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元话语理论的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学术讲座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 彧

(沈阳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70)



基于元话语理论的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学术讲座教学模式研究

张 彧

(沈阳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70)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以培养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为目标,在学术讲座的教学环节,可以尝试基于元话语分析的学术英语教学,以增加元话语的使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元话语意识,加强学术英语教学的效果。

元话语理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学术讲座;教学模式

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就是一门旨在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的课程。我校课程组将此门课程定位为学术专业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课程,重视书面学术语篇和口头学术话语的输入、输出教学。

一、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理论支撑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应用能力。课程学习内容既包括书面学术语篇如会议信函、会议通知、学术征文通知的撰写,也包括论文宣读、学术讲座、会议问答环节等口头学术话语,涉及的学术体裁多种多样。学术专业话语研究以学术语篇/话语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理论和成果正是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理论支撑。

(一)学术专业话语的界定

学术专业话语指某一学术、专业领域所使用的话语,具有特定的词汇语法特征、结构形式、专业术语以及写作规范等,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或读者进行交流和对话,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构建。[1]学术专业话语分为书面学术专业语篇和口头学术专业话语。书面学术专业语篇包括大学生的学术写作及毕业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已发表的论文、学术专著等,口头学术专业话语包括师生课堂话语、专业课讲座、论文答辩、学术会议报告等。

(二)元语篇/元话语的概念

一个完整的语篇由两部分构成:主语篇和元语篇。主语篇侧重于新命题的生成,从而完成语篇的概念功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传达给读者。然而,主语篇只是语篇生成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一点上,语篇的生成仅仅依赖于作者,而阅读交流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至于作者如何帮助读者理解语篇、如何交代语篇的结构安排、引导或告示读者哪些命题重要、提示命题的可靠性等常常靠元语篇来完成。[2]如果把主语篇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元语篇似乎应该是文章的筋骨或轮廓架构。[3]

学术语篇中的主语篇承载学术专业内容,元语篇承担语篇组织衔接的篇章功能及作者—读者沟通的交际功能。比较认同的元语篇分类是两大类:篇章元语篇和人际元语篇。随着研究的深入,Hyland和Tse认为把元语篇分为交际类元话语和互动类元话语两类较能弥补篇章元语篇和人际元语篇这一分法的不足。在交际类元话语和互动类元话语两大类之下又分为若干子类。元语篇识别、理解及运用在组织学术英语篇章,传达作者与读者/听者的沟通意愿与态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英语学术讲座侧重在口头学术话语,因此下文涉及元语篇概念的表述一律用“元话语”表示。

(三)学术英语的元话语研究

学术专业话语研究为英语教学中的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教学中,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关注的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学术文体中词汇、语法、句法特征;在体裁分析关照下的语步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语篇微观的语言特征,如学术语篇中大量体现人际特色的语言手段(模糊限制语、引述动词、时态及语态的选择等);在修辞分析关照下的定义、描述、分类、概括、假设、定论等语言运用;在语篇分析关照下的篇章组织模式,如问题—解决型、设定—真实型、一般—特殊型、匹配型等。

迄今为止,元话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术语篇的考察。[4]元话语分为交际类元话语和互动类元话语两大类。交际类元话语保证语篇结构的连贯、内容的流畅以及读者能够按照作者的期望来理解语篇,包括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回指标记、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互动类元话语主要是体现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及其对命题内容的评价,是发话人在语句中的形象表达,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称语和介入标记。[5]Hyland根据这一分类,考查了国外6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给出了各类元话语的详细列表。[6]尽管阿黛勒、牟来恩和达芙芝等人都相继在批判Hyland分析模式的基础上从各自的角度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但是目前为止Hyland的框架还是学界公认度最高的分析模式。胡春华以Hyland元话语分类系统为分析框架,以GeorgeLakoff的北航认知语言学讲座为语料,对学术讲座中元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元话语在学术讲座中存在和发生的普遍性说明元话语对学术讲座成功进行的至关重要性。恰当合理地使用元话语可以提高学术讲座的效果。[7]

二、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实践环节

(一)设计的背景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围绕学术会议前、学术会议中和学术会议后三个阶段所发生的学术语篇和学术话语进行输入、输出教学。在输出教学环节包括参会论文撰写、学术会议信函写作的书面语篇输出,也包括专业讲座、学术会议报告、学术会议主持等口头话语的输出。

