤其是中小企业,舍不得科技投入,缺乏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愿、不敢去冒创新的风险,导致企业产生“创新惰性”,创新动力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要产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是不可能的,而在优秀企业家缺乏的条件下产生一批创新型的企业更难想象,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从泰州人才行业分布来看,企业人才不仅总量偏少,而且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与企业创新的需要不相适应。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企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总数为5729人,占全市人才总数的30.1%,全市40.1%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主要分布于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垄断企业。2011年,企业R&D活动人员占企业职工比例为2.86%,低于南通的3.29%,处于全省第9位。
3) 企业R&D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泰州企业R&D经费投入虽有较大增长,但总量仍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2012年,全市25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99家开展R&D活动,比重为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55.14亿元,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0.77%,低于同期省平均水平的0.84%。
4)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2011年,泰州开展R&D活动的3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74.9%的企业进行了专利申请,其中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仅占6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注册商标的企业不到50%,说明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内部建立知识产权制度、运用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的企业还不多。
(1)不断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宣传,增强企业家了解市场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其“先知先觉”精神。以《泰州市企业家精英培育“双百工程”(2013-2016)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契机,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活动、联谊活动以及参加MBA和EMBA班等,通过讲课、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根本改变,促进企业家创新意识的提高。
(2)培育创新的“区域文化土壤”。泰州作为新兴的工贸城市,要用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凝聚力,摈弃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富即安、墨守成规的“苏北人”形象,以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创业文化、合作文化、开放文化。
(3)营造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形成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大环境,真正使创新、开拓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从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供舞台、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等方面入手,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1)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项目为载体集聚和培养人才;建立学校、企业、个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建立科技人才的柔性管理机制。
(2)建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和完善岗位工资、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新型分配制度,丰富和完善智力因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如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等。
(3)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高品质的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丰富创新人才的业余生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喜爱泰州,根植于泰州。
(1)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导向、约束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的压力和动力,使其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2)优化财政资金对重点企业的支持。找准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入的切入点,由过去笼统鼓励技术项目和专利申请,转向重点支持发明专利的研发和申请,支持企业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绩效,围绕发明专利申请和新产品绩效来形成新的评价指标、考核制度和鼓励政策,增加泰州万人专利发明数。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企业重视研发,加强创新。
(3)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金融部门提高科技贷款规模;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保障投融资机构对科技项目实施前后的知情权;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4)落实各项R&D投入激励政策。建立自主创新税收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困难,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各市(区)科技、地税等部门深入中小型企业“送政策”;引导企业关注政策,“对号入座”,及时申报,扩大政策的普惠性,让广大中小企业只要舍得投入,就能享受政府给予的免、补。
(1)健全市场化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为政产学研合作铺路搭桥;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制度,对各合作方的资质与行为进行规定与约束;建立中介机构的服务制度,对各科技中介结构服务的项目、标准、价格等统一规范;建立政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如对知识产权归属、研发经费出资比例、技术成果转让以及最终利益分配等进行规定和明确;建立技术市场监管机制,维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从土地、场所、仪器设备、税收、人才、融资等多方面为其提供优惠保障,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做大做强;培育和孵化一批与泰州重点产业相配套的科技中介机构,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以自有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入股或者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或合伙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根据本地主要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引进一批实力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参照“2013—2016年泰州市共性关键技术”指导目录,对影响泰州重要产业及其集群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由政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组织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及国际研发机构等,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共赢。
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尊重他人辛勤劳动成果的认识内化于心。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泰州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让企业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企业内部应设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商标的申请、授权后的管理,以及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转让等。
(1)坚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两手抓。出台政策,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给予支持,一视同仁,着力搭建平台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群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坚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泰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对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要不断加大,同时对传统制造业的提升也不能忽视,要一企一策、一品一策,政策的含金量很高,最终形成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翼双飞的新格局。
(3)坚持前瞻性发展规划和服务机制两手抓。首先,把握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泰州的产业状况,制定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技术发展规划,及时公布项目目录,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其次,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提供技术、信息、金融等服务,搭建创新联盟、共性平台等服务机构,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建立持续不断的服务。
[1]赵克,朱新轩.论技术创新主体的转换[J].科学管理研究,1996,(4):5-9.
[2]胡长生.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44-46.
[3]陈建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系列谈——“抓大放小”不可取[N].经济日报,2013-05-0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