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4-24

鲍金伟

摘要:经济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所以对经济的把控以及管理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发展的主要工作。而财政监督,就是指国家对产品分配的日常监督、事前监督、事后监督,财政监督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经济的把控以及管理,实现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政监督;内部控制;财政管理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要秉承现代化管理理念,以财政监督为导向,构建出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规程,将内部腐败、损公肥私等等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在财政监督的引导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切实提高自身监督以及指导职能,实现有效的经济管理。

一、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构建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我国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市场经济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稳步协调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只有树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在竞争热潮中站稳脚跟[1]。财政活动中的财政管理,能够实现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督、计划、组织、协调,这也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财政管理岗位权责划分混乱、财政预算决算差异较大、预算管理约束力较差、财政资金应用不合理,这些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应用效益低下,財政监督较为被动,成效不显。而这些问题也侧面透露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是资金来源大部分为财政资金且全额供给保障,代表国家行使一定管理职能,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机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既接受国家扶持,同时又有自主经营收入来源,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内容较为复杂。而有效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活动的成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活动。

二、财政监督背景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现代行政事业单位运作的重要工作,体现出较强的复杂性、综合性,并且内部控制渗透在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的方方面面,只有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应用效率,进而将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主要为:预算控制、授权控制、风险控制、财会信息控制,不同的控制方法能够发挥不同的效能,通过各项控制方法的相互协调,就能够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三、财政监督导向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构建路径

(一)分层构建体系

在财政监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预算、财政两个方面的控制内容。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逐渐落实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活动的方方面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分层有序的开展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3]。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找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合理制定出相应的构建方案,同时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构建的成效进行合理评价,以便能够及时、快速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同时还会扰乱市场秩序。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案件的防控、调查、处理,也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内控参与人员要透过案件,找到内控体系中的漏洞,在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当权益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在财政监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参与人员必须要定期核对、审核财务报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报告,以此来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领导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二)发挥监察职能

从本质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进行分析,财务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准则以及管理制度,并且定期公示监督检查结果,以此来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公平性、公开性。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跟随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调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设置单独的内部控制组织,组建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水平的内部控制队伍,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以及规程[4]。内控参与人员必须要对各项业务流程有足够了解,并且要具备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另外,必须要有详细的内部控制计划,遵循内控原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实现纵向以及横向的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计划、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是财政管理的主要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不仅要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相互协调。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较为复杂,其中牵涉内容较多,且全面实施难度较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才能够将财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设置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立,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内部控制职能的基础。简单来说,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层次的明确;第二,内部控制汇报对象的明确;第三,工作岗位权责的明确;第四,工作原则的明确。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但是这些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发挥真正的效能。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可采取培训的方式,让管理人员、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结合实际情况,让管理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发展的重要性。

(四)构建规范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三个规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控制规程以及风险评估模板;其次,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管理业务,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梳理,同时起草财政控制规程;最后,要通过内部评估机制以及专家评估机制,确定内部控制规程的可行性,并且将其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中。在财政监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必须围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展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到预算编制的范围、预算编制主体责任、编制标准,制定出规范有序且灵活高效的资金统筹安排机制,从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财政支出以及专项支出,在资金统筹安排方面落实规范化管理。同时,在预算编制方面还要做到编制有依据、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约束、评价有结果、绩效缺失有对策、绩效缺失有问责。

另外,在预算执行方面,可构建起动态化的监控体系,通过构建各个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以及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变动、责任主体的业务开展情况,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收支信息的完整性以及财会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可靠性。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还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变更、撤销、支付等等程序,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规范性,从根源杜绝无依据资金划分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自身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内部控制方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支出以及监督机制,以此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达成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

参考文獻:

[1]柴智.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04):463-464.

[2]王金阳.风险导向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动态优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8).

[3]曾先荣.如何构建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J].中国高新技术行政事业单位,2017 (9):229-230.

[4]湖北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联办.构建财政内控制度实现业务全面控制[J].财政监督,2018 (5):47-51.

[5]徐蕙.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J].经贸实践,2017 (11).

[6]王小龙.着力构建覆盖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全流程的长效内控机制[J].中国财政,2018 (1):10-13.

[7]安徽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16]212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