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孟婵,曾学军,甘佳,方卫纲,陈嘉林,白连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普通内科2输血科,北京100730
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
孟婵1,曾学军1,甘佳2,方卫纲1,陈嘉林1,白连军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普通内科2输血科,北京100730
目的初步了解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概况和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输血时所在科室、第1次红细胞输注前的血红蛋白值等临床信息。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2010年为174例,2013年为500例。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2010年非手术科室为 (67.71±11.31)g/L,手术科室为 (78.68±15.64)g/L; 2013年非手术科室为 (63.75±12.41)g/L,手术科室为 (81.53±17.09)g/L;2010年和2013年非手术科室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均为100%;手术科室患者2013年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为68.6%,较2010年的47.7%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启动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阈值均符合我国与国际输血指南所推荐的范围,体现本院对红细胞输注一贯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用血行为合理,并不断完善进步。
红细胞输注;限制性输血策略;合理用血
Med J PUMCH,2015,6(4):281-285
在我国,成分输血的普及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血制品输注的安全性得以提高,红细胞输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血制品输入的不良反应仍会给患者带来伤害;与此同时由于血资源相对紧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时常遭遇用血困难的情况。
逆转录病毒在献血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Retrovirus Epidemiology Donor,RED)项目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心-肺-血液研究所与John Hopkins大学输血科领导的、旨在提高临床用血安全为目的大型输血研究项目,自启动至今历时10余年。REDⅡ (2006—2011年)为献血者HIV流行病学及受血者安全调查研究。基于国际上对于用血安全的广泛重视,以及项目领导人之一、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医学院普通内科的Jeffrey L Carson教授长期致力于限制性输血策略 (即对于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采用血红蛋白 <70 g/L、围术期患者<80 g/L为红细胞输注阈值)的安全性研究[1-6],合理用血成为REDⅢ重要的关注内容,因此,REDⅢ在REDⅡ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受血者的临床实际状况与输血合理性的研究。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5所中国大型医院被纳入并参与临床用血调查,以协助制定更为合理的输血策略。本研究总结2010年预实验阶段及2013年项目正式启动后本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
资料
通过回顾性随机抽样方式,分别纳入2010年预实验阶段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和2013年REDⅢ项目启动后在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
抽样方法
预实验阶段:由病案科检索出2010年住院期间所有接受血制品输注治疗的非儿科患者病案号,按两位尾号从小到大排序,取前233例患者,调取其中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
项目启动后:由输血科调出2013年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非儿科患者病案号,对应生成随机数字表,对随机数字表排序,取前500例红细胞输注的患者。
研究方法
记录上述患者的性别、年龄、红细胞输注时所在科室、第1次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值等临床信息;其中内科 (包括普通及国际医疗部病房)、内分泌科、神经科、老年医学科、皮肤科、中医科为非手术科室;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重症医学科及麻醉恢复室为手术科室。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用病例数与构成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输血前血红蛋白检测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输血前血红蛋白值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红细胞输注患者科室分布
2010年住院期间曾接受输血治疗的非儿科患者4175例,共调查233例,占全部输血患者的5.6%,纳入其中输注红细胞的患者174例,占所调查输血患者的74.7%;2013年住院期间曾接受红细胞输注的非儿科患者3364例,纳入500例,占红细胞输注患者的14.9%。2010年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抽样患者病例数分别为42例 (24.14%)和132例(75.86%),2013年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病例数分别为121例 (24.20%)和379例 (75.80%),2010年与2013年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的病例数占抽样调查患者总例数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P=0.987)。红细胞输注患者病例数最多的非手术科室为血液内科和消化内科,手术科室为骨科和妇产科(图1、2)。
2010年与2013年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患者临床状况对比
2010年与2013年非手术和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患者的年龄及输血前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表1)。
图1 2010年 (A)和2013年 (B)非手术科室输血病例分布
图2 2010年 (A)和2013年 (B)手术科室输血病例分布
表1 2010年与2013年非手术和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患者临床状况对比
红细胞输注对于抢救急性出血患者、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保护脏器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通过加强血制品的检测和管理使输血的安全性得以大幅度提升,输血所导致的血源性感染、过敏、发热等并发症仍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合理把握输血指征十分重要。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输血指南和我国2000年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都建议启动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值应在<70 g/L,手术患者<80 g/L,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放宽至血红蛋白<100 g/L,但对抢救急性出血患者时的血红蛋白并未作出严格限制[7-10]。国际多中心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也强调在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以血红蛋白<100 g/L为红细胞输注阈值的开放型输血策略不降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不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重症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2-3,5-6,11]。Carson等[2-7]团队通过对骨科的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期间采取限制性输血策略 (输血阈值为血红蛋白<80 g/L)和开放性输血策略 (输血阈值为血红蛋白<100 g/L)患者预后和住院结局的研究,证实了限制性输血策略的安全性,并使其成为规范临床医生用血的共识之一。
对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的调查显示,其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阈值均符合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所推荐的范围。从科室自身比较,2010年与2013年手术科室及非手术科室患者的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现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生重视临床用血的安全,对输血指征的合理把握具有一贯性。血液内科与消化内科在非手术科室中输血病例最多,与这些科室疾病的特点有关:血液内科患者由于造血系统受累以及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消化内科患者由于消化道出血、贫血均很常见且较为严重。作为红细胞输注的最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以内科为主的非手术科室2010年和2013年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均为100%,说明本院非手术科室在红细胞输注方面严格遵循输血规范,注重对输血前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价。手术科室情况有所不同,患者的输血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大手术或急诊手术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是首先需要考虑的,输血前血红蛋白的检测并非所有患者均为必须。北京协和医院作为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和疑难重症诊治中心,重症或接受难度较高手术的患者相对集中,手术科室是红细胞输注的主要部门。本研究显示2013年手术科室的输血前血红蛋白检测率高于2010年,与近年来麻醉科开展手术中血气分析检测有关。术中血气不但可以提供即时的血红蛋白值,还可以获知患者的血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电解质等信息,可以结合患者当时的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等状况,综合评估患者是否缺氧并需要输注红细胞,为术中临床医生的输血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麻醉科、输血科又开展了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术前自体血液采集储存等技术,进一步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Carson等[2]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中,也显示了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和对术后恢复无碍。输血阈值符合指南,成功救治患者也节约了血源,体现了手术科室对红细胞输注指征合理把握的同时还在不断进步。