研究生最经常遇到的一种学术话语是专业讲座。他们或者是作为专业讲座的听众或者是学术报告中的主讲人,即他们有机会担当学术语篇的“读者”,也有机会担当学术语篇的“作者”。对于学术语篇的这种双向经历,进行基于元语篇研究的英语教学辅导和语言输出实践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设计

我校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的班型为30人左右,因此通常一个班可分成5至6个小组。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学生搜集TED学术报告一份,包括视频及文本。语言教师就元话语进行教学辅导(课堂教学2学时)。然后,要求学生以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本组所搜集的学术讲座的文本进行基于元话语的分析,形成小组分析报告,并网上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对报告进行修改。

之后,教师反馈各组提交的分析报告,并优选若干小组进行展示。利用2学时的课堂教学,优选的小组推选若干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分析报告的展示,包括学术讲座的视频和文本分析。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距,如管理、金融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好,教师要求他们的分析报告以英语进行展示;化学、物理学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稍逊,教师要求他们可以选择用中文展示小组分析报告。分析的方面包括交际类元话语和互动类元话语。展示时可集中分析讲座的开头引入部分,或讲座的实验方法部分,或讲座的数据分析部分或讲座的结论部分等。

最后,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明确讲解学生普遍感到模糊或混淆的知识点,进一步强化元话语在学术讲座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环节设计课时为4学时,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自行安排。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也可酌情延长或缩短学时。实践环节结束后,每个班搜集TED学术讲座视频5项,学术文本5篇,元话语的学习分析PPT5项。限于现有条件,教师请学生将这些学习资料署名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上传至教师建立的公共网盘里,供选取该课程的所有学生共享学习。如果学校网络条件较好,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微信,让师生就所分享的学习资料进行互评互动。

这样一个基于学术语篇的元话语研究的教学实践环节有以下优点:实践目标明确,课时紧凑,便于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有利于研究生建立语篇意识,促使他们作学术报告能从“读者”的角度构建自己的学术语篇,意识到学术语篇意义的建构是作者与读者“沟通协商”的过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意义强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学术讲座的分析分享,使课程不囿于一本教材,扩充了学生的视、听、说的学习材料,丰富了输入、输出内容,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挑战性。

该教学实践环节还须注意,有关元话语的分类目前还有争议,对其研究的角度也在发展变化,因此教师对最新研究成果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元话语知识的讲授需进一步科学地设计,除了讲解的方式,还可增加元语篇理论的阅读材料,以及讨论、练习等方法,适时增加课时;教师要实时跟踪元语篇理论最新研究,更新完善基于元话语的教学内容;学生搜集材料可不限于TED学术讲座,可借助慕课、精品课平台搜集英语学术讲座。

三、结语

尝试基于元话语分析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设计有助于语言教师准确定位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元话语的使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元话语意识,使之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术交流。语言教师在学术发展方面,更要多关注元话语的国际研究新进展,结合中国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现实情况,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

[1]黑玉琴.跨学科视角的话语分析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13.

[2]徐海铭,潘海燕.元语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语,2005(6):54-61.

[3]徐海铭,龚世莲.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语篇质量相关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6(1):54-61.

[4]付晓丽,徐赳赳.国际元话语研究新进展[J].当代语言学,2012(3):260-271.

[5]唐建萍.元话语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0(1):96-101.

[6]Hyland, K.,P.Tse.Meta 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 [J].AppliedLinguistics, 2004 (2): 156-177.

[7]胡春华.从学术讲座中的元话语看外语教学的课堂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35-38.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f Course of English Academic Exchanges and Teaching Modes of Academic Lectures Based on Theory of Metadiscourse

ZHANG 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Liaoning, China)

English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aims to improve postgraduates’ competence in academic communications. In teaching part of academic lectures, academic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metadiscourse can be adopted to enrich applied knowledge of metadiscourse,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metadiscourse and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academic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of Metadiscourse; academic exchange; English course; academic lecture; teaching mode

2015-11-09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EAP)培养模式研究(WYYB150112);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108)

张 彧(1973-)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G642.0

A

1671-9247(2016)02-0054-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