在医院管理方面,北京协和医院连续5年开展“合理用血周”活动,通过讲座、培训、文献复习和数据对比等形式对临床医生进行用血安全宣教,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来加强血制品使用管理。如输血申请单严格要求上级医生审核、签字盖章,并于病程中记录输血原因并注明输血指征,除非抢救危重患者,10 U以上大量输血或备血需科主任审核签字并于医务处备案,情况特殊时需与输血科沟通甚至血液内科会诊。医院领导层面的重视与政策制定对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所取得的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通过对2010年和2013年住院患者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协和医院对红细胞输注适应证的把握一贯合理,并不断完善进步。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小,抽样方法有所不同,接受红细胞输注患者的临床情况也存在巨大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协和医院红细胞输注的现状,分析临床科室输血行为的原因,并使所抽取样本更具有代表性,需纳入更多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不同科室、病种之间的输血情况还需进一步了解细化,使各科室临床医生根据本科室患者的情况做到合理用血。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作中患者病情往往十分复杂,在提倡节约用血和遵循指南的同时,还要对具体病情进行具体分析;既要避免由于不合理的血制品输注使患者受到伤害,也不能使病情严重的患者因未能及时输血而影响诊疗结果甚至处于生命危险中。在血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将血制品输给病情真正需要的患者,才是合理用血的真正意义所在。
致谢
感谢REDⅢ项目领导者及项目组负责人Jeffrey L Carson,MD(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Hua Shan,MD,Ph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aul Ness,M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ing Liu,Ph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等人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方面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1]Carson JL,Carless PA,Hebert PC.Transfusion thresholds and other strategies for guiding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4:CD002042.
[2]Carson JL,Terrin ML,Noveck H,et al.Liberal or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hip surgery[J].N Engl J Med,2011,365:2453-2462.
[3]Carson JL,Carless PA,Hébert PC.Outcomes using lower vs higher hemoglobin thresholds fo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J].JAMA,2013,309:83-84.
[4]Hébert PC,Carson JL.Transfusion threshold of 7 g per deciliter—the new normal[J].N Engl J Med,2014,371: 1459-1461.
[5]Roubinian NH,Escobar GJ,Liu V,et al.Trends i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and 30-day mortality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J].Transfusion,2014,54:2678-2686.
[6]Gruber-Baldini AL,Marcantonio E,Orwig D,et al.Delirium outcomes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blood transfusion thresholds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with hip fracture[J].J Am Geriatr Soc,2013,61:1286-1295.
[7]Carson JL,Grossman BJ,Kleinman S,et al.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ABB[J].Ann Intern Med,2012,157:49-58.
[8]Murphy MF,Wallington TB,Kelsey 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red cell transfusions[J].Br J Haematol,2001,113:24-31.
[9]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lood component therapy: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Blood Component Therapy[J].Anesthesiology,1996,84:732-747.
[10]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0.
[11]Hebért PC,Wells G,Blajchman MA,et al.A 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ail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 care.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 Care Investigators,Canadian Critical Trails Group[J].N Engl J Med,1999,340:409-417.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Condition of In-patients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2010 and 2013
MENG Chan1,ZENG Xue-jun1,GAN Jia2,FANG Wei-gang1,CHEN Jia-lin1,BAI Lian-jun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Central Blood Bank,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73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general condition and changes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the years of 2010 and 2013.MethodsRandom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in-patients who received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2010 and 2013.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gender,age,wards where transfusion was performed,and the hemoglobin values before the first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years.ResultsTotally,174 cases in 2010 and 500 cases in 2013 were enrolled.The mean hemoglobin value befor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non-surgical and surgical wards were(67.71±11.31)g/L and(78.68± 15.64)g/L respectively in 2010,which were(63.75±12.41)g/L and(81.53±17.09)g/L respectively in 2013.Hemoglobin detection rates in in-patients befor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non-surgical wards in 2010 and 2013 were both 100%;in surgical wards,the hemoglobin detection rate was 68.6%in 2013,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at in 2010(47.7%,P<0.001).ConclusionsIn both non-surgical and surgical wards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the hemoglobin threshold for initiating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guidelines,indicating that in our hospital,indication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s strictly followed and transfusion administration is rational wit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restrictive transfusion strategy;rational blood use
ZENG Xue-jun Tel:010-69155645,E-mail:zxjpumch@126.com
R457.1
A
1674-9081(2015)04-0281-05
10.3969/j.issn.1674-9081.2015.04.010
;2015-05-29)
曾学军电话:010-69155645,E-mail:zxjpumch@126.com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REDⅢ输血项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